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稻机插秧与人工插秧效益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成本低、效率高,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农业机械育插秧与手工插秧的同田对比试验,从水稻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机械育插秧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比人工插秧经济效益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插秧方式.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水稻的秧苗培育和机械插秧技术,秧苗的培育主要包括秧田的准备、浸种与催芽工作、播种等。水稻的机械插秧技术主要有移栽田的准备、秧苗的准备以及插秧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插秧是目前稻作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以及现代化。本文结合舒城县水稻机械插秧工作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秧苗培育、移栽田准备、秧苗准备、插秧、配方施肥、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现代化水稻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百亩连片的示范,示范结果表明:实施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每667m2水稻产量比人工栽插增加7.19%,纯收入增加154.68元。并总结了机械化育插秧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方式对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两优6号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简称软盘抛秧)、机械插秧和分厢直播3种种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厢直播的全生育期分别比机械插秧和软盘抛秧短9d和7d。不同种植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软盘抛秧水稻产量最高,分厢直播水稻产量最低:软盘抛秧和机械插秧水稻产量分别比分厢直播增产6.33%和7.48%。与分厢直播相比,软盘抛秧和机械插秧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3种种植方式中以机械插秧水稻的效益为最高,分别比分厢直播和软盘抛秧处理高3.18%和3.37%。机械插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稻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分析两种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产值以及生产成本的影响,为今后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机械插秧与人工栽插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基本一致;机械插秧能适当增加水稻株高、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节约秧苗用量;目前机械插秧与人工栽插相比,亩水稻田可节约230~250元栽插费...  相似文献   

8.
水稻插秧实现机械化,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经营规模,促进水稻生产发展。从育苗准备、播种与秧苗管理、移栽等方面总结了广德县水稻机插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插秧实现机械化,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经营规模,促进水稻生产发展。从育苗准备、播种与秧苗管理、移栽等方面总结了广德县水稻机插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至今仍沿用传统的人工露地大苗育秧和手工插秧方式,不但人工开支大,而且作业效率低。2009、2010年闵行区率先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引入杂文制种生产。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最终产量不如人工移栽,2011年进一步完善了试验方案.最终解决了杂交制种机械化育插秧产量不高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东北地区年积温小、水稻安全生长期短、种植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影响的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机械化种植模式中的机插秧、机直播、机抛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一种钵苗行栽技术,实现了钵苗的有序浅栽,增产增效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钵苗行栽技术满足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增产8%~10%,比常规人工种植节约成本约20%.研究认为,机械化插秧与钵苗行栽是2种适合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对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稻区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品种的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以近年选育的34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进行机插试验,对各品种的秧苗素质以及机插条件下水稻分蘖生长、干物质积累、抗倒伏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34个优质籼稻的产量变幅为6.1~10.5 t·hm-2,结合两步聚类算法,以产量为依据将参试品种划分为适宜机插和不适宜机插两类。适宜机插优质籼稻类型主要表现为产量均高于8.25 t·hm-2,其成苗率高、秧苗均匀性好、幼苗健壮;分蘖早生快发,易形成充足的有效穗数;植株能获得较高的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并重新分配到籽粒;茎秆粗壮,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强,倒伏指数小。综合来看,F优498、晶两优534和蓉18优2348等15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贵州地区机插,且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关键评价指标为:成苗率>85%,秧苗均匀性>1.5苗·cm-2;倒伏指数<150%,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1 500 g;产量>8.25 t·hm-2,有效穗数225×104~300×104 hm-2,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7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 t·hm-2,收获指数>0.45。研究为机插专用优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稻区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品种的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以近年选育的34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进行机插试验,对各品种的秧苗素质以及机插条件下水稻分蘖生长、干物质积累、抗倒伏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34个优质籼稻的产量变幅为6.1~10.5 t·hm-2,结合两步聚类算法,以产量为依据将参试品种划分为适宜机插和不适宜机插两类。适宜机插优质籼稻类型主要表现为产量均高于8.25 t·hm-2,其成苗率高、秧苗均匀性好、幼苗健壮;分蘖早生快发,易形成充足的有效穗数;植株能获得较高的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并重新分配到籽粒;茎秆粗壮,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强,倒伏指数小。综合来看,F优498、晶两优534和蓉18优2348等15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贵州地区机插,且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关键评价指标为:成苗率>85%,秧苗均匀性>1.5苗·cm-2;倒伏指数<150%,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1 500 g;产量>8.25 t·hm-2,有效穗数225×104~300×104 hm-2,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7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 t·hm-2,收获指数>0.45。研究为机插专用优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直播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抗倒伏能力、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机械化直播稻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和2021年早稻,以广西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桂育11号、桂野丰、广粮香2号和杂交稻Y两优1号等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人工移栽为对照,进行大田精量直播。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栽培模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3个重复。记录各生育周期,测定主茎形态、基部茎秆特征以及抗折力、弯曲力度和倒伏指数等抗倒伏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计算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1)直播稻的生育期缩短2—6 d,主要表现在播种到幼穗分化期之间;(2)直播稻的抗倒伏能力低于移栽稻,其株高、重心高度与穗干重均较低,第二节间的茎粗、壁厚、鲜重和干重亦较低,茎秆长度则高于移栽稻,这是导致直播水稻抗倒伏能力弱的主要原因;(3)在产量表现方面,除Y两优1号外,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为直播稻低于移栽稻。生育期相对短的品种,直播稻的产量明显低于移栽稻,而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是直播稻增产的主要因素;(4)...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插秧方式对中稻两迁害虫和中稻产量的影响,特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的方法在黄州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牛耕与机耕2种耕作方式对稻飞虱发生量影响不大,但牛耕方式下稻纵卷叶螟发生重;人插秧方式下稻飞虱发生量显著高于机插、抛秧2种方式,而人插秧方式稻纵卷叶螟反而危害轻一些。机耕方式产量显著高于牛耕:机插秧方式平均产量极显著地高于人插秧和抛秧。在黄州区中稻生产中推荐机耕机插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杂交晚稻机插不同播量条件下育插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杂交晚稻“江四优99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不同播量软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水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软盘育秧随播种量增加,漏插率降低,以90~100g芽谷/盘为最佳播量;机插秧虽然前期分蘖稍慢,但后期具有分蘖稳健、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的特点;机插稻的全生育期比手插稻延长2~3d;与手插稻相比,机插稻的穗粒结构合理,穗粒数多,产量高,平均增产10.2%。  相似文献   

17.
一季稻直播栽培技术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季稻汕优 63、中籼 13 0 2 2 ,进行机械条播、人工撒播和人工育秧移栽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机械条播比人工直播增产13 .9%,机械条播比人工移栽增产 2 0 .3 %,人工撒播比人工移栽增产 5 .5 %。因此 ,一季稻直播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机插密度对连作杂交晚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明确其合理的群体起点,为连作稻区晚季杂交稻机插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插秧机设计的行株距规格,设栽插丛数为12万、15万、18万、21万和24万丛/hm25个处理,采用小区重复试验,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增加,穗粒数减少,成穗率降低;机插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增产增效。[结论]"甬优6号"在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机插密度以21万丛/hm2左右,每丛插2.5~3.5本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平塘县水稻单产水平,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采用不同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塘县水稻宽窄行栽插中,采用25cm窄行,即密度为22.5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苗产量最高。穴栽2粒苗与适当密植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的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