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那么上海现代茶文化已有17年的历程。这17年来,在政府部门、专业社团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上海现代茶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打造出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以及社区茶文化活动等著名文化品牌,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倡导“国饮”、推动茶经济也是“功德无量”的。现在,上海人均茶叶消费从1990年代初的200克上升到900多克,全市茶叶店铺多达6000多家,各类茶馆有3000多家,就业人员也达到4、5万人等等。但我们…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当时茶叶区域日益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文化事项也丰富多采。与宋同时存在的辽金疆域,对茶文化向各地区、各层面扩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12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4月16日在有着“中国最美乡村”之誉的江西省婺源县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这是婺源县,也是江西省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茶事活动。上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年消费茶叶约为1万吨。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黄浦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海市茶叶学会主办,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08上海豫园首届国际茶文化艺术节”于2008年4月18至5月2日在上海豫园商城内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推出绿茶金三角,共享高山生态茶。”  相似文献   

5.
1、上海茶艺培训的起步阶段,上海茶艺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市茶叶学会成立以后,以“茶与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广泛意义的茶文化宣传培训工作就已逐步开始。1982年秋,最先意识到茶文化信息春汛的市茶叶学会,即组织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次品尝会,参加茶会的有科学、文艺、教育、茶业等各界代表人士和关心、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市委、市政府领导1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1988年7月4日,40年来第一支台湾学术、文化、艺术、工商界所组成的“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赴大陆访问,7月8日,著名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到上海了解有关茶文化情况,首次与陶艺家许四海先生见面,并与新闻界人士一起研讨台湾茶艺的发展现状,演示了台湾茶艺,经新闻媒体报道后,使众多上海市民了解了台湾茶艺是怎么一回事:1989年6月,市茶叶学会、《劳动报》社在豫园古戏台举办了首届上海茶文化研讨会,品尝了安徽六安名茶“霍山黄芽”的冲泡技巧;1989年9月18日,市茶叶学会召开茶文化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陈沂、谈家桢、峻青、哈华、钱梁等90余人,对宣传茶文化的意义以及上海开展茶文化活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这是上海第一次高层次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专题茶文化研讨活动,对上海茶文化包括茶艺的社会大培训实际上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钟瑞 《农业考古》2000,(4):137-142
漫步上海街头,我们会发觉,近几年来,一下子冒出了不少茶馆、茶坊,特别是在靠近老城隍庙附近的上海老街,开街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各类茶馆已多达10多家。旧上海,城隍庙一带曾是上海茶馆的集中地,而现在,这一地区又重现了历史上的旧幕,各家茶馆门口的杏黄旗上硕大的“茶”字格外引人注目。如果走进茶馆、茶坊,我们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装潢格局都十分讲究,茶品也很高档。茶馆的增加,从社会功能来讲,不仅为现代化快节奏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休闲、品茗的优雅环境,并且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也是海峡两岸和对外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高雅饮品。苏东坡曾赞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中国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茶。 在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饮用量远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而我国正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公。”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传说的三皇…  相似文献   

8.
阎莉 《农业考古》2001,(2):37-37
“茶文化”近些年来成为一个时髦的词了 ,但却常常被直接理解为茶艺 ,茶道的表演。其实这仅仅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对于“茶文化”的定义 ,许多文献多有论述 ,近些来有许多业内人士著书立说 ,精研详述。择其共识可以概括为 :茶文化是建立在茶叶科学和其它相关科学的基础上 ,人们对其认识创造和应用活动的过程。茶叶科学和文化密不可分 ,融入了经济、文化、艺术、地理、历史等广泛领域的内容 ,在宗教礼仪习俗等方面均有深厚的底蕴和精彩的表现。人们一谈到茶叶 ,就要朔本追源 ,引经据典文山书海 ,一追就是几千年。谈饮茶就要讲茶具 ,金、银、铜…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上海现代茶文化的兴起,始于80年代末。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上海茶文化已呈兴盛景象。其中,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少儿茶艺两大活动,在全国和海外都有较大的知名度。一、现代茶文化兴盛的主要表现1.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连续举办。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是唯一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的茶文化节庆活动。从1994年4月举办首届起,每年4月都要举办一届,至2000年共举办7届。它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播民族高雅艺术为主旋律,突出茶文化主题,每届都要举行茶文化学术研讨、中外茶道交流、宋园“茶艺荟萃”、闸北公园茶文化游园、茶文艺演…  相似文献   

10.
《农业考古》2004,(4):1-2
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国际茶文化促进会、法国嘉华进出口有限公司主办,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潮州会馆、欧洲时报等单位协办的中国文化年重要项目之一的“茶文化周”,于2004年6月24日晚上在巴黎“白天鹅大酒楼”隆重开幕。出席盛会的有中国茶文化专家,法国茶叶商家,中法茶文化爱好者,中国驻法使馆官员,侨团代表,文化界人士和新闻界人士三百多人,真是冠盖云集,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业科技》2006,(3):89-89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于4月23至26日在宁波举行。宁德市共有6家企业参加了产品展示展销,17个名优绿茶参加了2006年“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共获得金奖3个,即霞浦县金山云雾茶叶有限公司的金山云雾牌“翠芽”、屏南鸳鸯溪茶场的鸳鸯溪牌“栗香玉芽”、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的品品香牌“太姥翠芽”。此外还获得银奖1个、优质奖3个。  相似文献   

12.
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和上海市茶叶学会等八家单位联合主办的 2 0 0 2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 2 0 0 2年 4月 2 6日———  相似文献   

13.
何融融 《农业考古》2002,(2):74-75,95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但是 ,对于茶文化的研究 ,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刚刚兴起。 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 ,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交流 ,各式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 ,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都市现代茶文化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徐永成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是特大型城市,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以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一、上海是我国茶叶集散地和茶叶出口重要口岸,上海大都市的发展同茶有关。上海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  相似文献   

15.
2007年9月,在都匀市举办的贵州省茶文化节,也跟历届茶文化节一样,都企望通过文化的力量来促进贵州茶叶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活动,而是造福贵州茶叶经济的寓意深远的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著名茶叶专家童启庆、寿英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茶业展望》一文中指出:“新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不再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鼓励企业文化的创造与确立。”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当前必须“致力于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用文化的力量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一、改变茶业现状的必由之路茶叶经济要在21世纪寻求持续发展,与茶…  相似文献   

16.
陈铭华 《农业考古》2002,(2):151-151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的茶文化 ,得到社会的重新认识和推崇 ,由此兴起了上海茶文化热潮。 1 991年 7月 ,上海首家集茶文化、茶经济于一体的茶艺馆———宋园茶艺馆的建立 ,为茶文化活动的开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1 992年 8月 ,“宋园”建立了上海第一支以小学生表演茶艺为主体的苗苗茶艺队 ,也是当时全国第一支少儿茶艺队。以后逐渐形成了以上海黄浦、闸北和浦东为基础 ,以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培训基地的少儿茶艺活动中心。上海市教委还专门组建了上海市中小学茶艺教研组 ,在上海的中小学中开…  相似文献   

17.
赵国栋 《农业考古》2020,(2):95-101
西藏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其茶园面积也在快速增加,茶产业正快速发展。目前,从“人-经济-社会”的三维角度看,西藏茶文化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但却十分必要。其必要性来自于更宏大的机制。本文核心脉络是从西藏茶及其文化的的生态性、文化性、产业性,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与功能性分析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西藏文化产业“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的解读,并引出关于对人类社会的“人-经济-社会”的三角正反馈互构机制的讨论。本文认为:西藏茶及其文化具备生态基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茶叶在西藏的出现是人与生态环境博弈的重要结果、茶叶在西藏的使用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西藏的茶叶贸易受生态性的制约;西藏茶文化与产业结合形成茶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中,生态是吸引力与基础,文化是精华与“密码”,而旅游则是纽带与筋骨,西藏茶文化产业是对“生态+文化+旅游”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的一项较好的检验;三个主要维度的讨论肯定了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在该理论模型中的功能与发展路径;推进西藏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符合“美丽西藏”建设范畴,而且从“人-经济-社会”的三角正反馈互构取向看,它也是“美丽西藏”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活力;该三角正反馈互构取向呼唤着关注人类社会终极方向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上海茶叶学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卢祺义“茶香飘申城,茗艺进万家”。用这句话来概括’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所取得的社会、经济两个效益,也许可算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由三家单位筹备将近一半的这一盛会,无论从宣传造势、资金筹措、培...  相似文献   

19.
楼明初 《农业考古》2007,(5):255-256
茶叶具有神奇功效,主要是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茶叶中某些维生素的含量甚至超出一般粮食及蔬菜中含量的10~20倍。茶叶中的维生素如此之丰富就连有关连营养学家都感到惊讶。茶作为一门艺术,它向人类奉献了独具东方色彩的茶文化。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女士说:“中国人之所以智商较高,与具有悠久历史的茶文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四月的上海,春暖花开,茶香四溢。自1994年4月以来,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届,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十年是闸北,也是上海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的十年。在发展的同时,闸北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培育了茶文化节这一特色文化品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