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马瑞霞 《食用菌》2001,23(4):36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菇农称之为“脱隔”,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蘑菇萎缩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高温烧菌 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后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播种后料温高使菌丝萎缩。 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在 25 ℃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凤.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2 料内有氨气 建堆时,氮肥添加量过多,或氮肥加入过晚(后期翻堆时才加入)。菌种播种后,培养料内存在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十烷醇对白蘑菇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和方法 1.菌种:白蘑菇“102号”。 2.培养料配制:用粪草料经五次发酵堆制而成。培养料配方:湿牛粪9000公斤,干稻草、干麦草各800公斤,翻堆时加石膏粉50~75公斤,磷肥25-50公斤,尿素15公斤,再用0.1~0.5%的石灰水调pH值等于8。培养料上堆发酵好后,上床进行大床栽培。 3.种量与播种方法:播种量为每0.278米~2一瓶(750g/瓶)菌种,采用穴播。供试面积为111.11米~2。 4.三十烷醇的施用:三十烷醇购于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纯度99.9%。在自蘑菇的菌丝生长期、菌丝更新期及子实体形成期均可喷施三十烷醇。我们在复土前和复土后的第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品种之一。文章从质量优势、资源优势、操作优势分别阐述花生壳栽培双孢蘑菇的应用前景,并从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准备、建堆、翻堆(发酵)、播种与管理等方面介绍花生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要点,以期为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蘑菇培养料上床经巴氏消毒发汗,平整料面和拾杂后就可下种。以往我们都是用穴播、条播和夹心播的方法,每千平方尺用种量500瓶,仍达不到快发菌和减少杂菌的目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菇房气温在30℃左右料面水份蒸发快,培养料收缩,使菌种与料不能紧密接触,从而影响到发菌速度,为杂菌生长创造了条件。为此,我们改用了种中加料播种法,即在平整床面时,随手收集床面的碎料加入菌种中,料种比为1∶3,拌和后均匀地撒在床面上,每千平方尺用种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了酵素菌发酵和常规二次发酵两种不同料处理方式.作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记载发酵期间料温的动态变化、微生物区系的含菌量变化及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酵素菌发酵培养料与二次发酵料相比.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培养料质量获得优化。促使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加快.菇体产量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渣成分进行分析,明确菌渣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对菌渣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菌渣通过配比进行蘑菇的制种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摘1茬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培养料用于双孢蘑菇制种与栽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杏鲍菇菌渣堆制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料堆最高温度可升至70℃。堆制后的菌渣加深了腐熟度,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杏鲍菇菌渣添加10%牛粪进行堆制发酵后按30%。50%的添加比例与棉籽壳混合制作双孢蘑菇菌种,既可降低制种成本(节约制种原料成本约40%),又能保证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菌渣使用量可控制在20%~30%左右,从示范栽培结果看平均单产可与常规堆肥的单产持平,而使用30%杏鲍菇菌渣可降低栽培投料成本约25%。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索稻田连作平菇高产栽培技术,本试验对不同播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现总结如下:(一)供试材料菌种为荆州1号平菇,菌龄45天.栽培料配方为纯棉子壳,拌料时添加0.1%多菌灵,料水比1∶1.4.(二)试验方法采用混播、穴播、层播和面播四种方法,每处理播种1m~2,投料17.5kg,重复3次,随机区组直线排列,两头设保护区各1m~2,每处理间隔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隧道筐式堆肥发酵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外发酵模式和堆肥发酵原理,通过多年试验,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的隧道筐式堆肥发酵新模式。该模式具有能控温、控湿,且隧道内各部位培养料温度、含水量均匀;培养料进隧道后不用翻堆;发酵总时间缩短至常规发酵的56.0%;培养料发酵质量好,消毒彻底,无需农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王永庄  孙质蕙 《食用菌》1989,11(6):28-28
平菇墙式栽培主要程序:原料发酵处理,播种压块发菌,菌块垒墙出菇。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原料堆积发酵取无霉变的棉籽皮先翻晒几日,再加过磷酸钙1%、石灰3%、水120~130%,拌均匀后堆积发酵,堆高1米、顶宽80厘米、长度不限,堆面盖上塑料膜。料要尽量堆松些,料的含水量也不能太高,以保持料堆的良好通气条件。一般堆积第2天料温开始上升,当料温达到44~50℃时开始翻料,以后每天翻一次料。随着料温的上升,料里出现白色高温放线菌菌丝,并散发出清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大宗产品,但在长江以北地区栽培面积较小,而人防地道栽培双孢蘑菇面积更小.为了更好地发挥人防地道的效益,我们于1989年夏至1990春进行了人防地道栽培双孢蘑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技术要点简介于后.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由张家口市食用菌所提供的双孢蘑菇的栽培种,培养基质为高粱粒.(二)培养料粪草培养料,粪草比为1∶1,另加石膏、过磷酸钙和尿素各1%,pH7~7.5.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闽、江、浙、沪等地利用棉籽壳制蘑菇菌种,既提高了棉花副产品的利用率,又提高了制种质量。一瓶棉壳菌种,相当于两瓶粪草菌种,且掏瓶、播种方便。但是这种方法培养料发酵时间长、养分损失多,推料、翻料所需劳力多,生产工艺复杂,环境污染严重,受气候影响较大,菌种质量不稳定。为此,笔者自1990年2月开始进行棉壳  相似文献   

13.
一、麦粒菌种培养基配方小麦100公斤,硫酸镁0.1-0.2公斤,轻质碳酸钙1公斤。小麦必须无虫害、未变质、杂质少;硫酸镁用作防腐剂;轻质碳酸钙既可防止麦粒粘在一起,又可用于调节pH值。一般制作每万瓶(720毫升)菌种需小麦3000公斤左右。二、堆制优质的导引料要使麦粒培养基发菌快、吃料均匀,必须在培养基上面加一层约2厘米厚的粪草培养基,以便于发菌吃料,俗称为“导引料”。其配制方法基本上和栽培蘑菇的堆料相似,采用粪草堆制发酵而成。一般制作每万瓶菌种需干牛粪150-200公斤、干稻草400公斤、壳灰12-20公斤、  相似文献   

14.
蘑菇合成颗粒菌种具有运输和播种方便、发菌点多而均匀、菌丝粗壮、成本低等诸优点。它是由人工配制机械生产而成,形似麦粒菌种,本身缺乏生理水,人为施加调节的水分容易蒸发,如播种遇干燥季节不利发菌,故播种后要注意保湿。(一)调湿播种:播种前,培养料的料面每0.11平方米至少喷0.5%石灰澄清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100~150克,喷湿料表深约2厘米后即行播种。如颗  相似文献   

15.
笔者应用增温剂试验栽培姬松茸,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在上海上半年,安排3月中旬堆料发酵,4月中旬播种,5~6月出菇;下半年,应在7月中旬堆料,8月播种,9~10月出菇。2菌种制备 母种采用常规PDA培养基,25C培养约10天。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麦粒菌种,接入母种后25~35天满瓶。3 培养料堆制①配方:按常规双孢蘑菇配方操作。推荐配方(111m2用量):稻草2000kg,硫铵25kg,尿素7.5kg,石膏60kg,过磷酸钙60kg,干畜粪粉400kg,菜饼粉50kg或豆饼粉…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精准配料,通过预湿、混料环节进入一次发酵隧道,在75~80 ℃ 条件下完成微生物发酵及焦糖化反应,然后转入二次发酵隧道,在58~60 ℃ 条件下进行巴氏杀菌杀虫,45~50 ℃ 条件下进行控温发酵,生产出的培养料理化性状稳定,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实践证明,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二次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出菇产量可较传统发酵料栽培提高60%~12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草菇栽培完全可以模仿双孢蘑菇的生产流程,即从堆料——翻堆——进房——播种——覆土——管理——采收。只要根据草菇和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征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如菇房的光线、培养料的配方、培养料含水量多少、堆料时间的长短及水份管理进行适当调整。自从1985年在广东清远县的琶江口、源潭、高田等地推广此法栽培以来,群众反映良好,基本已经扭转了传统的室外栽培法,单位产量翻了几翻。1988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可采用室内床栽,也可采用室外畦栽,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培养料日趋丰富,配制方法由一次发酵发展为二次发酵,产量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蘑菇生产的发展。 一、培养料的配制: 1、常用原料:主要有稻草或麦秸、粪肥、化肥等。 2、培养料配方: (1)牛、马、猪粪58%,稻草或麦秸40%,石膏粉1%、过磷酸钙1%、料水比例为1∶1.4-1.6 (2)稻草或麦秸58%、牲畜粪38%,饼肥3%、尿素1%、料水比例为1∶1.4。 3、堆制:一般于9月份进行播种,7-8月份进行堆制,把麦秸或稻草铡成20-25cm的长段,把草和粪各分成10份…  相似文献   

19.
分析现行双孢蘑菇土窑洞栽培模式的弊端,探索采用培养料隧道发酵、保温棚发菌和土窑洞覆土出菇的土窑洞周年生产技术,获得成功。技术涉及土窑洞建造,生产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培养料预处理和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及覆土后管理和出菇管理。该生产模式具有基料质量高、发菌快、病虫害少、产量高和节能等优点,基本实现周年生产,适宜于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1月1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蘑菇节上,国际蘑菇学会秘书长、美国篮宝菌种公司技术总监Christine Smith作了关于双孢蘑菇菌种发展史的专题报告,指出非谷粒菌种是未来蘑菇菌种发展的趋势。这种非谷粒菌种外观似木屑菌种,使用前须用粉碎机粉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图1)。其培养料配方涉及十余种原料,相比大颗粒的谷粒(麦粒、小麦)菌种,100克非谷粒菌种接入发酵料,生长点多而均匀,因而发菌速度快,抗杂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