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尔槐 《植物保护》1994,20(2):50-50
应用禾枯灵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王春琳,米桂华,高洪全(江苏涟水县农业局223400)白粉病、赤霉病是小麦中后期重要病害,常年两病同时发生,我们于1992年选用40%禾枯灵做田间试验,以60%防霉宝、25%多菌灵和20%粉锈宁为对照药种,试验结果:试...  相似文献   

2.
徐根培 《植物保护》1966,4(1):12-12
近年来,用富民隆防治小麦赤霉病已在各地广泛开展。但是,由于防治技术比较复杂,效果常不稳定。我站于1963年开始试验,逐步明确掌握施药适期,是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关键。 一、几个防治时期的试验 (一)由间出现病穗以后用药,防治效果不稳定。试验曾连续用药3次,每隔3—5天用药一次,效果只在36.45  相似文献   

3.
小麦穗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蚜虫和第 1代粘虫。我站从 1995年开始对这些病虫害兼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找出了兼治这些病虫害的最佳时期和简便的防治方法。小麦在开花灌浆期遭受病虫危害会造成很大减产。这个时期一般年份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大多为3.7~ 10 .8,严重者达 32 .2 ,平均为 16.3;小麦锈病病情指数一般为 1~ 1.3,最高达 2 .7,平均为 1。蚜虫百穗有 5 17~ 5 70头 ,最多为 15 39头 ,平均 771.8头 ;第 1代粘虫最多有虫 17~ 32头 /m2 。莱西市小麦开花盛期和灌浆初期 ,每年都在 5月 2 0日前后 ,这时多数麦田的白…  相似文献   

4.
小麦穗期最影响产量的病虫害主要是白粉病、锈病、蚜虫、一代粘虫。为了寻求兼治的最佳防治适期,简化防治方法,减少防治次数,我们在1989-1990年于莱西县对小麦穗期病虫害一次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做法是: 1990年5月16-20日在望城镇和周  相似文献   

5.
李昌炽 《植物医生》1996,9(2):24-25
粉多威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田间药效李昌炽(四川乐至县植保植检站641500)在省农牧厅植保站的安排下,我站今年在93、94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37.5%粉多威可湿性粉剂在小麦期“一枪药”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的防效和有效剂量的田间药效试验,为我...  相似文献   

6.
拿敌稳、富力库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5%富力库悬浮剂不同剂量、不同配方与40%多·酮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李敬  陈信周 《植物医生》1997,(2):18-18,17
1、病虫种类;汝州地处河南中南部,小麦春季病虫化防对象主要有: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叶部真菌病害、麦蜘蛛、麦蚜等害虫,这些都是大面积常发性病虫。部份地段或部份年份发生危害较重的还有;纹枯病、赤霉病等茎叶部、穗部真菌病害:蚜虫、灰飞虱传毒感染的黄矮病,丛矮病等病毒病害;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造成的青干、青枯、缺素等生理性病害.吸浆虫、粘虫、金针虫等害虫。2、防治方法:小麦春季病虫化防主要采取多种药剂混配喷雾方法。根据目前市面供药情况,一般常用的混配配方是:杀虫剂40%氧化乐果乳剂50g+杀…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温、湿度条件。201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宝应县降雨多、气温偏高是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控小麦赤霉病应采取"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立足"早、快、抢",进行适时防治。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质量.笔者基于对2001-2019年江汉平原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等级(Y)、稻桩带菌率(X1)以及江汉平原气象资料:气象因子4月上、中旬雨日(X2)、4月上、中旬雨量(X3)、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日(X4)、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量(X5),运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引入对发生等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粉锈宁拌种,适期播种和翻耕灭茬是控制阿坝州越夏区秋季小麦条锈菌源的有效措施。拌种处理早播冬麦约占播种面积的20—30%,便可压低整个越夏区秋苗菌源数量,控制翌年条锈病流行。粉锈宁拌种防治秋苗条锈病效果达99%,推迟暴发期5—7天,最终控制效果为68%,比不拌种对照区增产10.9%,亩增小麦24公斤,经济效益为1∶11。同时拌种还可兼治小麦白秆病、黑穗病和白粉病等当地重要病害。适期播种可显著减少秋苗发病。翻耕两次可有效地消灭自生麦苗及其菌源。文中对通过压低越夏区秋季菌源,保护冬麦区秋苗作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春、夏、秋三季玉米种植区的劳氏粘虫性引诱剂诱捕试验,推断劳氏粘虫在松滋市一年发生四代,诱蛾高峰期分别是5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上旬,可根据诱蛾高峰期推算防治适期并及时杀灭低龄幼虫。在诱捕劳氏粘虫的过程中,还诱集到了一定数量的草地贪夜蛾、金龟子和其它昆虫,劳氏粘虫诱捕量占总诱虫量的72.84%,草地贪夜蛾占总诱虫量的20.29%。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枣阳市小麦赤霉病大发生,主要是小麦杨花灌浆期降雨天数多、大风、冰雹、倒伏加重了危害。选用抗耐病小麦品种、配方施肥、适期防治可减轻其危害。  相似文献   

13.
小麦粘虫为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俗名五彩虫、麦蚕、行军虫等。寄主为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植物。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其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是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2005年,丹江口市江北习家店、蒿坪两乡镇小麦粘虫暴发成灾,现探讨其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1大发生情况1·1发生情况概述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丹江口市江北习家店、蒿坪两乡镇小麦粘虫严重发生,发生总面积1 200hm2,涉及25个行政村,其中严重发生面积533.33 hm2,中度发…  相似文献   

14.
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和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上升使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提高。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频率已达60%以上,多菌灵的防效明显下降,低于60%。研究明确了赤霉病的防控适期和防治次数,对淮南、淮北主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自然发病鉴定,并阐述了品种抗性和药剂防治间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揭示,选育推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基础,把握适期于小麦扬花期施用非多菌灵类的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其他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江苏淮安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淮安小麦赤霉病连续偏重发生。总结了2013—2016年淮安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并从防控药剂选择、防治适期、施药次数等多方面入手,探讨了适合淮安地区应用的赤霉病药剂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在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新型杀菌剂丙硫菌唑及施用次数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总量[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的控制效果, 2020年-2021年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发病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丙硫菌唑及施用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中对DON毒素总含量?结果表明,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OD)防治2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对DON毒素的控制效果均显著高于防治1次; 防治2次时, 其首次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期至扬花20%, 防效为90.25%~95.13%, 毒素控制效果为77.35%~79.97%?30%丙硫菌唑OD作为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新型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为该药剂推广应用于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药时期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施药时期及其安全性,进行了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用浓度和时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EC在有效成分150g/hm2和75g/hm2两个施用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对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7%、86.0%和85.1%、88.5%;25%戊唑醇EC在有效成分150g/hm2施用剂量下在齐穗期到灌浆初期喷施对小麦安全,以盛花期施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对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和84.1%,其次为齐穗期和初花期施药,对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9%、53.3%和54.6%、56.8%,灌浆初期施药的防治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荆州市2016年小麦收获面积13.73万hm2,比2015年增1.28万hm2,总产51.38万t,比2015年增7.11万t,单产249.5kg,比2015年增12.5kg.2016年小麦病虫在荆州市发生特点是病害重于虫害,小麦赤霉病为大发生(5级),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小麦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粘虫等为轻发生(1级).荆州市小麦病虫发生面积19.33万hm2次,防治面积41.05万hm2次,通过及时组织病虫防治,挽回小麦损失4.59万t.  相似文献   

19.
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在我市每年都有发生,但各年轻重不等。1998年小麦白粉病、赤霉病达偏重至大发生,未防治田块产量损失,有部分高达50%以上,严重威胁着小麦产量的提高。为摸清其发病原因,采取有效防治对策,本站于1998年小麦中后期在全市29个乡镇,20...  相似文献   

20.
药肥混合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是影响我市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近年,随着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种植大户大量种植感病品种,我市赤霉病和白粉病大发生频率增高,小麦赤霉病继2012年大发生后,2014年又一次大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应用喷施杀菌剂、杀虫剂和微肥混合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