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代杉木人工林(29年生)林分生物量结构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对 2 9年生的一代杉木人工林采伐时的林分生物量积累和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试验区 2 9年生杉木最大木、平均木和最小木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率大小顺序均为 :干 >根 >皮 >枝 >叶 ,并且干和皮器官的分配比率均较为接近 ;林分中不同径阶杉木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率差异不是太大 (除了最大木的叶比率略小、枝的比率较大外 ) ,用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来估计林分各器官生物量总量完全能满足精度要求 ;密度对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较大 ;叶、干生物量及其分配比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枝、皮生物量分配比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地被物生物量基本上是随着林分地位指数的提高、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降低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2.
林分密度对湿地松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湿地松中龄林的施肥位置和准确估测根系生物量,以湘北11年生5种造林密度湿地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分层挖掘法,对其根系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根系发达,单株根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根系生物量基本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桩和大根是构成根系的主体,合计占总根量的85.8%-89.4%。不同密度林分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63.1%以上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40 cm土层内,81.4%以上的根系(含根桩)生物量集中分布在距树干0-50 cm范围内,因此应在1/2株行距、20 cm深度的位置施肥最好;根系与树干相关性最大;建立的单株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较高,可根据林木胸径、树高及林分密度估测根系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飞播林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对湘东丘陵地区16年生密度为2250、2860和3225株.hm^-2的马尾松Piuns massoniana飞播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的2.15倍;林分生物量同样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林分生物量比密度为3255株.hm^-2的林分离出26.57t.hm^-2,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出现W干>W粮>W枝>W皮>W叶的规律;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年均净生物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林分的1.50倍;林分结构以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合理。  相似文献   

5.
中低强度间伐对杆材阶段马尾松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的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单株生物量、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林分年龄为20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生物量始终最大,密度为3750、2655株.hm^2的林分次之,密度为4515株.hm^-2林分量小;间伐后不同密度马尾松林生物量生长量变化情况不同,密度为2655株.hm^-2的林分没有出现最大值,密度为3000和3750株.hm^-2的林分在林龄为20a时出现最大值,密度为4515株.hm^-2的林分在林龄为17a时出现最大值,说明林分密度过大会影响林分生长,应采取间伐措施调节林分密度,密度为3000和3750株.hm^-2的林分第二次间伐时间可选0在林分年龄为20a,而密度为4515株.hm^-2的林分应选在林龄为17a时第二次间伐。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立地条件相近28年生的5种林分密度(780、920、1099、1190、1377株·hm-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与生物量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长白落叶松林平均单株木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及乔木层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下...  相似文献   

7.
在苗圃地条件下以生物固氮、抗逆性较强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优良改土和常绿灌木树种山毛豆为研究对象,开展种植密度对其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对植苗2年后1、2、4、8株/m24种初植密度的山毛豆幼林生长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山毛豆幼林的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减小,呈现出1株/m22株/m24株/m28株/m2的趋势;平均树高随密度变化其变化规律不明显,而幼林植株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枝下高和树高比率与初植密度呈线性相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山毛豆的平均单株生物量呈递减趋势,可由方程y=ax-b来描述;单株各器官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其中干生物量所占单株生物量的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枝、叶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林分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遵循干根枝叶皮的规律;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占林分总生物量的43.5%~51.0%,而树皮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仅占5.9%~6.5%。密度1株/m2处理的山毛豆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的排序为干枝叶根皮,而其余3种密度均为干枝根叶皮。  相似文献   

8.
利用野外控制试验的方法,开展不同郁闭度天然锐齿栎林下苦荬菜密度梯度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锐齿栎-苦荬菜的林菜复合经营体系中,锐齿栎林分郁闭度和苦荬菜种植密度对苦荬菜地径的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苦荬菜的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苦荬菜株高和单株生物量随着林分郁闭度和种植密度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但苦荬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豫西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密度、优势高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年龄阶段,优势高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密度-23a 生日本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为249-43t·hm - 2,生产力为16-83t·hm -2·a-1 .应用W= a( D2 H)b 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桂东南柳杉人工林生物量回归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估算和比较分析桂东南地区3种密度柳杉人工林的林分总生物量和林分径阶生物量,为南亚热带地区柳杉人工林生物量及碳汇估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用线性和非线性生物量模型分别对来自3种密度柳杉人工林的19个单株和各器官的生物量进行方程拟合,选择最优拟合方程进行3种密度林分生物量的估算和分析。【结果】对单株和各器官的生物量估算,模型W=a*Db*Hc要略优于其他4种模型;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低、中、高3种密度柳杉人工林林分的总生物量分别为201.30、182.46和171.03t/hm^2,表现出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密度的柳杉人工林的径阶生物量分配格局不同,低密度和中密度的柳杉人工林的径阶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5.0cm径阶以上,分别占85.36%和75.25%,而高密度林分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1.0—14.9cm径阶,占41.52%。【结论】对单株和各器官的生物量估算,非线性模型要略优于线性模型,南亚热带柳杉人工林的保留密度过大反而不利于其林分生物量的积蓄。  相似文献   

11.
造林密度对白杨杂种无性系初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威县毛白杨繁育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造林密度(2 500、1 667、1 111、833、625、500、417株/hm2)对5年生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探讨造林密度对生长性状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造林后4年,造林密度对林分胸径、立木单株材积的影响效用突显出来并达极显著水平,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仅在造林当年显著,对蓄积量的影响在前5年内的各年均呈显著水平;造林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蓄积量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树高生长呈显著负相关。造林密度对生长指标连年生长量的影响与造林密度和生长指标有关,一般造林密度超过1 111株/hm2时,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较早,速生期持续期较短,低密度林分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较晚;培育短周期S86无性系工业用材林,在造林后2~4年内是林分的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的变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0年生速生材火炬松的 2 8个家系间 ,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 (MOE)和抗弯强度 (MOR)分别在 0 .0 0 1显著性水平和 0 .0 1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 .整体上 ,2 8个家系的MOE ,MOR的个体变异大部分大于家系间的变异 ,因此火炬松材质改良在家系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效果会更好 .其中 17,37,5 1等 3个家系为抗弯性能较好的优树家系 .2 8个家系的MOE和MOR存在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r=0 .5 74.MOE和MOR分别与气干密度达到 0 .0 5和 0 .0 1显著性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3.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短轮伐期炭用林培育模式导致大量土壤养分输出,合理施肥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林分生产力的关键措施。以砍伐4轮后的3a生麻栎萌生林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施肥类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有机肥+复合肥)和2种施肥量试验,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林木胸径、地上生物量影响以及土壤养分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林木胸径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增加了林木个体大小分化。不同施肥处理地上生物量定期生长量比未施肥处理增加了14.4%~39.5%,但相同施肥类型施肥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土壤磷有效性较低是制约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施肥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钾有效性。施肥并没有显著改变麻栎叶片氮磷养分含量,但有利于改善林木自身营养状况。综合来看,试验区麻栎炭用林培育以有机(2 250kg·hm-2有机肥)+无机(500 kg·hm-2复合肥)肥料配施效果较好,这对麻栎炭用林高效经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11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所评选出的10个优质速生无性系子代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为0.1568 m3和0.3507g/cm3.与群体平均值相比,其遗传增益分别为9.0423%和-1.383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茎干离地22 cm的直径(D22)与单枝地上生物量的关系,估算林分地上生物量,并对三倍体毛白杨B301和欧美杨107在3种栽植密度下林分地上生物量及收获物质量进行早期测算。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B301林分各栽植密度的单枝地上生物量和单枝树皮地上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欧美杨107在20 000株/hm2栽植密度下,单枝地上生物量和单枝树皮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小于栽植密度为5 000株/hm2;2种杨树林分地上生物量和林分树皮地上生物量均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各栽植密度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大兴区榆垡和青云店2个试验地营建的7个黑杨派无性系6年生试验林为材料,无性系间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在无性系×试验地交互效应上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保存率、生长性状、蓄积量、单位面积碳储量、溃疡病和破腹病及蛀干害虫抗性等性状,以生态林和用材林为选育目标,采用性状权重的综合评分法,分别对2个试验地7个无性系开展多性状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个试验地上,无论是以生态林还是用材林为选育目标,108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Guariento’)、107杨(P.×euramericana cv.‘Neva’)、中林2025(P.deltoides cv.‘Zhonglin2025’)和中林46(P.×euramericana cv.‘Zhonglin46’)等4个无性系生长量,各性状表现优良,可在该地区杨树人工林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3 333、16 667、22 222、33 333和66 667株·hm~(-2)5个栽植密度,解析栽植密度对杜仲单株生长指标及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为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栽植密度设置提供依据。杜仲单株的分枝数、基径、单株叶片数量、单位面积叶片质量等生长指标与栽植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叶面积指数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叶干质量、单株皮干质量、单株杆质量与栽植密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单位面积叶生物量、皮生物量、杆生物量均与栽植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栽植密度66 667株·hm~(-2)的平均叶面积指数达到7.98,单位面积的叶、皮和茎干的生物量为6 864.84、1 605.73、11 445.30 kg·hm~(-2),分别是栽植密度13 333株·hm~(-2)的2.5、2.8、2.7倍。试验结果表明为获得更高的产量,短周期杜仲矮林栽培模式应选择更高的栽植密度(66 667株·hm~(-2))。  相似文献   

18.
华北油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的生物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山西太岳林区和河北承德地区的31块标准地共220株标准木的资料分析了华北油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及林分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编制了两地区油松单株林木的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不同林分林下植被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根系特征,为北京土石山区人工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土石山区典型代表红门川流域,以油松和侧柏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进行植被调查,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根系,草本和灌木生物量采用全刈法,根系调查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地根系生物量差异显著(P < 0.05),灌丛林地根系生物量最高((6.84±1.35) t/hm2),其次为侧柏((4.65±0.90) t/hm2),油松林地土壤根系生物量最低((3.33±0.93) t/hm2),且同一林地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土层均基本接近;不同树种林地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小,0~0.1 mm径级根系是林地根系分布最广的,其次为0.1~0.2 mm径级的根系;随林龄增大,侧柏、油松林不同径级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均呈递减趋势,且均明显低于灌丛林地;坡向显著影响林地根系生物量,半阴坡根系生物量明显大于阳坡和阴坡根系生物量(P < 0.05),林地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砂粒含量显著性负相关(P < 0.05),其中径级0~0.1 mm和0.2~0.5 mm根系尤为明显,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密度间显著负相关(P < 0.05),尤其是径级0.2~0.5 mm根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土石山区造林树种的选取不仅要参考当地环境条件和土壤特征,还要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外引进黑杨派29个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测定各个无性系第3年至第6年的胸径、树高及第7年的胸径、树高、材积、冠幅、胸高形数、胸高形率、树干圆满度、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和分枝角度等19个性状,各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除胸高形数和分枝角度外,其他1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46%~44.97%,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44.97%;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圆满度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615 4~0.937 7,属于高遗传力,表明这些性状受强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弱;胸高形数、分枝粗度、形率和枝下高的遗传力在0.349 2~0.463 4,属于中等遗传力。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多为正相关,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4个性状分别与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分枝角度的遗传相关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应用7年生试验林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第1主成分值对无性系进行排序,排在前2位的无性系是分别为21和卡帕茨。对无性系单株材积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无性系21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