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有机肥料新标准的有机质测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不同种类的有机肥料,分别用灼烧法、NY 525-2002和NY 525-2012中的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有机质含量,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测得有机质结果,分析了检测影响因素及有机肥料新标准与旧标准在测量结果上的差异,并做了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料新标准中,重铬酸钾溶液浓度虽然从原来的0.3 mol/L提高到0.4 mol/L,但随着浓硫酸浓度的大幅降低(从65%降低至49%),其氧化能力也随之减弱,在不乘氧化校正系数的前提下,测得有机质均小于旧标准所测值,下降幅度为1.08%~14.47%。根据肥料所含还原物质的量及氧化难易程度差别,不同种类有机肥料氧化校正系数范围为1.24~1.54,计算结果统一乘以1.5,会导致一部分有机质数据偏高,甚至超过100%。  相似文献   

2.
用重铬酸钾氧化法简便快速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波消解仪的温度控制功能,测出不同微波加热温度下重铬酸钾溶液对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结果。以国家标准物质(GBW07412a和GBW07415a)为样品进行分析后得出,土壤重铬酸钾溶液在130~135℃微波加热5 min后测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1.4%~4.2%。  相似文献   

4.
土壤提取液中有机碳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水溶性物质(WSS)、提取液(HE)、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中的有机碳,并与重铬酸钾氧化法进行对比,以探究TOC分析仪快速准确测定土壤提取液有机碳的测试条件和操作方法.结果表明:TOC法好于重铬酸钾氧化法,TOC分析仪操作过程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回收率高,连续测定同一样品的碳量差别不大,变异系数小于2%,在仪器允许范围内;隔夜测定的碳量偏低,但差异不大,变化幅度在0.041 6%~0.905 0%,说明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提取液有机碳量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宋立权  温鲁  郭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83-10384
[目的]用简易方法测定有机肥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方法]以不同火力煅烧样品,将减重率作为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并与重铬酸钾氧化法相对照。[结果]木薯渣以中高火煅烧8 min,毛发渣以中高火煅烧5 min,腐殖土分别以中高火煅烧3 min和5 min并取其均值,豆腐渣分别以中火煅烧3 min和8 min并取其均值,所得减重率与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得的有机质含量基本吻合。[结论]不同原料采用不同的煅烧条件,并乘以适当的校正系数,可较为准确地测定有机肥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正>土壤有机质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含量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有机质的分析,一般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油浴加热法,这种方法对操作要求高,因而影响了测试质量和批量化分析速度。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分别采用了恒温电加热、烘箱加热法和油浴加热法对土壤有机质进行了测定,旨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探索测定土壤有机质更为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重铬酸钾容量法中不同加热方式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油浴加热法[2]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为基准,比较30 min 或60 min 100℃恒温水浴加热法和稀释水合热法测定有机质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并获得三者的氧化校正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16,1.13和1.33.结果表明,30 min恒温水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分析法,可达到经典油浴加热法的测定精度和准确度,而且操作简便,是可靠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方式对有机肥碳矿化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测定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方法,探讨有机质含量与活性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质积累-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施人保护地土壤的90d内,有机碳矿化率沟灌为42.94%-47.19%,滴灌为48.51%-53.54%,渗灌为42.04%-45.77%,其大小顺序为滴灌>沟灌>渗灌;而同一灌溉处理有机肥有机碳矿化率为:2g·kg-1土>4g·kg-1土>6g·kg-1土>8g·kg-1土.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也因灌溉方式及有机肥用量而异,滴灌与渗灌处理的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沟灌则与滴灌、渗灌有较大差异;就有机肥用量而言,某一时间的活性有机质含量为:8g·kg-1土>6g·kg-1土>4g·kg-1土>2g·kg-1土.灌溉方式与有机肥用量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且灌溉方法与有机肥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主要农田土壤有机质状况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是决定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各类农田土壤中,在无障碍因素的条件下,其肥力高低、作物产量的多少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关系十分密切。保持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综述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有机质的概念、分类及其各自测定方法,活性有机质各组分与土壤养分供应及活性有机质在反映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3年在大田进行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比例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酸化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及总有机质与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适量无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作用大于单独施用无机肥,在75%有机肥的处理中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最大,分别为无机肥处理的1.37和1.39倍,不施肥对照的1.68和1.84倍.②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值、阳离子代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随无机肥比例的上升而显著下降,交换性Al3 含量随无机肥比例的上升而增加,交换性H 含量变化趋势则不明显;配合施用有机肥处理的pH均高于不施肥对照,各处理pH值随着无机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显著下降,降幅与无机肥比例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2=0.998(P<0.01).③水稻产量仅与中活性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811、0.820,而与水稻土总有机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总有机质含量与各盐基离子含量、阳离子代换量、pH值都显著相关,而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仅与交换性K 、Na 含量及pH值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浓度的KMnO4(33、167、333mmol/L)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3部分含量。【结果】研究表明:红壤性水稻土中的活性有机质以中活性有机质为主。连续种植25a水稻后,CK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CMI(碳库管理指数)下降。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所增加,CMI以NPK RS处理上升最大,NK处理最小。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CMI的增幅大于土壤总有机质的增幅,水稻产量与CMI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长期化肥与有机肥、稻草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加红壤水稻土活性有机质组分和水稻产量。CMI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树脂分离技术将水中天然有机物分为腐殖酸(HA)、富里酸(FA)、亲水酸(HPIA)和其它亲水物质(HPI-NA)等4部分,研究了高锰酸钾对不同有机组分卤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增加了腐殖酸和其它亲水物质加氯的卤代活性,降低了富里酸和亲水酸的卤代活性,如投加0.75 mg/L高锰酸钾时,腐殖酸和其它亲水物质的卤代活性增加了39.3%和13.8%,而富里酸和亲水酸卤代活性降低了33.6%和46.9%;通过对SUVA的考察可知,高锰酸钾增加了腐殖酸和其它亲水物质的碳碳不饱和双键的含量,使其卤代活性增  相似文献   

14.
Garlic is a kind of widely planted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China, which has plenty of nutritional and healthy functions, such as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on. These functions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including the flavor precursors, thiosulfinates and thioether volatile compounds. Th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either have its own biological activities, or multiple compounds work together to produce the same physiological effect.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poor stability and property diversity of th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the analysis of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remains a big challenge. Existing reports are mainly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several compounds or one group of compounds, and there has been n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in garlic yet.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review,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the main flavor precursors, thiosulfinates and thioether volatile compounds in garlic were separately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detec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大蒜是在我国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农产品,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营养健康功能。这些主要得益于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包括蒜氨酸等风味前体化合物、大蒜素等硫代亚磺酸酯和大蒜烯等硫醚类挥发性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硫化合物或各自具有其生物活性,或多种化合物相互协同,共同产生同一种生理功效。但有机硫化合物普遍具有易酶解或稳定性差等特点,且不同类别有机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差异也较大,目前对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现有报道多是对某类化合物进行总量测定,或是针对个别化合物进行测定,尚未有研究对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因此,本研究分别对大蒜中主要风味前体化合物、硫代亚磺酸酯和硫醚类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讨论和综述,包括其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NY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中有机肥有机质测定氧化校正系数为1.5,该设定导致检测时一些有机肥有机质的含量增大,有的甚至超过了100%。为使有机肥料现行标准中有机质氧化校正系数更加细化、精确化,选取有代表性原料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Y525-2012中有机质测定氧化校正系数定为1.5较为笼统,按照基本资源氧化校正系数在1.32%~1.51%,派生资源氧化校正系数在1.30%~1.45%,可利用资源氧化校正系数在1.35%~1.47%。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labile organic matter(LOM))和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变化特征,为红壤性水稻土碳库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在NPK的基础上早稻施绿肥,晚稻施猪粪和稻草冬季还田(NPKSM);(4)在NPK的基础上早稻施绿肥,稻草冬季还田(NPKS),测定并分析0—10、10—20、20—40及40—60 cm土层土壤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MLOM)、低活性有机质(LLOM)、非活性有机质(NLOM)含量以及CPMI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施肥处理相对CK均明显提高了不同土层的SOM;在0—20 cm土层,SOM含量表现为NPKSM>NPKS>NPK>CK,且均以NPKSM处理最高,达到43.47g·kg-1(10—20 cm)和45.09...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分析测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简单准确地测定其值非常必要。[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灼烧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根据结果分析、讨论灼烧法不同温度适合的灼烧时间,同时与化学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整理得出不同温度时两种方法的相关关系式。[结果]350、450、550℃测定24 h比较合适,650℃推荐测定12 h,450℃灼烧法的测定值与化学方法相关性最好(R2=0.946 2),其次为350℃(R2=0.763 7)、550℃(R2=0.581 3)。[结论]由于650℃测定结果比真值偏高,所以不建议采用650℃进行灼烧法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和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张迪  韩晓增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715-2723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后,同一地块的黑土的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探讨黑土可持续利用的土地管理模式。【方法】第一个田间试验开始于1985年,研究不同植被覆盖(裸地、草地、耕地)下的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第二个田间试验开始于1993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无肥对照(CK)、氮磷(NP)、氮磷配施有机肥(NPOM))对活性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及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均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形成产生明显的影响。与1985年相比,裸地TOC和全氮(TN)分别下降11.2%和15.3%,草地TOC和TN分别增长13.2%和5.8%,耕地TOC增长1.1%,而TN下降15.5%。与裸地相比,耕地和草地轻组有机氮分别增长13.9%和46.2%,轻组有机碳增长36.48%和62.0%。不同植被下热水浸提有机碳和高锰酸钾氧化碳总量的顺序为草地耕地裸地。在第二个试验中,施加有机肥能使TOC和TN分别增加了25.5%和18.6%。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氮磷肥的配施,使轻组有机氮分别增加了126.7%和12.17%,轻组有机碳增加了125.14%和17.14%。与对照和施氮磷肥相比,施加有机肥使颗粒有机氮分别增加了49.8%和23.2%,颗粒有机碳增加了6.5%和29.9%。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碳和热水浸提有机碳含量的顺序为CKNPNPOM。【结论】草地与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均有利于土壤TOC及活性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水稻收获后不同类型稻田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颗粒态碳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常规稻的根际土壤中上述4种形态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68.36~97.85 mg·kg^-1、292.00~434.24mg·kg^-1、4.32~6.72g·kg^-1、21.55~32.28g·kg^-1;种植杂交稻的根际土壤中其含量分别为80.06~98.28 mg·kg^-1,362.62~521.64 mg·kg^-1,4.71~6.82g·kg^-1,25.59~34.81 g·kg^-1;种植杂交稻的根际土壤中上述4种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种植常规稻的土壤。种植的水稻类型及品种间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及颗粒态碳含量的差异受水稻品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机理涉及土壤-作物系统碳的输入与输出,与土壤-作物系统中碳分配和土壤生物碳利用的差异有关,需对此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