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东台市及苏北沿海地区广大农户和农技推广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大棚西瓜—水稻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667 m2平均产值在1.8万元以上,是常规栽培稻麦效益的8~10倍。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栽培要点、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了该栽培模式,为农业生态相近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色有机农产品符合现代都市人群的消费标准,但不科学的栽培技术影响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本文重点讲述绿色大棚西瓜的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暗灌、水动注肥泵精准施肥灌溉系统等节源栽培技术以及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等全程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绿色大棚西瓜高标准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导读:江苏东台及沿海地区是全国名优西瓜蔬菜生产基地,大棚瓜果蔬菜规模化经营相对发达。本文从沿海地区设施蔬菜家庭示范农场的创建目标、创建思路、设立及运营技术要点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蔺多钰 《蔬菜》2020,(3):38-40
早春拱棚栽培是河西走廊灌区西瓜生产的主要形式,通过开展西瓜平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示范研究,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西瓜平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进行总结。相较于垄膜沟灌栽培,667 m^2可节水56.5%,节肥48.1%,省药10%~20%,为促进西瓜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15,(3):43-45
为探求沿海地区双大棚小果型西瓜的最适栽培密度,选择在江苏沿海东台西瓜主产区,进行了双大棚西瓜每667 m2栽植955株、836株、765株3个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通过不同密度处理对双大棚小果型西瓜的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江苏沿海相同棚型结构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种植小果型西瓜,适当提高栽植密度,产量、效益会随之增加,并以每667 m2栽植836~955株为宜。小果型西瓜合理密植栽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值得江苏沿海地区广大瓜农在生产中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苏北沿海地区是我国大棚西瓜主要生产基地,近年来所产西瓜远销各地,但都集中在5~6月份上市,天气最热的7~8月反而无瓜可售,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种植效益。春伏西瓜原为苏北沿海地区露地西瓜的主要种植形式,后演变为棉套西瓜或青椒夹套种露地生产,大棚栽培面积少,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不稳定。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我们经生产实践和试验示范总结出了晚春西瓜双拱棚栽培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东台市为全国知名的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大棚微滴灌技术,目前面积已达3300多hm2。每hm2滴灌比漫灌可节省费用5985元,平均增产7823kg,增幅15.6%;每茬可节水3202t,比漫灌节水近1倍,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局部地区配套技术还不健全,为进一步提高效能,现将沿海地区大棚茄果类蔬菜肥水调控一体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小振  张显  马建祥  张勇  李好 《蔬菜》2014,(12):87-90
近期北京市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文件指出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要求全面推进设施节水、农艺节水、机制节水、科技节水,例如设施作物采用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推广菜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西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本期"节水农业"栏目结合我国水肥资料利用现状,综述了设施栽培西瓜的水肥效应研究进展,提出建立以滴灌节水和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实现技术集成推广。  相似文献   

9.
苏北沿海地区新植大棚西瓜园地原为稻麦两作粮田,耕作层土壤质量不高。为满足东台地区西瓜一年一轮作的种植要求,作者根据西瓜生产肥料管理经验设计5种施肥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B的西瓜产量较高,且果实糖分含量较高,综合效益最好,达2 353.9元/667 m~2,较处理E(ck)增收35.16%。由此可见,西瓜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全能有机肥、定植后进行滴灌追肥,可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增加净收益;仅一次性撒施全元生物有机肥作底肥,对西瓜的提质增效作用不明显,全元生物有机肥不宜完全取代化肥;简约式施肥方式能减轻劳动强度,但不利于提高新植大棚西瓜的品质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南方园艺》2021,32(4)
根据华南沿海地区设施小型西瓜秋延立式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出设施小型西瓜在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病虫害防治、台风防灾、大棚及田间栽培管理等具体的栽培措施,达到设施小型西瓜秋延立式栽培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春提前大棚青椒高效节水软管滴灌不仅能减轻灌溉施肥劳动强度,减少因灌溉施肥操作造成的植株损伤,提高肥水利用效率,而且克服了以往滴灌技术中的设备造价高、投资大、滴头易堵塞等弊病,成本低,操作简易,目前在苏北沿海地区已示范应用近千亩。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推广集灌溉和施肥于一体的“节水控肥”农业新技术,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田中的应用,从滴灌设施与技术、品种选择、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露地大田茄果类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该技术具有省人工、节水、省肥、精细化管理、提高商品率等优点,为华南地区农业精准滴灌种植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宁夏地区,水资源稀缺和土壤贫瘠是西瓜生产的两大制约因素。为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设计了不同水肥管理方案,包括不同滴灌水量和肥料施用量的组合,对西瓜生长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水肥耦合效应对西瓜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地区大棚西瓜生产提供有益的实践指导,以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瓜菜》2016,(6):45-47
阜宁式连栋大棚采用尖拱顶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透光性,又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在江苏沿海地区较为实用。以大棚西瓜、芦笋、牛蒡为主的高效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在全国蔬菜生产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四膜覆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华 《长江蔬菜》2013,(23):22-25
江苏东台市沿海地区采用四膜覆盖技术种植早春大棚早熟西瓜.每667m^2产量高达6000kg以上,比普通的大棚种植增收3000多元。生产中,采用四膜覆盖技术即大棚+内棚+小棚+地膜.早中熟品种合理搭配.注意揭盖膜时间,控制好膜内温湿度,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根据果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整枝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炜明  侯伟 《蔬菜》2014,(9):30-32
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节水高效的农业新技术。介绍了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分类和优缺点,同时介绍了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的制定及肥料、配套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为该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台沿海地区是全国知名的大棚蔬菜产区之一,目前,东台现有高效农业7.33万hm2,大中棚设施栽培面积3.67万hm2,大棚西瓜、大棚青椒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因此探索并创建生态友好型园艺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西瓜甜瓜的重要产区之一。西瓜甜瓜不耐重茬,瓜农需频繁更换地块建造大棚,产地资源的保护和优质新植园地的选择是西瓜甜瓜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作者根据生产实践介绍了西瓜甜瓜新植园地选择的常见问题,总结了新植园地的选址要求和风险防范措施,提出了西瓜甜瓜耕地资源保护措施和新植园地的改良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7,(8):26-29
以‘早佳三号’为试材,在西瓜最佳施肥量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氮、钾肥运筹配比试验,研究不同时期氮、钾肥配施对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讨西瓜简约化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氮、钾肥对开花期叶片数、节位、蔓长有显著影响,但对西瓜产量、品质影响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沿海地区采收1~2茬西瓜的早春大棚种植方式,可实行一次基施氮、钾肥,达到省工节本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早春大棚西瓜常用的灌溉方法——沟灌(大水漫灌)易使棚内湿度加大,地温降低(特别是早春大棚西瓜移栽初期),病害加重,一直是早春大棚西瓜生产中的一个难题。笔者于2001年开始引进试验了应用地膜下滴灌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两年示范推广,2002年应用面积达2000(亩),2001年方城镇昌国村张用健3(亩)早春大棚西瓜采用滴灌均于4月中旬全部上市,销售价格为3元/公斤,(亩)收入达8000多元。 早春大棚西瓜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