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燕赵蚕业简史河北省是我国蚕丝业生产发源较早的地区之一。据河北正定县南阳仰庄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蚕蛹表明,距今5400年以前燕赵儿女就开始育蚕缫丝了。在商代河北的蚕丝业巳相当进步。从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发掘出的丝织物考证,这些丝织品属于纨、纱、罗、(?)等,其中一块平纹绉丝的“(?)”是我国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一块标本。它说明商代从事蚕丝业的河北人民已经掌握了较高的丝织技术。到了周代,由于推行农耕桑织并举的重  相似文献   

2.
这幅古代《蚕桑丝织图》有清乾隆的亲笔御批,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养蚕、缫丝、丝织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原件流落日本,重新复制,再现我国古代《蚕桑、丝织图》这一历史文物及其风采。现在这幅历史画卷已由湖州双林墨河画苑装裱完毕。古代《蚕桑、丝织图》长卷(长20m)的复制成功,对研究我国的蚕桑、丝绸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据考古学家研究,我国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蚕事活动和丝织品,殷商时代(距今3100~3600年)养蚕已成为农业中的一项重要生产,蚕丝已被大量利用,待到周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养蚕丝织业已遍及现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是桑蚕(又称家蚕)的发源地,公元前三世纪就以盛产丝织物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丝国”。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养蚕,栽桑、缫丝和织绸等技术,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丝织品从生产技术到产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因而逐渐成为我国向外输出的重要商品,形成了从汉到唐千余年间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如今,桑蚕丝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农副产品和传统的出口物资。  相似文献   

5.
我国茶史考略吴英藩(江西省蚕茶研究所33020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已发现和利用茶叶,如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茶叶为“贡品”的记...  相似文献   

6.
一、蚕业起源与发展安徽省是全国蚕茧的主要产地之一,栽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据《诗经》《禹贡》等书记载,周代以前已有蚕桑,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将关中(今日陕西)菽粟与江淮(今之苏皖)丝绵对输之事,历史上宣州(即宣城)一带专为封建统治阶级生产丝织的红线毡,泾县的丝线,毫县的万寿绸头巾,阜阳  相似文献   

7.
张建峰 《中国蚕业》2005,26(3):66-67
庆阳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区,是我国古老农业发源区之一.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远古的周代,这里的劳动人民就开始栽桑养蚕.山坡地面积大,光、热、水、气资源丰富,为蚕桑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远古时期中国利用粗饲料早于其他国家,其发展水平也高于西方国家。从四川省巫山县大溪大庙遗址出土的家畜兽骨和大溪遗址发现稻秆、谷壳等证实,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期.这一地区已饲养马、牛、羊、鸡等六畜,而且已出现原始农业.为饲养牲畜提供了饲料资源。进入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1年),特别是商代,饲养业有了发展,公元前13世纪甲骨文已出现了饲料字样。“卜辞”中还有种植草秣,牧牛于“田”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一、蛋鸭产业综述 我国是世界上养鸭最早的国家之一.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的西周时期就开始了.长期以来,各地劳动人民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按照一定的选育目标经过精心的饲养管理,培育出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品种和类型,品种数量居于世界首位.蛋鸭是我国众多鸭种宝库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1远古时代远古时期中国粗饲料利用的发展进程早于其它国家,其发展水平也高于西方国家。从四川省巫山县大溪,大庙遗址出土的家畜兽骨,和大溪遗址发现稻秆、谷壳等证实,新石器时期,这一地区已饲养马、牛、羊、鸡等六畜,而且已出现原始农业,为饲养牲畜提供了饲料资源,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畜牧业实际上已开始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进入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71年),特别是商代,饲养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公元前13世纪甲骨文对“六畜”作了记载,甲骨文中还有牢、厩等字,即饲养家畜的圈、舍。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卜辞(我国古代最早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养鸭的历史很长,夏商代(公元前二千年)已有鸭的出土文物,养鸭比埃及还早,欧洲养鸭较多的是法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较多,近年苏联、东欧的匈牙利、捷和罗马尼亚,亚洲的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养鸭业发展都较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2年统计,除中国外,全球有鸭1.5亿只,相当于鸡数的2.3%。我国1984年的鸭数,粗略估算有1.5—2.0亿只,(家禽总数10亿只)占家禽总数15~20%。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湖北、湖南、浙江,四川等省(区),而以四川最多,四川有鸭5000万只。我国现有的家鸭中,真正的肉鸭较少,蛋鸭较多。上  相似文献   

12.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劳动人民伟大发明之一,公元前2世纪已向外输出丝绸而闻名中外,当时,希腊和罗马称中国为塞里斯(Seres),即丝国之意.建国以来,蚕丝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70年产茧12万吨(240万担),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十三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3.
蜂蜜,我国古代又称为崖蜜、石蜜、食蜜、沙蜜、白蜜、饴蜜、蜜糖等,是我国最早食用的甜味食品,比白糖、柘浆汁(即甘蔗汁)的食用要早得多.古人食用蜂蜜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公元前3世纪问世的<礼记·内则>中记载"了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  相似文献   

14.
水牛在我国有悠久的饲养历史。我国古生物学家考察发现,早在几十万年以前,就有水牛的存在。我国对水牛的驯养,至少在公元前两千年以前。周朝以前主要作肉用,之后随着种植业的发达而作为耕牛,成为农区最理想的役畜。到公元前167年,水牛已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省是水牛喜居之地,早在1400年前就有饲养,《新唐书》对黔中一带水牛有所记述。我省各族劳动人民素有养牛习惯,许多少数民族把牛视为“保家牛”、  相似文献   

15.
部分国家对啄木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人们对啄木鸟(Picidae)防治蛀木(干)害虫的作用评价很高。为了更好地开展生物防治,确保造林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现就部分国家对啄木鸟的研究综述如下。中国远在公元前十二三世纪,商代甲骨文中,有一象形字(图1),俨然是一  相似文献   

16.
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位于杭州古运河终端,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700人,分设制丝、丝织、印染三个车间,有自动缫丝机6800绪,丝织机700台和一套现代化印染加工设备。年产生丝220吨,绸缎1000万米,印染丝绸3500万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缫丝、丝织,印染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17.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改造自然界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我国古代科学文化,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史籍和出土文物的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养蚕,并利用蚕丝制作丝织品。在古书《诗经》(公元前十二世纪至前五世纪)中已有室内养蚕的记载。在公元  相似文献   

18.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6,25(12):194-205
苜蓿不仅是世界性优良牧草,而且也是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象征,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虽然苜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但是苜蓿是什么时间传入我国的,不论是草学界还是农史界乃至史学界对其看法不一。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试图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或使者往来于汉的活动背景,对苜蓿传入我国的时间进行梳理归纳和考释,以期对其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我国苜蓿起源和苜蓿史研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目前对苜蓿传入我国的时间有4类看法:1)围绕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确定的苜蓿输入我国的时间,主要包括公元前139年/138年、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19-115年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回; 2)围绕汗血马引入我国的时间,即公元前102/101年;3)时间不确定;4)张骞死后或其他时间。经考证,张骞公元前139年/138年、公元前129年带入苜蓿的观点明显不妥,公元前126年带归苜蓿的观点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从实际需求出发考证,苜蓿与汗血马同时输入我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他两类看法还需要挖掘史料做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考古学家从河南安阳所发掘的殷墟甲骨文判断,在公元前2200—1800年间,即夏末殷初的时代,劳动人民已經掌握栽桑、养蚕、繅絲、織綢的技术。后魏賈思勰著的齐民要术、元代司农司撰的农桑輯要、明代徐光启編的农政全書、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兽医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临床经验,这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与牲畜疫病作斗争的经验的积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历史上不但出现过很多杰出的人物,并且还有不少的经典著作。如大家所熟知的“伯乐相马”的伯乐,他是周代时人,不但善于识别马的优劣,而且是杰出的针灸学家;在创作方面明代的喻本元、喻本亨所著的“元亨疗马集”一直是我们兽医界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