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在多数养蜂者都采用十框标准箱,每群蜂都有空巢脾。空脾会降低蜂群的积极性,如果外界气温低,脾多于蜂,对繁殖蜂群也不利。我采用双王群同箱饲养,每群放六个脾,使蜂王在一般情况下维持六框左右子脾,不致过度疲劳。如流动养蜂,用双王群十二框,加继箱;如定地养蜂,采用十四框双王群,加十框共用继箱为好。双王群保温,减少热量散发,便于保持繁殖蜂儿的正常温度35℃,比单王群繁殖快,常常蜂多于脾,不会出现巢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我多年的实践对比,东北春繁时南繁回来的蜂群好。几年来,4月初南繁回来的一个14框双王群有8张子脾,到7月1日左右,椴树流蜜时,能发展到4~5个14框蜂采蜜群。只要是椴树大丰收年,一个原群都能产值超万元,而当地秋天6框蜂的越冬蜂群,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越冬,春繁时也就是3~4框,蜂群老化严重。到新老蜂交替时也就是2~3框左右,到7月初椴树流蜜时,能发展一个14框就不错了。我想,这一点东北各位养蜂师傅身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优良的中蜂种,具有性情温顺,繁殖力强能维持大群,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特点。在一些偏辟的山区和业余养蜂爱好者,可利用自然育王的方法进行选种。一、早春提前壮大种王群通过一年养蜂生产的观察、对比,选择一至三群生产性能好的蜂群作为种王群。早春繁殖开始后,封盖子脾陆续出房,蜂数逐渐增加。蜂巢需要扩大时,将一般群势中的老封盖子脾适当抽出,插到种王群里,将种用王群的幼虫脾抽出加到一般群里,这样,种王群的群势很快壮大,二十天左右就开始造台,产生分蜂。二、利用自然分蜂群的王台进行人工分蜂种王群,通过人为的补充老封盖子脾群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者,过去饲养中蜂,2003年秋朋友送我4框蜂(有2只蜂王)。当年发展顺利,次年春季发展成2个继箱群并采了蜜。但是,由于忽略了对蜂螨的防治,到2004年秋季,小蜂螨危害严重,使蜂群急剧下降至不足2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用升华硫刷子脾,最后仍只剩下不足半框蜂。经过一整个秋天的繁殖,越冬蜂才恢复到2框蜂。鉴于2004年的教训,2005年我就注意到了对蜂螨,特别是小蜂螨的防治。我在蜂群中选了一个8框的蜂群,提走全部子脾后再喷洒杀螨水剂,在当地蜜源结束后就控制该群的发展,在治螨时共有8框蜂(上5框,下3框)。后把巢箱里的3框子脾连同…  相似文献   

5.
<正>不少养蜂人提倡饲养双王群,一箱蜂2只蜂王产卵量总比1只蜂王多,应该是繁蜂快,蜂数多,群势壮,蜂蜜产量高。我养蜂几十年,对饲养双王群有深刻的体会。在蜜粉源丰富时,双王繁殖,单王生产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在秋末蜜粉源枯竭时,双王繁殖就不比单王群好。同样是8脾蜂群越冬,开春时单王群有4~5脾蜂,而双王群只有2~3脾蜂。为什么悬殊如此之大呢?是因为双王群在秋末培育越冬蜂时花粉不足,蜂子得不到  相似文献   

6.
1如何避免蜂群飞逃中蜂有极强的恋子性,尤其是未封盖子。故蜂群内有健康的未封盖子,是蜂群不飞逃的诀窍。新收捕的蜂群要给子脾,新分群的蜂王出房后要补充子脾,人工分群提出的老王群内要有子脾。总而言之,只要巢内有健康的子,蜂群就不会飞逃了。2怎样分蜂人工分蜂的方法虽多,但笔者认为用“就地分蜂”法较好。做法:在被分群的一侧放空蜂箱1个,将被分群的蜂王连脾带蜂提入空箱内,提多少框蜂,由养蜂者的意愿定,但至少要提1框未封盖的子脾;原箱向另一侧移动一个箱的距离,无王群内选1个较好王台,如果本群内无王台可割1个备用王台垂直插在两个框…  相似文献   

7.
一、处死新产卵王要慎重新王产卵封盖后,有大量雄蜂蛹又有工蜂蛹,养蜂者往往认为是处女王受精不足而轻率将其处死,其实这种现象有时是工蜂与蜂王同时产卵所致,要区别对待。2004年秋,我有群蜂新王产卵封盖后,既有雄蜂蛹又有工蜂蛹,我看蜂王很健康,又有成片新产的卵,就把新王留了下来,结果2005年春蜂群出窖后蜂王果然没有问题。二、早春特弱群补蜂法早春有些特弱群需补蜂,如果光补子脾容易闪子,直接补蜂又容易起盗蜂。我的方法是从壮群中抽1张正要出房的老子脾带1 ̄2框蜂组成新群,幽闭2天后,于傍晚蜂群安定后用继箱报纸合并法并入弱群。养蜂小…  相似文献   

8.
贺百达 《中国蜂业》2009,60(8):28-29
我养蜂40年,曾使用过12框、16框、20框甚至24框蜂箱,最后还是使用10框标准蜂箱。总的说来,不论取蜜,生产王浆还是转地放蜂,标准箱带继箱优于其它箱型。可是,标准箱上下共20脾的空间,除饲养双王外,一般单王很难维持16脾群势。多数是继箱4~6脾,巢箱4~6脾甚至还少。这就使得一个十框的蜂群,常年用二十框的箱体,不仅浪费空间还给搬运带来不便。有人说箱体越大,箱内越凉快。我认为正是由于箱体剩余空间大,蜂群在不利的自然环境中无法调节箱内的温度,排出箱内的湿气。如果调节好箱内的温湿度,蜂群就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我认为十框标准箱对饲养单王群来说箱体过大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4,(8):24-25
<正>我地位于小兴安岭东部、黑河南部,蜜源丰富,当地养蜂较为普及,多以传统养蜂,效益不高。为了提高养蜂效益,更好地利用好当地的蜜源,饲养双王群是好方法。一、双王群的优势1.高产高效双王群繁蜂快,群势大,采集力强,工作积极持久,是单王群不能相比的。养蜂人都知道,只有蜂群强大才能夺取高产,但蜂群强大后会产生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积极性下降,通常蜂群的最佳状态是58框群势,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蜂王产卵率都会下降,而双王群能让  相似文献   

10.
傍晚,先将有王和无王群分别用1∶1糖水或蜜水喷洒所有的蜂脾,使糖、群味混和.抖落边上一框蜂,人为造成蜂群混乱,再毁掉无王群脾上的急造王台,然后,将无王群脾紧靠在有王群被抖落蜂的巢脾上,再在框梁上喷洒些糖水.两群蜂互食糖水,慢慢自行上脾,合并即告成功.  相似文献   

11.
油菜花期是早春中意蜂繁殖的一个理想蜜源,蜜粉特别多,花期长达70天。很利于蜂群早春繁殖。此段时间蜂群管理的目的,是让蜂群越冬后能顺利恢复发展。以便适时地充分利用本地油菜蜜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蜂群的更新和增殖:控制分蜂热;处理好取蜜、分蜂等环节。(一)初期管理紧缩巢脾,做好箱内保温,及时奖饲。元月下旬油菜开花初期,蜂王开始产卵。要紧缩巢脾,一般4框足蜂3张脾,3框足蜂2张脾,2框足蜂以下组织双王群繁殖。早春初繁,蜂多于脾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正>2007年春天,我用3个弱群共7脾蜂开始春繁。经过1年的精心管理,越冬定群时,蜂群繁殖到61箱,64只蜂王,335脾越冬蜂。这样的繁蜂结果,确实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这年春天,万荣县李蜂友买了我40箱蜂,剩下3个弱群共7脾蜂。蜂拉走的第二天,即2月13日的早上,我把2个2脾群组成1个双王群,另一个3脾群也改成双王群(蜂友给了1只蜂王),用2个16  相似文献   

13.
葛蓬 《蜜蜂杂志》2003,(6):32-32
书刊介绍 ,蜂友提供 ,经过实践 ,把介绍蜂王的方法归纳为 8种 ,与蜂友们交流。1 清晨闯门法在大流蜜期间 ,清晨蜜蜂尚未出巢时 ,将蜂王放在无王群的巢门口让它自己爬进蜂箱 ,或者打开箱盖把蜂王放在框梁上 ,盖好箱盖 ,尽量不惊动蜂群。2 夜间接近法夜晚 ,将无王群和有王群的箱盖、覆布同时撤除 ,夜凉 ,1~ 2小时后 ,蜂群集中 ,这时可将带王的巢脾提到无王群的隔板外 ,离 1~ 2个框距 ,或放在蜂箱的另一边 ,盖上覆布、箱盖 ,过 1~ 2天 ,将巢脾并在一起。操作时动作要轻 ,尽量避免惊动蜂群。3 乘乱混入法把无王群的脾提出 ,将蜂全部抖落在…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子脾质量,对于每位养蜂人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最不容易掌握、最容易忽视的.回想起刚开始养蜂的几年,很少关注过子脾的质量问题.记得有一年有的蜂群达到了12张子脾,理论上20天后应达到24框蜂的群势,可我从来就没有养过这么强壮的蜂群.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我多年的实际对比,东北春繁时南繁回来的蜂群好。几年来,4月初南繁回来的1个14框双王群有8张子脾,到7月1日左右椴树流蜜时,能发展到4~5个14框蜂采蜜群,只要是椴树大丰收年,1个原群都能产值超万元。而当地秋天6框蜂的越冬群,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越冬,春繁时也就是三四框,蜂群老化严重,到新老蜂交替时只有二三框,到7月初椴树流蜜时,能发展1个14框群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6.
郭志福 《蜜蜂杂志》2001,(10):13-13
很多蜂友看了《蜜蜂杂志》 2 0 0 0年第 1期 ,里面提到“篷布越冬法” ,他们要了解我这一经验 ,特借本刊一席之地回复关心“篷布越冬法”的蜂友们 ,同时也献给高寒地区蜂好养、越冬难的蜂友作参考 ,希望根据地区、气候灵活掌握 ,切莫照搬。如果想亲眼观摩 ,请 10月份来我场 ,将不遗余力地为大家无偿服务。我认为在东北养蜂一年之际在于秋 ,秋季必须有个好蜂群 ,这样才能为第 2年春天打下好的基础。在我地区每年 9月下旬至 10月初必须喂足饲料 ,我的做法是 :5框蜂放 6张脾 ,8框蜂放 9张脾 ,在 3~ 4天内喂足饲料 ,压制蜂王产卵。第 1次所喂饲…  相似文献   

17.
我自1975年开始饲养中蜂,经过观察发现意蜂群比中蜂群大,于是将郎式蜂箱缩短20 mm但比中标箱长10 mm. 开始用单王群饲养,越冬和春繁只有3~4框蜂,呈长条形,从而出现了部分巢虫和死蛹.随后改为双王群,两边各放2~3脾,呈椭网形,繁殖到4脾以上时改为单王群,效果得到好转.继续用双王群加继箱饲养,开始把子脾全部放在巢箱中,发现工蜂爱在巢箱中贮蜜,但继箱内却很少.  相似文献   

18.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3,54(4):18-18
我是个业余养蜂爱好者 ,养蜂 2 0余年 ,曾有过一次滥用药物的教训 :记得是 1983年开始养蜂 ,春天出窖群势很好 ,我用抗生素类药和磺胺类药来预防蜂病 ,由于用药过量 ,只见蜂群大片子不封盖 ,最后 10多箱蜂全部垮掉 ,不得不重新买蜂。这次教训后 ,我采取饲养强群 ,综合治理的办法。 2 0多年来 ,除治螨外没有饲喂任何药物。一、饲养强群 ,增强抗病力春季蜂群排泻后 ,立即合并弱群 ,群势在 3框足蜂以上 ;夏季繁殖期不能低于 5框足蜂 ;秋季流蜜期及准备越冬群不能低于 10框足蜂。只有饲养强群才能有强的防病、抗病能力。二、定期更换蜂箱春季排…  相似文献   

19.
正秋季繁殖优质的越冬适龄蜂,都要组织双王群,每边都要有3框足蜂,喂好越冬饲料,做好到南方繁蜂的一切准备工作。1月初到南方繁殖,到4月初经过3个月的繁殖,蜂群都在14框蜂以上,这时正是东北开繁时,东北越冬蜂刚出室,也就是3~5框经过近半年的越冬与南繁刚拉回蜂群相比,3框赶不上1框,所以还  相似文献   

20.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9,29(6):24-24
我自1975年开始饲养中蜂,经过观察发现意蜂群比中蜂群大,于是将郎式蜂箱缩短20 mm但比中标箱长10 mm. 开始用单王群饲养,越冬和春繁只有3~4框蜂,呈长条形,从而出现了部分巢虫和死蛹.随后改为双王群,两边各放2~3脾,呈椭网形,繁殖到4脾以上时改为单王群,效果得到好转.继续用双王群加继箱饲养,开始把子脾全部放在巢箱中,发现工蜂爱在巢箱中贮蜜,但继箱内却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