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峰 《内陆水产》1996,(11):18-18
庭院饲养大鲵的初步分析李峰(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生动物。近年来大鲵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已成为水产生产上的新课题。随着大鲵人工繁殖的成功,它必将成为值得大力推广的名特优养殖对象。1995年8月至...  相似文献   

2.
大鲵饲养池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正>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珍稀二类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和增殖这一野生种类资源,我们先后从产区引进了几批大鲵在江汉平原区进行驯养。通过几年观察,发现水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鲵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本文系统介绍了大鲵饲养池各理化因子的周年状况,并参考国内外其它珍稀水生动物的饲养水质指标,首次提出大鲵饲养的水质标准,为今后大规模进行大鲵引种驯化提供水质管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综合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祥会 《内陆水产》2000,25(2):28-29
大鲵俗称娃娃鱼 ,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两栖纲 ,有尾目 ,隐鳃鲵科 ,是珍贵的两栖有尾动物。大鲵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称为中国大鲵 ,产于华南 ,西南的山地溪流 ,大者可达1m以上。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由于其资源短缺 ,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1大鲵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大鲵身体呈扁圆形 ,分头、躯干、四肢和尾四个部分 ,大鲵的体长一般为50~150cm ,成体不具外鳃 ,具肺 ,椎体双凹型 ,雌鲵不具受精器 ,体外受精。头部背腹扁平 ,最宽处与躯干两侧皮褶间的宽度大致相同 ,或大于皮褶之间的宽度。头前…  相似文献   

4.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一种古老的两栖动物,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由于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为保护这种珍贵的动物资源,应积极提倡开展人工养殖。本文是对大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一些生态习性观察,旨在更好地掌握饲养规律。一、一般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大鲵人工养殖试验任东明,赵国富,李传群(湖北省房县第一职业中学)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在我国华南和大巴山脉一带。近年由于人为捕杀严重,资源遭受催残,开展大鲵人工养殖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几年来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鲵的生活习性1.食性...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3,(7):18-18
我所今年七月从石门县引入6—16斤的娃娃鱼19尾,除4尾捕获时被钩伤,引起伤口发炎死去外,尚存15尾,生活生长正常。原产于山溪的娃娃鱼已基本能在洞庭湖区生活了。但因饲养不久,经验不多,只能粗浅的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我国非常珍贵稀有的资源,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大鲵曾大量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等的山溪河中,但由于多年来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影响,目前,大鲵资源破坏严重,已濒临枯竭。为此,要恢复增殖大鲵资源,必  相似文献   

8.
大鲵是世界上有尾两栖类,隐鳃鲵科中最大个体,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生活环境狭窄,分布在我国河北、河南、贵洲、四川、山西、湖南、湖北、甘肃、青海、江西、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7省区少数山区,以四川、贵洲、湖南、湖北、江、西、陕西为最多,四川分布在盆周山区41个县,西阳有大鲵故乡之称。  相似文献   

9.
大鲵,即人们常说的娃娃鱼。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并正朝产业化开发迈进。大鲵白苗种开食时就以肉食性饵料为食物,而且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的种类与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供食不及时、数量不能满足或不适口,大鲵就会自相残食而被咬死、卡死,或凶饥饿而死亡。因此,必须根据大鲵对饵料的需求,有计划地供给饵料,及时驯化摄食,做到时间配合、数量满足、规格配套、品种适宜,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病害防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东升 《内陆水产》2005,30(8):17-18
中国大鲵,又名娃娃鱼,因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中国所独有。主产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深山峡谷溪流中。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无度捕捉。野生大鲵资源日益锐减,面临濒危,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1.
大鲵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大鲵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大鲵喜荫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很不普遍,仅限于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少数养殖场。  相似文献   

13.
大鲵(Andrias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本文简介大鲵的养殖技术。1大鲵的生态习性成鲵喜清静,伯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组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为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貌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哨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  相似文献   

14.
地下防空洞内大鲵饲养与烂尾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转入地下防空洞进行人工饲养,能较快地适应防空洞内恒温无光的环境。注重疾病防治,投放大鲵前应进行消毒,发现病鲵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大鲵发生“烂尾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对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可选用的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有头孢哌酮、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  相似文献   

15.
大鲵人工养殖研究的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adrias davianus)是我国野生珍稀动物之一。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药效。在国外亦属名贵水产珍品。大鲵分布地区范围小,产量低,经济价值高,但近几十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资源量日趋减少。因此,保护、研究大鲵愈受国家和科技界的重视。在我国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江西和广东等省区,已先后开展了大鲵的分布、数量等的调查研究工作,有的并已进行人工养殖试验,但在福建省沿海  相似文献   

16.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隐鳃鲵属,俗称娃娃鱼,是一稀有的珍贵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科研、生产、药用价值。因过去滥捕滥杀,管理欠缺,造成中国大鲵资源锐减,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人工恢复其自然生态资源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人工养殖技术不够成熟,有待规范化、系统化。大鲵养殖池的构建环节是搞好其人工养殖的第一步,是保证大鲵在人工环境中生存、生长、繁衍的基础,但此方面的技术资料还未见报道。本文结合养殖实践效果,对大鲵养殖池的构建作一小结,以供科研、生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黔东武陵山区大鲵的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广城 《淡水渔业》1988,(1):33-33,38
<正>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产的珍稀两栖类。黔东武陵山区是我国大鲵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本区大鲵资源下降,为了弄清其资源现状,做好繁殖保护工作,以便合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龙慧珍 《内陆水产》1993,(11):24-25
1992年12月,石门县太平街乡苏家台村村民杨继溯发现本乡雷神洞里有娃娃鱼栖息,并孵化有幼娃娃鱼。通过观察,幼娃娃鱼一般在晚上10点出水找食;剖开两尾受伤死亡的娃娃鱼,发现肠子内有小砂子,蝙蝠粪便和发臭的蝙蝠肉末(岩洞壁上撞死的蝙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文 《内陆水产》2007,32(3):37-39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长期以来,其保护和人工养殖受到国家重视和人们的高度关注。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国内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多年实践,就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目标取样法,对饲养条件下大鲵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鲵日常活动节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即白天在洞穴休息,晚上出洞爬行于水池中,一般0700~1800为休息藏躲于洞穴中,1900~0600出洞穴摄食或绕水池爬行,有三个出洞活动高峰期2000~2100,2300~000,100~200,年周期活动节律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