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丰济干渠整治工程实施前后工程运行状况,论证了该项目在灌区灌溉与工程管理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效益以及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对水利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永舒榆灌区原有的配套工程不完善,几乎没有防渗措施,田间节水工程滞后,水利用率低,影响灌区效益的发挥.详细介绍复合土工膜结合PP纤维混凝土防渗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灌区节水灌溉续建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有 6大功能模块 ,除对数据库有维护基本功能外 ,还具有对灌区信息动态查询排序、统计分析功能 ,并以多种形式输出信息。该系统的建立为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大型灌区工程及管理现状 ,制定宏观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晔  刘云波 《灌溉排水》2000,19(2):36-40,44
介绍了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有6大功能模块,除对数据库有维护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对灌区信息动态查询排序、统计分析功能,并以多种形式输出信息。该系统的建立为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大型灌区工程及管理现状,制定宏观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目标模糊规划的灌区多水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强  肖圆圆  崔嵩  刘东  李天霄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7):222-227,221
以黑龙江省和平灌区为例,构建基于多目标模糊规划的灌区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能够在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净效益的同时有效减少农业灌溉水量,促进和平灌区多水源高效配置。采用具有非线性隶属度函数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求解模型,得到不同流量不同水源下的最优配水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流量水平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均存在缺水现象,低流量下需从柳河水库引入外调水才能保证水稻的最小需水量。为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按照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井灌工程的先后顺序进行配水,并得到多目标配水模型在不同情景下的运行稳定情况。该模型可以高效地进行灌区多水源在作物各生育阶段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1续建配套前双牌灌区的工程状况双牌灌区是永州市唯一的大型灌区和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工程设计灌溉双牌、芝山、冷水滩、祁阳四县(区)的2.13万hm2农田,受益人口近40万。灌区干渠长95.6km,支渠16条共长329km。工程1966年基本建成受益以来,改变了灌区历史上十旱九无收的局面。但由于工程建成于经济困难时期,投入少、标准低,加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①投入少、工程标准低。该工程始建于1963年10月,总投资1134万元,亩均仅35元。据统计,干渠有6处渡槽…  相似文献   

7.
赖致轩  李昭 《农业工程》2018,8(1):71-77
基于我国水利枢纽灌区工程防汛度汛现状,将此类工程防汛风险划分为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各风险指标权重,进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风险指标在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量、风险预测性和风险进一步恶化可能性4个层次评价标准下的风险指数,并结合各风险指数的权重对防汛风险进行综合的定量与定性评估。选取某灌区二期工程为例,证明该理论可用来降低灌区工程的防汛风险,规避损失,为我国形成完备的水利枢纽灌区工程防汛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永祥 《河北农机》2023,(20):157-159
农田水利灌区建设是一项比较系统化、难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实质上是对原有水利设施所开展的修复与改造工作,通过不断改进现有灌溉配套设施,增加肥力储存设备,加快农作物生长,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种植亩产量。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关系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其建设方案、建设理念一直是工程管理的核心所在。对此,为解决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农田水利灌区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转变传统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形式,强化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工程项目后续设施管理,通过增加农田水利灌区建设资金投入占比、优化资金利用比例、提高信息化建设层次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现代农田水利灌区建设整体质量优化,并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照性借鉴。  相似文献   

9.
1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灌区内骨干工程一般是指输水渠道(相应排水沟)及其建筑物。它们是灌区工程的骨架,灌区功能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现阶段灌区改造与今后灌区发展的方向。豆.三工程老化损坏过速工程的老化是指由于自然磨损、侵蚀、建筑材料老化导致工程的安全性(强度、稳定)、耐久性和适用性降低的过程;通过定期的维护、检修,工程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的恢复,以实现工程设备的正常寿命期。工程的损坏是指由于设计、施工中难以避免的不当处理,导致建筑物的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10.
灌区渠系建筑物的更新改造工程迫切需要掌握灌区的现状,传统的二维信息系统、二维GIS系统难于表达具有时间、空间和属性等多维信息的渠系建筑物。应用VR-GIS技术构建了宝鸡峡杨凌二支渠灌区渠系建筑物管理系统,探索虚拟管理的实现技术。应用结果表明基于VR-GIS技术的系统能满足灌区渠系建筑物的信息化管理要求。该系统用户界面友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田山灌区 (肥城 )节水改造工程是 1999年 11月由国家计委、水利部批准立项的山东省田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一部分 ,该工程位于肥城市西北部 ,涉及石横、湖屯两镇。工程内容包括平阴分水闸下游肥城二级分干渠现浇C2 0 混凝土护底防渗17.3km ,维修改造建筑物 5座 ,本期共计划清淤 175 5 1m3,预制现浇混凝土 476 5 .4m3,钢筋制安 3 .0 3t ,合计用工 16 36 1个 ,总投资 2 12万元 ,其中国家专项拨款 85万元 ,地方配套 12 7万元。由于该灌区已建成运行近 30年 ,加之后期投入不足 ,工程老化退化破坏严重 ,配套设施不全 ,尾巴工程遗留多 ,因此…  相似文献   

12.
引黄灌区工程老化模糊集合评判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存在的灌排工程老化突出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工程老化评判参数,并基于模糊集合理论,建立灌区工程老化评判模型;应用所建数学模型对黄河下游灌区工程老化程度进行了系统评价,提出了不同工程老化程度的灌区分类。研究成果对我国灌区工程老化评判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第一期扩(改)建工程,在工程完工经过正常运行之后,于1991年10月17日在都江堰管理局通过验收。都江堰灌区是全国特大型灌区之一,现灌面已达877万亩,由于多数工程配套不全。引、输、蓄水能力较低,不能充分地发挥效益。都江堰灌区的第一期扩(改)建工程,就是为了提高工程标准,增加干渠过水能力,改善引、输水条件而对灌区中老化、卡脖子的严重影响效益的工程进行改造和扩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徽省重点中型灌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灌区规划格局、生态灌区建设、骨干与田间工程统一规划和非工程措施的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能对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灌溉排水工程是保证灌区农业稳产高产的前提条件.我国现有灌区骨干工程大部分都处于超负荷使用中,配套率低,老化失修严重,影响了灌区供水.总结目前灌区骨干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确保灌区正常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夹马口电灌站是山西省运城地区的提黄灌溉工程。电灌站的设计提水流量为9.5米~3/秒,泵站扬程为70米,有10台套抽水机组,总装机容量7800千瓦,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是一座大型提水工程。该灌区人口14.8万,人均占有耕地3.7亩。灌区农作物以粮棉为主,其中小麦占57%,棉花占23%,玉米占9%,其他作物为11%。夹马口提水工程于1958年动工,主体工程于1960年竣工,泵站机组于1961年部分投产,1966年全部发挥效益。该工程由泵站枢纽和灌区组成。枢纽包括:黄河护岸,进水闸,拦污设施,引水渠,前池,泵房,管路  相似文献   

17.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湖北省漳河灌区通过持续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灌区内工程设施得到改善,抗灾减灾效益突出,节水效益显著增加,输配水能力和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供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水价改革稳步推进,灌区末级渠系试点建设积极开展,灌区环境得到美化,工业、生活供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灌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工程建设与管理明显规范,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灌区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灌区建设与管理新思路,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农业节水是青铜峡灌区节水的关键,实施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灌区用水管理、建立灌区节水长效机制,是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山西运城大禹渡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编者按] 大禹渡灌区是山西省运城市大型灌区,在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创造出多元化灌溉管理模式,使灌区的工程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该文内容丰富,很有说服力,一些做法很具体,可供各灌区借鉴和参考. 大禹渡灌区地处山西省最南端的运城市,兴建于1970年10月,呈6级10站布局,控制灌溉面积2.157万hm2(32.35万亩),属大型灌区.工程投入运行以来,为促进灌区农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支持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低压管道灌溉因有节水节能、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而被广泛的采用和推广,特别在我国北方机井灌区发展更快。本文以河北省景县杜桥机井灌区低压管道灌溉工程为例,利用静态分析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工程投入运行的经济效益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