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生态景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设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文中分析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中地带性生态景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乡愁生态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愁生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乡愁生态景观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我国乡愁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生态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承载着的"乡愁"的古村落、风水林等乡村生态景观正在消失。建设"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保护和优化乡愁森林生态景观,是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探讨了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设计要点,并以婺源县国家森林城市规划设计为例,分别从保持传统风貌、优化生态空间、提升景观要素、近自然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传播生态文化、保护生态资产7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实践,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辽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依托,分析了目前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生态景观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建设后期管理、资金使用和思想意识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建设经费合理投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等对策,旨在为辽宁地区打造宜居、宜乐、宜游的美丽乡村景观提供建设经验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由于耕地少和石漠化、沙漠化以及过度开发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移民工程将农民迁入到其他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带动农民就业。生态修复生态脆弱地区,改善农村石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有利于农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平 《防护林科技》2016,(8):101-103
乡村生态景观林营建有利于拓展绿化空间、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打造乡村绿化精品。本文以顺昌县生态景观林建设为例,通过阐述生态景观林内涵、分析2016年景观林营建现状、并从营建地选择、营建规模、树种选择、苗木规格、景观林改造提升、养护与管护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景观林营建要点,并系统地分析了项目资金融合建设、适宜地块选择、创新管护机制等方面对生态景观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社区内部公共性的、村民可以自由进入并进行文化生活的空间,是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人际交往的场所,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但目前我国乡村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普遍缺失,传统的公共空间逐渐衰落,满足现代文化需求的空间边缘化、被动化,严重制约了乡村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文中分析现代乡村文化需求的主要内容,提出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类型,指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体现本土性、主动性、参与性、聚集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并以江苏省句容市于家边村为例探讨了在现代乡村规划中如何主动营造形式多样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近期国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往往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略居民的情感需求,乡村景观出现都市化、同质化等问题。文章以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四龙庙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居民访谈等形式,提取该村乡愁景观载体元素,构建乡愁景观载体元素体系。以牛心柿、农具等乡愁景观元素为载体,对四龙庙村进行景观提升,希望能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城市森林建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文中从城市连片发展、污染跨区域传播、生态系统破碎、休闲空间不足、外来景观入侵、伪生态行为泛滥等6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突出问题,提出要树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城乡生态景观一体、城市群环境共同体、地域乡愁生态景观、城市森林百年大计的森林城市建设观念,改正破坏河岸自然植被、全面硬化河道、净化城市林地落叶等伪生态行为。最后,针对城市森林建设的5个方向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0.
根据福建省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要求,分析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的建设条件;按照分区分类的研究方法,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区域划分为中山、低山、高丘等3个区,将乡村生态景观林类型分为休闲旅游、功能防护、屏障绿化等3个大类;根据树种选择原则和生物学特性,提出连城县各区、各类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的主要景观树种,建立适宜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各类型的树种优化配置模式,为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珠海市典型区域生态景观林树种资源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珠海市2005-2009年间营建的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与理论、调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的植物区系、植物资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的24个典型样地以及沿途路线中,共有39种乔木,分属于19科31属;(2)有24种观赏性比较突出的植物:南洋楹、樟树、黎蒴、红锥、青冈、铁冬青、海南红豆、杨梅、红花荷、醉香含笑、大头茶、木荷、灰木莲、蓝花楹、海南蒲桃、银桦、山杜英、尖叶杜英、南酸枣、乌桕、山乌桕、木蜡树、枫香、楝叶吴茱萸;(3)将选取的24个样地利用SPSS软件进行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聚类,划分为6个群系:米老排群系、樟树群系、金合欢属群系、木荷群系、山杜英+马占相思群系、大头茶群系。  相似文献   

12.
以原始苯教和藏传佛教产生的根源阐明藏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观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宗教对高原自然环境和生物的禁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阐明藏民族传统文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从南岭山区瑶族的原始信仰、禁忌、生活民俗和习惯法、生产方式、乡规民约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对生态的保护作用,揭示了瑶族的生态智慧,进一步阐明瑶族生态观对于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及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盼盼 《绿色科技》2020,(6):43-45,49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现状问题和农村生态景观建设需求,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整治中运用的工程手段,包括农村居民点复垦、土地平整工程、道路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给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带来的景观效应,提出了以上工程手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旨在阐明农村土地整治与区域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为农村土地整治技术需求和工程适应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岭山区广西龙脊壮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龙脊壮族为对象,研究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观.从壮族核心文化,即物质文化的代表"稻作文化",精神层面的宗教信仰文化,以及两者的制衡点"乡规民约"制度文化3方面阐述该地区民族文化和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分析南岭山区壮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观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园林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校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作为城市文化环境中的一块净土其绿地植物群落组成结构、规划设计水平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底蕴。目前,郑州市高校绿地植物群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功能缺乏、形式简单、维护需求量大等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郑州市建成区15个高校校区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文中分析具体群落结构内容,得出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郑州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景观叙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建设要求,乡村同质化、经济产业单一等问题导致的乡村社会不稳定现象亟待解决,重塑人对土地的精神寄托和归属感是乡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文章引入景观叙事理论,从叙事理论运用的可能性、叙事框架的构建和文化内核的表达3方面系统探讨了以景观叙事理论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玉宁 《绿色科技》2013,(10):250-253
指出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农民这一巨大消费主体的参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难点在农村。发展农村生态消费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对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的消费模式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迫切需要从经济、制度、文化等不同层面做出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