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有效控制我省辽西北草地沙化势头,逐渐恢复草地植被,在2003年初,经过多方论证和实地考察,确定在彰武北部地区进行沙化天然草地围封和改良试验。这个试验项目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草地为目的,探索沙地草地围封和草场改良的可行途径及相关配套技术,获得更好的改良辽西北沙化天然草地方法。  相似文献   

3.
沙化天然草地围封和改良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控制我省辽西北草地沙化势头,逐渐恢复草地植被,在2005年初,经过多方论证和实地考察,确定在彰武北部地区进行沙化天然草地围封和改良试验。这个试验项目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草地为目的,探索沙地草地围封和草场改良的可行途径及相关配套技术,获得更好的改良辽西北沙化天然草地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3年,在彰武县章古台镇严重沙化草地进行了围封和改良试验,7月围栏并补播,共计7个处理,即不围封对照、草地围封、围封加补播沙打旺、围封加补播草木樨、围封加补播沙打旺和草木樨、围封加补播胡枝子和围封加多种牧草混播。由于当年天气干旱,补播牧草生长缓慢,绝大多数补播牧草越冬后死亡。2004年6月又重新补播。通过14个月的围封改良,严重沙化的天然草地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围封对沙地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设嫩团状林围封草地,群团状林自由放牧地和未围封天然草地3种处理,按照低平地,丘底,丘腹,丘顶4种立地类型分别进行植物种类,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根量等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1.围封育草能显著增加手草的产量加快菖 植被的恢复,改善牧草的质量,对提高多年土禾本科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产量,百分含量效果明显,而杂草则相反;2.围封育草在提高草群高度,密度盖度上有明显的效果,地下根量也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是退化草地围封后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锡林浩特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围封年限(10年、17年、26年、39年)对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围封年限增加,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围封后,草原植被群落由以杂类草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向以多年生禾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grandis))为优势种群落转变,但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又逐渐向杂类草方向倾斜;草原围封显著提升了植物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各α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证明进行草原围封管理应结合当地气候、降水等因素,科学决策围封年限才能达到最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围封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阐明围封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上东河小流域放牧样地、围封样地进行植被群落样方调查与土壤样品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围封后,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放牧样地植物群落以冷蒿、银灰旋花和针茅为优势种,围封3年后样地群落优势种改变为针茅、冰草和糙隐子草。放牧样地的植物物种数基本保持在18种左右,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物种数减少,围封13年物种数减少至8种。围封显著提高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了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其中,围封13年的地上生物量是围封前的5倍,为217.67g/m~2;群落盖度,围封前23.82%、围封3年34%、围封7年47%、围封13年达到70.33%。围封恢复使得土壤养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大都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全钾、全磷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如果考虑水量平衡因素,控制好围封时间与空间尺度,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土壤沙化度对草地再生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的植被修复与重建提供借鉴。【方法】选择植被破坏的4个沙化土地(ND未沙化、LD轻度、MD中度和HD重度),经4年种子自由迁入与自然竞争生长后,测定再生植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特点、功能群草种重要值和产量贡献率等指标。【结果】1)土壤沙化度对再生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影响为基盖度>投影盖度>群落高度>群落密度>物种数,对优势种种类、种数与高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2)土壤沙化度对再生群落中功能群草种重要值及草地生产力有显著影响(P<0.05),重要值受影响为豆科草类>莎草类>杂类草类>禾草类,产量和贡献率受影响为莎草类>杂类草类>豆科草类>禾草类。LD、MD和HD产量和贡献率最大的分别为禾草类、杂类草类和豆科草类。3)土壤未沙化和轻度沙化草地具有植被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中重度沙化土壤的再生群落结构简单、生产力较低。【结论】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土地均可形成再生植被,土壤沙化度影响再生植被群落特征和草地生产性能,需依土壤沙化度采取相应的草地复壮...  相似文献   

9.
围封休闲对退化草地牧草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建国  李枫 《四川草原》1995,(1):17-18,34
本试验对河北北部低山丘陵区退化草地进行了围封休闲对草地群落产量、主要种种群产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及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围封第二年草地牧草群落产量有明显提高,退化之前占优势而在退化草地中处于次优势地位的牧草种群产量明显增加。当年围封草地牧草比头年围封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但头年围封草地比当年围封草地各种营养物质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伊犁河谷昭苏马场春秋草地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围封6年、围封5年、围封1年和未围封)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围封条件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持久土壤种子库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物种数逐渐增加,显著增加了禾本科草类和豆科草类土壤种子密度,杂类草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禾本科草类和莎草类种子只存在0~5cm土壤表层。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性,随草地的恢复呈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放牧强度、放牧制度、家畜采食习性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适宜的放牧强度可促进草地的健康发展,丰富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放牧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差别,合理的放牧制度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封育是将草地恢复重建的一种重要手段,按照程度和方式,可以将其分为轮封、半封和全封。封育能够改善植物群落结构,促进恢复草地生态系统,降低毒草数量。培育优质草地资源。本文就封育进行综述,描述封育的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放牧强度、放牧制度、家畜采食习性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适宜的放牧强度可促进草地的健康发展,丰富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放牧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差别,合理的放牧制度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恢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总结围栏封育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以及围封条件下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变化特征,指出因围栏封育下放牧牲畜的干扰消失,草地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养分有效性等易产生差异性响应,围封年限、草地类型、土壤特性和气候环境等是影响草地生产力、植被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天山北坡中段退化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封育与放牧对草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及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的影响,以揭示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禁牧封育5年后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低于放牧草地。与封育草地相比,在5~10 cm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MBC/SOC显著升高(P<0.05),分别增加了0.81 g·kg-1,34.12 mg·kg-1,0.59%;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及ROC/SOC在10~15 cm土层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可见,荒漠草地在封育5年后土壤质量降低,因此,应该实行合理的围封-放牧体系,更有利于退化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以伊犁河谷昭苏马场春秋牧场不同围封年限草地为对象,对围封条件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草地植被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和立地条件的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由未围封的异株百里香(Thymus marschalianus)+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逐步向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针茅(Stipa capillata)+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方向演进。随围封年限的延长,草地植物的群落高度、生物量围封5年时达到最大,之后降低;而群落盖度和优良牧草比例继续增加,围封6年时达到最大;丰富度指数围封6年时达到最大,与其它样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在围封1年时达到最大;优势度指数围封6年时达到最大;不同围封年限草地之间的相似性指数都在0.65以上;围封6年与围封5年草地的相似性指数最大,说明草地恢复到一定阶段后群落趋于稳定,未围封草地受放牧干扰,物种变化波动较大,与围封草地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小。  相似文献   

17.
卢翔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5,9(9):1423-1431
放牧是合理利用、培育改良草地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不同放牧强度、放牧方式以及家畜采食等提高或降低草地植物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草地植被群落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寄主植物密度,通过影响寄主植物对周围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病原真菌的传播来提高或降低病害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同时,不同放牧强度、家畜采食习性、草地生产类型、放牧史以及放牧分布型也分别提高或降低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本文综述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草地病害的影响,指出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把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与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结合起来,并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加以研究,最终切实可行地通过提升放牧管理达到减轻或防止草地病害发生的目的,实现统一放牧、病害管理以及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青海省治多县轻度沙化和重度沙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如群落优势种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盖度、生物量均明显下降(P0.01),植被高度反而上升(P0.01)。而通过保护与综合治理,重度沙化草地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却大于轻度沙化草地。同时,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养分在0~15cm水平上明显下降(P0.01),而在15~30cm水平上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对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因此,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推进草原有效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新时期草原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为科学准确的掌握草原资源的生态变化,彰武县已连续5年(2005~2009年)对全县天然草地和围栏草场进行了生态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围封对退化沙质草地地下繁殖体库(种子库和芽库)恢复的影响,试验以长期放牧退化沙质草地为对照,通过种子萌发法和鉴定观测法,研究了不同围封年限(1年、3年和5年)的地下种子库和芽库物种种类、数量以及二者间转换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对长期放牧退化沙质草地实施围封措施能显著增加地下繁殖体库物种种类和数量,促进芽库向深层土壤扩展;围封对地下繁殖体恢复作用存在时间效应,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一年生物种比例逐渐减小,多年生物种比例逐渐增加,而围封1年对芽库恢复作用不强,围封3~5年是地下繁殖体库存储转换地上植被群落的过渡期,外界适度刺激有利于地下芽库储备及芽体类型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