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桉树人工林的制氧固碳、保持水土生态功能,并以樟木头林场桉树人工林为例,计算出桉树人工林每年的制氧、碳汇量生态效益,并对当今人们对桉树人工林的认识观点提出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闽南地区国强林场桉树人工林在一个完整轮伐期内的固碳成本现值动态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在不考虑木材收益时的固碳成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现值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林龄(1~7 a)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现值分别为每吨碳1082.9、648.2、529.1、393.1、319.3、273.4和244.0元。  相似文献   

3.
树种和林龄与森林固碳作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O_2起固定作用的重要因素是树种和林龄,树种的条件应是光合作用速度高、比重大、寿命长;林龄的作用表现为碳贮存总量在幼龄的某个时限增加直至老龄。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林龄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桉树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态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折线变化,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4a时最大,二者正相关性极强;稳定态有机碳在2a最大,4 a时下降幅度最大,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4a桉树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根系对稳定态有机碳的转化量最大.桉树根系可伸入1 m的土层吸收利用稳定态有机碳,反应其较强的吸收利用养分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碳汇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省东部山区5种森林类型的调查,对其固碳释氧量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森林类型的总的固碳释氧量的大小顺序与其乔木层树干的固碳释氧的排列顺序基本相似。在5种森林类型中,林木部分所占比例在85%~95%之间;各组分固碳释氧量的比例变化中均以树干所占比例最大,在50%~75%之间;而以草本和灌木的所占比例最小。不同森林类型的固碳释氧量存在很大差异:长白落叶松294.010t/hm~2、216.449t/hm~2,柞树240.906t/hm~2、177.353t/hm~2,核桃楸235.341t/hm~2、178.206t/hm~2,油松232.954t/hm~2、171.500t/hm~2,红松225.908t/hm~2、166.312t/hm~2。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镇沅县")本期(2015年)与前期(2005年)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镇沅县几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固碳释氧量及增量进行估算,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各林龄结构的生物量和固碳释氧量及增量,并对镇沅县主要森林的固碳释氧价值及增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市安曹下11、2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28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两种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0~20cm的有机碳含量高于以下各土层。11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C贮量(28.54t/hm^2)明显低于28年生(36.56t/hm^2),两种林龄的不同土层中以0~20cm土层内的有机C贮量降低最大。两种林龄的土壤全N含量、C/N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2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平均全氮含量64.3%高于11年生22.3%。成熟期杉木人工林更有利于土壤碳的贮存。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木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雷州半岛6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碳贮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木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但各个器官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不同:树干和树叶所占比例增加,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比例降低。1—7年生尾巨桉林分碳贮量在1822.56—33925.75kg·hm2,随着林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碳贮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树干有机碳贮量所占比例迅速增大,树枝、树皮和树根的逐渐减小,树叶所占比例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库布其沙漠中段沙柳、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杨4种典型人工林分固碳放氧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4种林分的年平均固碳放氧总价值顺序为:沙柳(8958.25元·hm~(-2)·a~(-1))﹥中间锦鸡儿(5414.80元·hm~(-2)·a~(-1))﹥柠条锦鸡儿(4564.40元·hm~(-2)·a~(-1))﹥小叶杨(3806.45元·hm~(-2)·a~(-1))。  相似文献   

10.
文章应用森林资源林地变更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估算辽宁省森林不同林龄组的碳密度,分析不同林龄组的碳密度分布特点,为在森林经营中提高林分碳汇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长泰岩溪林场两个林龄的15个桉树无性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 a、15 a 时,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公顷蓄积差异极显著。5 a 时 W7、DH32-27、EC1、DH32-22、209X 等为高产无性系;15 a 时 EC1、DH32-27、209X、W7、岩97、DH32-22、LH3、LH1为高产无性系。W5、LPT、LH22、W6等无性系生长缓慢,可能不适应闽南山地环境。选择这些适应闽南山地环境的优良无性系与 DH32-29等进行混系造林或嵌合造林,有利于增加桉树速丰林的遗传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库布齐沙漠人工沙柳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5a、10a、15a沙柳固碳量,固碳量与沙柳丛高、冠幅、基径、基部枝条粗度、基部分枝数、单枝最大分枝数、单枝最大枝芽数这7项生长因子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从固碳量来看,平茬3次的15 a沙柳沙柳固碳量(9.45 kg·株^-1)>平茬2次的10 a沙柳沙柳固碳量(4.74 kg·株^-1)>平茬1次的5 a沙柳沙柳固碳量(1.79 kg·株^-1),三者差异显著(P<0.05)。②从沙柳不同生长因子与固碳量能力的墓函数分析来看,基部分枝数(用=0.6154)、枝条基部粗度(R^2=0.6032)、基径(R^2=0.6022)、冠幅(R^2=0.5648)、丛高(R^2=0.4693)与固碳量的关系较高。③不同立地条件下,丘间低地沙埋下沙柳固碳量及各生长因子的生长状况优于迎风坡风蚀和丘间低地未沙埋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桉树作为广西最常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高产、高质等优良特性。但由于长期纯林连栽,桉树人工林面临着地力衰退等突出问题,从而导致其产量、品质严重下降。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能够为桉树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因此,摸清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幼龄(1 a)、中龄(2 a)、成熟龄(4 a)桉树人工林土壤以及邻近撂荒地土壤(CK)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原状土样(0~20 cm),通过湿筛法将其分为>2 mm、1~2 mm、0.25~1 mm和<0.25 mm粒径团聚体,并计算了团聚体稳定性指数(MWD和GMD)。结果表明:林龄2 a之前,种植桉树有利于土壤>2 mm粒径团聚体的形成(组成比例由43.50%增加至56.14%),促进了团聚体稳定性升高;林龄2 a之后,土壤>2 mm粒径团聚体逐渐破碎(组成比例由56.14%减少至38.90%),导致了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在种植桉树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与土壤有机碳(P<0.01...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中部山区不同林龄(3 a 生和 5 a 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 统计和分析了桉树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结构与分布)和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 Simpson 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3 a 生桉树林下植被共 记录维管束植物23 科 31 属 33 种,5 a 生桉树林林下植被共记录维管束植物 24 科 32 属 35 种,不同林龄 桉树林下植被结构与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乔木幼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均明显不同;(2)林龄对 桉树林下植被丰富度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优势度和均匀度影响较大;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林下灌木层 和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下降,其中灌木层下降幅度大于草本层。总体而言,林龄对林下植被的 种类组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林下植被的结构与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1a、2a、3a、5a、7a)尾巨桉林地0~60cm土壤和枯落物的碳含量及碳储量,测算了不同林龄桉树林地叶面积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林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枯落物碳储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5 a (4.83 t·hm-2)>7 a (3.89 t·hm-2)>3 a (2.66 t·hm-2)>2 a (2.43 t·hm-2)>1 a (1.56 t·hm-2);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层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森林空间结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桉树人工林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差异。,桉树人工林1-年生增长迅速,呈对数增长;随林龄增加.郁闭度、枯枝落叶(厚度和覆盖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桉树人工林层次结构分明,各层优势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不同林龄阶段,各层数量和分布广度(植株大小高矮、植物种类数量和覆盖率)有随林龄增加基本表现为“大-小-大”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林龄之间空间结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广州白云山9种林分光合固碳放氧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收获法计算了广州白云山林分改造后9种新建林分的生物量,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这些林分的光合固碳和放氧价值。各种林分的光合固碳和放氧的总价值分别为:木荷851 477.17 USD/hm2,石栎244 597.27 USD/hm2,大叶相思603 695.00 USD/hm2,马占相思372 768.99 USD/hm2,藜蒴289 537.77USD/hm2,中华锥437 500.48 USD/hm2,降真香109 758.10 USD/hm2,尖叶杜英146 324.94 USD/hm2,加勒比松138 039.68 USD/hm2。以木荷和大叶相思的光合固碳和放氧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句容选取样木构建了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探讨了麻栎林地上部分不同林龄麻栎单株、林分、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增长趋势,树干所占比例最大;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林分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0.01、110.86、179.48和226.73t/hm2.麻栎林各组分含碳率随林龄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13.25、48.97、80.60和107.28 t/hm2,乔木层是麻栎林地上碳储量的主体,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大小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是其碳储量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个不同林龄阶段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碳储量以及有机碳与氮、磷、钾及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各层含碳率、碳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8、12、18、22、30年生林分的碳储量分别为151.62、177.64、201.19、216.19、331.60 t/hm2;同一林龄,不同土壤层含碳率与碳贮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0~20 cm> 20~ 40 cm>40~60cm;有机碳与氮、磷、钾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与土壤的pH值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种桉树不同林龄生物量与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廉江市石岭林场2种桉树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桉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各器官生物量都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4.5年生雷林1号桉和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分别为77.13、80.03 t·hm-2。不同器官间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差异很大,排序分别为:皮>叶>根>枝>干,叶>枝或干>根>皮,叶>枝或根>干>皮。叶、枝、根、干的灰分含量随林龄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而干质量热值则相反;皮的灰分含量和干质量热值随林龄的变化与前者相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