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建国 《中国蜂业》2004,55(2):18-18
中蜂飞逃具有季节性和连动性.飞逃多发生在炎热的酷暑、天敌猖獗的夏季以及缺蜜的秋季.其中小群、交尾群会首先飞逃,只要蜂场有一群中蜂飞逃,不可避免地会诱引其它有飞逃情绪的蜂群连动式接二连三地发生飞逃.养蜂者在发现蜂群飞逃后,立即根据蜂场内具体情况,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蜂群大规模飞逃.  相似文献   

2.
<正>炎热的夏季,是中蜂的飞逃期,整群飞逃算是逃群了,如果仅仅是部分飞逃,那就是自然分蜂。引发蜜蜂飞逃的原因较多,笔者凭多年养蜂经验,认为引发中蜂飞逃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蜜源、病敌害、高温炎热、蜂群断子和操作不规范等。  相似文献   

3.
<正>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虽说中蜂活框饲养推广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但传统桶养目前仍然有很大的市场。老蜂农们在不愿改变传统桶养模式的同时,却对中蜂的飞逃十分憎恨: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蜂群,在分蜂季节或炎热的夏季,不经意间却经常发生飞逃。有鉴于此,该文以图文形式描述给传统桶养中蜂加装巢门防逃片,为今年夏、秋二季防止中蜂飞逃支招。1谈谈老蜂农们不愿接受活框饲养的原因中蜂养殖以定点为主,养殖者中上了年纪的老蜂  相似文献   

4.
中蜂的分蜂性较强,容易发生飞逃的情况。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和实践,发现中蜂的飞逃是有其规律性的。在280次中蜂飞逃的实例中:一般分蜂群不在附近暂时结团而直接飞逃的为1.37%;处女王分蜂群直接飞逃的为4.26%;逃亡群直接飞逃的为76.4%。产生飞逃的原因何在?我们对其进行观察了解,现将初步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中蜂飞逃的原因有多种 ,大致可有4种主要原因 :保留分蜂意念的飞逃、缺蜜飞逃、敌害干扰飞逃和环境不适飞逃。首先谈保留分蜂意念引起的飞逃 ,这种飞逃发生于自然分蜂收捕群 ,第一次分蜂飞出的是老蜂王 ,分蜂前数天 ,侦查蜂已将要去的地方找好了 ,只等待王台的进一步成熟和适当的天气 ,这两样条件具备了便发生分蜂。蜂群被收捕安置后没有经过第二次起飞 ,数天内还存在着分蜂暂时结团意念 ,如没有子脾作恋巢诱引 ,蜂群一般都要另投新居 ,这就是老乡们常说的他们接的蜂“不坐家”的原因。蜂群发生第二次分蜂与第一次分蜂情况不同 ,天气好蜜蜂…  相似文献   

6.
在饲养中蜂的过程中,飞逃是养蜂者经常遇到的麻烦事。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养蜂者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蜂群飞逃,新手连原因还不知道,蜂就飞逃了。饲养中蜂如果管理不到位,春夏秋都有飞逃的可能。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中蜂喜欢飞逃,一个健康的蜂群没有外在原因,它决不会弃子弃蜜弃巢飞逃。中蜂有很强的恋巢性,但也有很强的求生欲。一旦蜂群发生生存危机,逃离是蜂群重新选择环境的本能。蜂群的飞逃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们养蜂者没有细心观察,去寻找和了解中蜂飞逃的原因,找到飞逃原因可使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免去许多麻烦与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给蜂王剪去部分翅膀"这个话题由来已久。在生产中,蜜蜂发生飞逃,有分蜂飞逃和求生飞逃。如蜂群群体大了,发展空间受限,自然要分家;环境不好,噪音、震动、闷热、潮湿、食物短缺等不利因素影响,蜜蜂要求生飞逃。把蜂王剪去翅膀,强行限制它不能飞翔,强迫蜂群生活在不利环境中,是人为地剥夺了蜜蜂的选择。蜂王剪翅,无疑对蜂王是一种伤害。剪了翅的蜂王,在巢内巡视和行动,没先前那么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蜂饲养过程总会发生飞逃现象,减少蜂群飞逃是我们养蜂的目标,因此与蜂友探讨导致飞逃的几个问题:一、缺蜜引起飞逃遇低温连阴雨天气,蜜蜂饿死也不会飞逃。若缺蜜,天气晴朗,外界有蜜源,特别是弱群,就会飞逃。二、弱群易飞逃不足2框的弱群巢脾过多,蜜蜂哺育不过来,造成拖子烂子,蜂群就会选择逃离。三、新分群易飞逃2框以下的新分群,新王刚产卵也有飞逃现象。新王产卵后要在  相似文献   

9.
辽宁山区中蜂的飞逃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波  张大利 《中国蜂业》2005,56(10):18-19
中蜂飞逃现象是蜂群躲避饥饿、病敌害及不良环境而另择新居的一种飞逃行为,是蜂群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形成的一种习性,这一习性对野生中蜂的生存和发展是有利的,但对人工饲养却非常不利,给饲养者带来诸多不便,如管理不善,就会给养蜂生产造成损失.本文就中蜂飞逃的原因及预防加以探讨,供广大中蜂饲养户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9,60(11):51-51
提起蜂群飞逃,许多养蜂人都会说“那是因为蜂群内有了成熟的自然王台,是分蜂热造成的”。而2001年刺槐流蜜前,我有一群蜂飞逃,原因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中蜂飞逃分为突然性飞逃和预兆性飞逃两种,均是全群三五分钟内倾巢蜂拥而出,直飞空中。多数情况下在蜂场周围的树枝或建筑物上短时停留,也有的蜂群不停留,直飞远处新址。蜂群遭受严重袭击或种群生存受到威胁时,如比较严重的药物中毒、大规模的胡蜂袭击、敌害的大量毁巢等,往往不顾子、蜜产生突然性飞逃,逃走后原有巢脾上一般尚有部分蜂蜜、幼蜂和卵;中蜂在缺蜜季节或遭受巢虫等病虫害时,易产生预兆性飞逃,因其飞逃情绪酝酿时间较久,蜂群往往准备充分,在飞离蜂巢之前蜂王已经停止产卵多时,工蜂停止采集数日,蜂群逃走后旧巢脾上基本上无存蜜,…  相似文献   

12.
<正>夏秋季节,由于气温过高、少雨干旱和蜜源枯竭,常会导致蜂群群势骤减,无法抵御胡蜂、巢虫、盗蜂,很多蜂群最终只得迁逃。有时,常因1群蜂飞逃引发附近多个蜂群相继飞逃,经过长时间盘旋飞行后,混合成一个很大的蜂团,这种自然混合的蜂群,如果是春季分蜂时期,人为将它分成几个小群体,再介入蜂王或王台,很容易被工蜂接受;如果在缺蜜的秋季,处理起来就十分棘手,因为秋  相似文献   

13.
正在蜂群的检查中,如发现蜂王腹部很小,脾上不见卵虫,提脾检查时工蜂躁动不安,外勤蜂很懒散很少采蜜粉回巢,这种蜂群十之八九要飞逃。对于这样的蜂群,可以逼蜂飞逃,在晴好天气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间,事先将蜂王关入王笼,把蜂王连同王笼一起放到收蜂笼里,挂在原蜂箱的正上  相似文献   

14.
正欲擒故纵留住逃迁群每年总会遇到蜂群屡屡飞逃,尤其是高温酷暑的夏末秋初季节,逃迁现象更为频繁。逃迁原因大多为高温干旱,蜜源紧缺,巢虫、胡蜂危害以及周边不良环境等。蜂群一旦产生了逃迁欲望,很难抑制其飞逃行为。能成功留住蜂群,重新产生恋巢性而不再飞逃是上策。"硬留"逃迁蜂群或暂时应急性留住蜂群,是不能长期留住逃迁群的。笔者采用"欲擒故纵"的  相似文献   

15.
中蜂安全渡夏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8月,是我地养中蜂的困难时期,蜜粉源缺乏,气候炎热,敌害严重.这期间若对中蜂群管理不得法,往往会发生蜂群飞逃,失王,群势锐减,甚至全部覆没.所以,应从管理技术上,给中蜂群渡夏创造一个良好条件.一、调整群势越夏群势应保持4~6框足蜂.留在箱内的巢脾要整齐呈褐色,箱  相似文献   

16.
1如何避免蜂群飞逃中蜂有极强的恋子性,尤其是未封盖子。故蜂群内有健康的未封盖子,是蜂群不飞逃的诀窍。新收捕的蜂群要给子脾,新分群的蜂王出房后要补充子脾,人工分群提出的老王群内要有子脾。总而言之,只要巢内有健康的子,蜂群就不会飞逃了。2怎样分蜂人工分蜂的方法虽多,但笔者认为用“就地分蜂”法较好。做法:在被分群的一侧放空蜂箱1个,将被分群的蜂王连脾带蜂提入空箱内,提多少框蜂,由养蜂者的意愿定,但至少要提1框未封盖的子脾;原箱向另一侧移动一个箱的距离,无王群内选1个较好王台,如果本群内无王台可割1个备用王台垂直插在两个框…  相似文献   

17.
我退休后才开始饲养中蜂的,后来又中、意蜂都养.为了养好中蜂,曾走家串户观察农家饲养的中蜂群.我地大多数是桶养中蜂.我走访的目的是如何收捕正在飞逃的中蜂群.我到附近农家拜访时他们都很热情,上茶点烟.谈起如何收捕中蜂飞逃群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8.
<正>在蜂群的检查中,如发现大部分蜂群都已经开始产卵,而个别还没有开产的蜂群,蜂王腹部很小,脾上不见卵虫,提脾检查时,工蜂躁动不安,外勤蜂显得很懒散也很少采蜜粉回巢,这种蜂群十之八九要飞逃。对于这样的蜂群,如果只采取给蜂王剪翅或使用巢门隔王片等强硬"挽留"措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最终还是会垮群。笔者认为,正确的方法可以逼蜂飞逃,在晴好天气的10∶00~15∶00之间,事先将蜂王关入王  相似文献   

19.
笔者是一个退休干部 ,由于偶然的蜂针疗法治好了我的手关节炎 ,因此变成了一个业余养蜂爱好者。近 10年来 ,养蜂虽不多 ,可遇到的难题却不少 ,特别是中蜂爱飞逃是众所周知的 ,凡是病虫害、弱群、缺蜜等因素均可引发飞逃 ;尤其度夏、气温高、蜜源缺乏季节更是中蜂飞逃的高峰期。有一次笔者的 1群中蜂出现“怠工” ,开箱检查发现 :已无虫卵、无蜜 ,工蜂全部离脾。看来飞逃在即。马上喂糖浆 ,不吃 ;调入卵虫脾 ,一夜之间全被咬光 ,再调入未封盖的蛹脾也同样被咬掉 ,说明蜂群要飞逃了。这时领悟到 :飞逃是中蜂避免灾难的一种本能 ,应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夏季及冬季外界蜜源缺乏时观察中、意互盗后中蜂群生物学习性。发现夏季中蜂群被意蜂盗时虽有飞逃等现象发生,但意蜂群转走后,中蜂群恢复快。而冬季中蜂群被意蜂群盗时有的全群死亡。如果白天关巢门,晚上开巢门;补喂一定饲料糖,虽能维持定时间.但若意蜂搬走时间慢.也会出现大量死亡、飞逃及不易恢复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