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呼伦贝尔草原的鸟类,过去很少有做过专门调查。本世纪初Sowerby(1923)Mizuno(1934)Loukashkin(1936)Yamashina(1939)等人的著作中曾涉及呼伦贝尔草原的鸟类,但多是一些零散的记载。郑作新等(1965)曾对红花尔基的鸟类做过简要的报导。但对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河流之一——伊敏河流域的鸟类尚未见过系统的调查资料。 作者曾于1956至1963夏和1978年3—7月对伊敏河流域鸟类进行全面调查。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7年-2019年通过对合肥地区鸟类的实地多样性调查,结合合肥地区的鸟类记载文献整理,形成最新的合肥地区鸟类名录。截至2019年底,共记录合肥地区鸟类19目68科187属371种3亚种,占我国鸟类1445种的25.88%。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安徽省新纪录4种,即普通雨燕、双斑绿柳莺、北长尾山雀、粉红胸鹨。发现合肥地区新新纪录斑头雁等8种。通过分析,发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59种。被IUCN列为受威胁鸟类的共17种,其中有极危种(CR)2种,为白鹤和青头潜鸭;濒危种(EN)5种,东方白鹳、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丹顶鹤、草原鵰;易危种(VU)鸿雁、红头潜鸭、白枕、白头鹤、仙八色鸫等10种;“三有”鸟种274种。在居留型方面,有冬候鸟119种,占32%,留鸟87种,占23%;夏候鸟73种占19.5%,旅鸟93种,占25%,迷鸟2种,占0.5%;在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233种,占62.3%,东洋界种类101种,占27%,广布种有40种占10.7%。中国有3条鸟类迁徙通道,合肥地区位于东亚一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北缘,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提升,这也是合肥地区鸟类如此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7月 13日至 8月 14日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到鸟类 2 37种、2 7亚种 ,计 2 6 4种 (亚种 ) ,隶属 16目 41科 .新记录种 13种 .所有鸟类中 ,古北种 179种 (75 .5 3%) ,东洋种 13种 (5 .49%) ,广布种 45种 (18.99%) .从居留类型 (含亚种 )来看 :留鸟 12 0种 ,夏候鸟 75种 ,冬候鸟 4种 ,旅鸟 5 0种 ,繁殖鸟 (分布在本区 ,存在垂直迁徙等现象者 ) 15种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7科 40种 .从组成上看 ,保护区鸟类组成以古北界成分最多 ,占有绝对优势 ,其次为广布种 ,东洋界种类较少 .  相似文献   

4.
我国鸟类在云南省的新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云南大学生物系历年采集的鸟类标本中,总结属于在其他省份有所分布而云南省未曾记录过的鸟类共40个种和亚种,有鉴于为我国鸟类志的编写工作提供补充材料,今将其有关的鸟类种和亚种在云南省的新分布罗列如次: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尤其是50~60年代,我国生物学界作了大量的有关西双版纳鸟类区系的调查工作,先后发表过较全面的文章报道。如今事隔20余载,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进行核查。1983~1984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标本采集工作。再参照云南大学生物系积累的标本资料,共计801号,其中发现41种、亚种是属地方新分布。经参考过去的记录,列出391种、355亚种,共423种、亚种。分属18目、52科。当地的繁殖鸟共350种、亚种。其中,留鸟299种、亚种;夏候鸟51种、亚种。属于东洋界区系的319种、亚种,占75.41%;属古北界区系的仅48种、亚种,占11.35%;广布种56种、亚种,占13.24%。非繁殖鸟73种、亚种;冬候鸟52种、亚种;旅鸟21种、亚种。滇南山地亚区特有种为45种、亚种。由此可见,东洋界区系占绝对优势,古北界鸟类属偶见性,也反映着我国动物区系,在横断山南端,北方种沿这一线南下和热带性鸟类杂处,互相渗透的奇异表象。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尤其是50~60年代,我国生物学界作了大量的有关西双版纳鸟类区系的调查工作,先后发表过较全面的文章报道。如今事隔20余载,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进行核查。 1983~1984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标本采集工作。再参照云南大学生物系积累的标本资料,共计801号,其中发现41种、亚种是属地方新分布。经参考过去的记录,列出391种、355亚种,共423种、亚种。分属18目、52科。当地的繁殖鸟共350种、亚种。其中,留鸟299种、亚种;夏候鸟51种、亚种。属于东洋界区系的319种、亚种,占75.41%;属古北界区系的仅48种、亚种,占11.35%;广布种56种、亚种,占13.24%。非繁殖鸟73种、亚种;冬候鸟52种、亚种;旅鸟21种、亚种。滇南山地亚区特有种为45种、亚种。由此可见,东洋界区系占绝对优势,古北界鸟类属偶见性,也反映着我国动物区系,在横断山南端,北方种沿这一线南下和热带性鸟类杂处,互相渗透的奇异表象。  相似文献   

7.
楚原梦冉  董鑫  胡刚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266-266,270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南充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夏季鸟类群落方面的报道很少。2013年3—5月对该地区的鸟类采用路线统计法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鸟类34种,隶属4个目16科,其中非雀形目6种,雀形目28种。  相似文献   

8.
<正>据数据记栽,在7 000万年前的新生代,地球上可能存在过160万种鸟,以后由于地壳变化和冰川运动,使鸟类的种数急剧下降,到现在,地球上仅剩下8 500多种了。而我国鸟类连同其亚种就有2 000多种,超过整个欧洲和北美洲的鸟类种数之和,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其中还有许多稀世珍禽。据1979年的国际贸易公约记载,全世界雉科的珍奇品种共有30种,我国就有16种,如褐马鸡(也叫角鸡)、黄腹角雉就有鸟类中的"大熊猫"和"金丝猴"的美称。闻名中外的  相似文献   

9.
对玉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和研究,首次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以及玉兰的形态特征,报道了该种有2亚种(1原亚种、1新分布亚种)、9变种(6原变种、2新变种、1新改隶组合变种)、10品种群(1原品种群、9新品种群)、37品种(1原品种、26新品种、8新改隶组合品种和2新组合品种)。同时提出了玉兰新分类系统:种→亚种→变种及种→品种群→品种。  相似文献   

10.
河南蜡梅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河南蜡梅属植物计8种、2亚种、6变种、3变型,其中发现1新种和2新变种,并提出蜡梅系统分类为2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和蜡梅野生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又分3大品种群、17个栽培品种,并选出圆被蜡梅、晚花蜡梅等新品种,发掘出早已“失传”的蜡梅珍品——蜡素金莲花蜡梅等,蜡梅野生亚种分6变种,其中2新变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44%。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2种,占该地区春季鸟类种数的74.42%;广布种类11种,占25.58%;未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其中,留鸟30种,占69.77%;夏候鸟7种,占16.28%;冬候鸟3种,占6.98%;旅鸟2种,占4.65%;迷鸟1种,占2.33%。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24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分别有22种和13种,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和湿地最少,仅见11种和7种。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  相似文献   

12.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一)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991~2000年间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东径97°25′~103°38′,北纬36°45′~39°30′)进行了蝶类种类调查,采制蝶类标本3500余号,已经鉴定出的有115种,分别隶属8科65属,其中凤蝶科2种、绢蝶科9种、粉蝶科25种、眼蝶科25种、蛱蝶科25种、蚬蝶科2种、灰蝶科17种、弄蝶科10种,有32种为甘肃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3.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测算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优势度,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广东南岭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在2.90 ̄5.34之间;物种均匀度在0.56 ̄0.87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05 ̄0.25之间。南岭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依群落类型不同而异,其变化表现为由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低山丘陵常绿阔叶林递增。还分析了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2005~2006年对广西荔浦县境内的蝗虫进行了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荔浦县蝗虫有2总科9科60种和亚种,其中东洋种45种,占本区已知种类的75%;广布种12种,占20%;本区的特有种2种,占3.3%;古北种1种,占1.7%。从区系组成看,东洋种占绝对优势,因此该区应属于东洋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列出了中国已知种类名录,对中国该属昆虫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可分为5个分布型, 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比重最大,占总种数43.75%;其次为古北界独有种,占总种数25.00%;三为东洋界独有种及古北、新北、澳洲界共有种,分别占总种数12.50%;古北、新北界共有种比重最小,占总种数6.25%;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古北界独有种及东洋界独有种3个分布型种类丰富,所占比重相加高达总种数81.25%.②在中国动物区划中, 可分为12个分布型,以东北,华北,蒙新及华中区专有种比重较大,分别占总种数12.50%;以东北,华北,蒙新,华中及华南区专有种丰富,所占比重相加达总种数56.25%,其余两区及两区以上的共有种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已知15亚科93属177种。根据动物地理分布将这些昆虫划分为古北界、东洋界及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包括古北界南扩和东洋界北迁种类)3种类型。对种数≥10的亚科区系分析表明,杂夜蛾亚科(Am ph ipyrinae)、金翅夜蛾亚科(P lusiinae)、剑纹夜蛾亚科(A cron ictinae)古北界种类为优势种。强喙夜蛾亚科(O ph iderinae)则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类为优势种。夜蛾亚科(N octu inae)、冬夜蛾亚科(H aclen inae)则为古北界,古北与东洋共有种所占比例基本接近。从整个夜蛾科来看,古北界成分与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是兴隆山夜蛾类昆虫区系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7.
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高山针叶林的恢复与重建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与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紫果云杉和桦木(Betulaspp.)混交、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和粗枝云杉(P.asperata)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分别为46、54、69、38、61、38和26,Shannon-Wienner指数(H)分别为2.42(±0.10)、2.71(±0.06)、2.93(±0.06)、2.59(±0.11)、1.83(±0.43)、1.81(±0.32)和1.75(±0.24),均优丰多样性指数(Z)分别为17.39(±1.81)22.52(±1.09)、23.76(±2.09)、18.13(±1.74)、7.05(±1.75)、6.69(±1.01)和5.26(±2.30)。②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都在不断波动,其变化趋势是"低-高-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逐渐被灌木替代,灌木又逐渐被乔木替代,到顶极时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虽然较少,但结构更完整。③在生态恢复的相邻阶段,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高、群落结构类似、共有物种也较多。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对浙江省温州市湿地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水鸟116种。结合历史资料,温州市共有湿地水鸟147种,隶属12目25科。区系成分分析可知,古北界105种(占总种数的71.43%),东洋界36种(占总种数的24.49%),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4.08%);居留类型分冬候鸟76种,夏候鸟24种,留鸟l7种,旅鸟30种;在41种繁殖鸟中,东洋种34种,广布种6种,古北种1种,以东洋界占绝对优势(82.93%);生活型以涉禽为主,游禽次之;受各种法规、协定保护的水鸟达118种之多。表4参13  相似文献   

19.
完备的物种名录对于理解区域性鸟类多样性是比不可少的。该研究基于大量的文献记载,对江西鸟类物种名录进行了更新。本研究共记录江西鸟类21目74科246属536种,其中雀形目物种占48.7%,鸻形目物种占12.3%;濒危物种有5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2种。区系分析表明,江西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47.7%),分布型以东洋型为主;江西留鸟以东洋界为主。另外,该研究对某些物种的分布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于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样线法、访谈法和诱捕法等方法多次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相似系数对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3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至今已记录到两栖动物42种(亚种),隶属2目9科21属;其中,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和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类新纪录,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为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区内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共计35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7种。在物种相似性上,梵净山与雷公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性为0.68;梵净山与佛顶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系数为0.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