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棉田套作芥菜绿肥防治黄萎病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1~2003年,研究了芥菜油抑制棉花黄萎病菌试验及棉田套种芥菜绿肥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芥菜油高、中、低3个浓度对黄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中、低浓度培养5天后抑菌效果分别为98.8%、74.5%、40.3%;棉田套作芥菜绿肥,抑制棉花黄萎病的效果连续3年的防效分别为52.3%、70.9%、89.6%.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膜下滴灌棉花不同中耕处理的土壤处理性状和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耕处理使棉田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增多,叶面积指数增大且峰值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棉花产量明显提高,中耕处理棉花产量比未中耕处理增加13.3%,棉田的氮肥当季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率也明显提高;但中耕次数的增加并没有使棉花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西洋南瓜与棉花套作栽培,若采用小棚双膜覆盖的促成栽培技术,可大大缩短南瓜与棉花的田间共生期,避免了因棉花中后期施用农药而造成的对南瓜的污染,实现了南瓜产品无公害生产,提高了棉田的效益,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4.
昌吉地区滴灌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昌吉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棉田早衰现象有加重趋势,导致棉花植株矮小,蕾、铃脱落严重,铃重减轻、纤维品质下降。据调查,早衰棉田的果枝比正常棉田少35%左右,总铃数比正常棉田少25%以上,减产幅度在20%-35%之间。现针对该区近年来棉花种植情况,探索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验证了通丰养分平衡剂在棉田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棉田滴施通丰养分平衡剂后,棉花株高、叶片、果枝台数及单铃重均较对照增加,籽棉单产较对照产量增幅可达7%.田间滴施通丰养分平衡剂对棉花生育期无明显影响.对棉花纤维品质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籽指知乘指会别增加了0.27g和0.23g。  相似文献   

6.
套作棉花共生期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淮平原麦棉两熟共生期长达50d,水分胁迫是导致套作棉花迟发晚熟的重要因素,研究减缓共生期水分胁迫对棉花促早发有重要意义。测定表明,套作棉花共生期土壤吸水力较同期一熟种植棉田变化幅度大,出现3次峰值,土壤吸水力均高于 60Kpa;地膜覆盖有利于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一熟与两熟种植几种配置方式土壤吸水力均低于不覆盖;在两熟种植条件下,3 1式配置方式土壤吸水力出现 60Kpa的时间比4 2式提前4~6d,且持续时间长,不利于棉苗生长,4 2式较利于棉苗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共生期棉田土壤吸水力达到 60Kpa之前应及时灌水,否则棉苗出现萎蔫死亡。  相似文献   

7.
棉花与萝卜套作及配置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了棉花与萝卜套作的配置模式、经济效益、产量性状和生育性状的变化及状态。结果表明,套作棉田籽棉产量较单作棉(对照)下降4.29%~27.69%,增收萝卜46 005~93 495 kg/hm2,净增产值0.662~1.998万元/hm2,效益非常明显。棉花成铃、株高、果枝等农艺性状生长前期较对照低,中后期与对照差异急剧缩小,表现出较强的补偿性,衣分、霜前花率和病虫害高于对照。萝卜肉质根径粗及单重05-25~06-04时间段增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滴灌年限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对滴灌1年、4年及8年的棉田棉花出苗率、株高、干物质及产量等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棉花出苗率随滴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棉花产量以滴灌4年地块最高,滴灌4年以内随滴灌年限增加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新疆兵团的经济支柱。近年来,随着棉花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随着棉花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棉田早衰大量发生,并严重影响棉花的单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县部分棉田应用乙烯利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去年晚发棉田面积扩大,应用乙烯利技术效果更好。棉田后期乙烯利施用得当,不仅可使晚秋桃提早成熟,增加霜前产量,而且还能促使棉花吐絮集中,提高棉花的光泽度和纤维品质,多产优质棉,增加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正>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就是要达到降低棉田劳动强度,简化棉田管理措施,减少棉田投入,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目前河南省社旗县棉花生产办公室推广的比  相似文献   

12.
二、光能利用和光合产量太阳光能是棉花生产一切有机物质的能量来源。棉花通过绿色器官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貯存于有机物质之中。改善棉田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是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一项基本技术因素。为了探讨棉花丰产栽培的技术途径,这里介绍几种研究光能利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4年的屈景斌棉宝在棉田的应用试验,验证了其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屈景斌棉宝可降低棉田枯黄萎病发病率,增加棉花着铃率和铃重,使棉花增产13.09%。  相似文献   

14.
研究长期连作棉田土壤中氨基糖的含量和组成变化,旨在评价棉花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积累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棉花连作9、14、19、24、29年棉田土壤不同土层中氨基葡萄糖、胞壁酸和氨基半乳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随棉花连作年限的逐年增加,棉田土壤中总氨基糖、氨基葡萄糖和氨基半乳糖含量均逐渐增加,而胞壁酸含量为先降低后增加,以氨基葡萄糖的转化积累具有明显优势,占土壤氨基糖总量的70.4%~71.1%;在土层0~30 cm范围内,总氨基糖及3种氨基单糖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GluN/MurA值随着棉田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对0~20 cm土层影响较大。棉花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可促进土壤中总氨基糖及3种氨基单糖的积累,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逐渐以真菌占主导作用,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向着真菌为优势群体的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15.
间(套)作对棉田病虫害的防控效应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大田作物之一,近年来基于棉田间作套种的棉花病虫害生态治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的生态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降低或抑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进而起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作用,是棉花病虫害防控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棉田间作套种控制病虫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合理的间作套种更是存在提高用工投入、增加病虫防治难度、加重病虫为害等多种风险。评述了棉田间作套种对防控棉花病虫害的效应及其机制,总结提出了棉田间作套种存在的风险和防控途径,对今后应用间作套种生态治理棉花病虫害的前景和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棉田病虫害防治必须始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棉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各种力求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使各种措施起到互补和增益作用,本文作者在阐述了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棉田病虫害防治指标和考核指标,并针对越冬渡春,播种期,棉花苗期,棉花蕾铃期等时期棉花病虫害的特点,制订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棉花生理病害是棉区常见病害,受害棉花常造成叶片发红、干枯、脱落,个别棉田甚至90%的叶片和上部2~4台果枝棉铃脱落,受害棉田减产严重。棉花生理病害常发生于棉花生长的中后期,调查发现,导致棉花生理病害的原因主要与土壤、营养、肥水、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麦棉套作技术之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3~1978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说明:小麦茬棉田以采用麦棉套作较好,套作的合理配置方式以小麦播幅占地40%,预留棉行占地60%(畦宽4.0尺,小麦播幅占1.6尺,预留棉行占2.4尺,以下同)较恰当。这种配置方式六年小麦亩产418.0~611.0斤,平均491.5斤,比单作(麦棉轮作)减产15.8%。麦棉套作又以套作移栽的棉花产量最高,1975~1978四年亩产  相似文献   

19.
滴灌是目前新疆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但随着滴灌面积的不断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抑制了棉花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利用磁化水滴灌棉田,水在磁场的作用下.化学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如水分子偶极矩增大,电性增强,活性增加,水中含氧量增多等),  相似文献   

20.
磷肥种类和用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土壤磷素、棉花全生育期磷素的有效性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以及棉花产量,土壤速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平均比对照处理增加302%和180%。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用磷肥并不能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吸磷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以施磷量150kg.hm-2最优。两种磷肥比较显示,重过磷酸钙对棉田速效磷含量和磷素活化系数的贡献高于磷酸二铵,分别比磷酸二铵高244%和3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