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半显性矮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致矮力适中且能改善小麦株高结构的半显性矮源D2用于改良K型不育系,选育半矮秆高产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经回交选育半显性矮秆保持系和回交转育不育系,获得一批不育性稳定、具有F1致矮性的半显性矮秆K型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矮秆小麦XN0004的矮秆基因Rht21的染色体臂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_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OOO4丰矮秆显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证明其矮秆显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已定位的20个Rht基因的新矮源,故暂定名为显性矮秆基因Rht21。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母本与小麦高秆品种杂交,获得F1杂种和F2分离群体。初步遗传分析表明,山农31504-1的矮秆性状由部分显性单基因控制;苗期外施赤霉酸表明,山农31504-1对赤霉酸不敏感。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中国春端体系对山农31504-1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证明矮秆基因位于山农31504-1的2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
1976年确定了高产、半矮秆杂种小麦选育研究的方向。利用 T 质系统,在不育系中引入 Tom Thumb 的 Rht,基因,选育高产、恢复力强的恢复系.采用冬春杂交的配组方式,配制株高80cm 左右,每穗平均粒数45—50粒,千拉重40克以上,每亩穗数30万左右,抗主要病害的半矮秆杂种小麦.八年来已育成一批株高60cm 左右,具有一定抗性,籽粒饱满的显性矮秆不育系,以及恢复力稳定在80%,产量性状较好的恢复系。近两年来对半矮秆杂种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和抗病性的研究表明,除了亩穗数以外,基本上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母本与小麦高秆品种杂交,获得F1杂种和F2分离群体。初步遗传分析表明,山农31504-1的矮秆性状由部分显性单基因控制;苗期外施赤霉酸表明,山农31504-1对赤霉酸不敏感。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中国春端体系对山农31504-1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证明矮秆基因位于山农31504-1的2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XN000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0004  相似文献   

7.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和矮秆基因 Rht10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育株接受任一非矮秆父本的花粉,后代总是分离出一半矮秆不育一半高秆可育。这在遗传育种中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利用好这个宝贵材料,我们用矮败小麦不育株为母本,4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父本四年内连续回  相似文献   

8.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败小麦是我国自主创制的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其4D染色体上紧密连锁有显性矮秆基因Rht D1c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因此,矮败小麦后代始终会分离出一半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自交结实的高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方便高效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将为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总结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选择利用RHT1,RHT2和RHT8,RHT9矮秆基因,采用多交,互交,聚合杂交方法,经多年选择选育出一系列矮秆,农艺性状好,适于CHA杂交制种的6个矮秆品系做亲本,进行杂交组9个矮×矮类型的矮直CHA杂种小麦。1993-1995年两年内在一般管理下对9个矮秆CHA杂种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进行优势及相关分析:有4个杂种小麦产量超标,最高6.1%,穗粒数普遍增多,亩穗数减少,千粒重增减不一,穗粒理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导入不育系后对配组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新育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S和D2S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多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恢复系与D1S和D2S配组,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均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杂交水稻成功经验对杂交小麦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回顾了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的育种历程 ,重温了其育种经验 ,分析了杂交小麦研究落后于杂交水稻的原因。作者指出 ,对于T型、AL型和Q型杂交小麦 ,应首先解决不育系种子严重皱缩和发芽率低的缺陷 ,其次应降低恢复系的株高 ;对于K型杂交小麦 ,应着重解决易恢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小麦品系 30 3,70 6及其回交转育的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瓦维洛夫山羊草 ( Ae.vavilovii)和牡山羊草 ( Ae.juvenal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1 3个普通小麦品系为父本 ,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了以上 3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 F1 代株高和旗叶面积的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与普通小麦细胞质相比 ,3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 F1 代的旗叶面积不存在正向或负向的细胞质效应 ,而对普通小麦 F1 代的株高有负向的降低效应 ,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对 F1 代株高降低作用不显著 ,粘果山羊草、牡山羊草细胞质对 F1 代株高降低则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用 D_2与19个中高杆小麦亲本杂交 F_1代研究表明:D_2对中高杆亲本有普遍的 F_1代致矮能力,其致矮力随高亲株高增加而增强。D_2对高亲株高的致矮力主要表现在下部三个节间,上部两节间缩短较少,故可提高 F_1代的株高结构指数。D_2与矮变1号、大姆指矮 F_1致矮力表现顺序为:矮变1号>大姆指矮>D_2。将 D_2的 F_1代致矮性引入杂交小麦育种体系,可望恢复系株高在82.6±10.3cm 时,F_1代株高降低至70.7±6.1cm 的高产小麦株高区间。  相似文献   

14.
对大拇指矮和偃展1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调查其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单穗小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重组自交系后代中表现出双向超亲分离,根据抽穗期、单株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这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优良株系的筛选,均得到超高亲的株系,为进一步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三交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临时保持系杂交 ,获得杂合不育系 ,再与恢复系杂交的方法配制了 1 5个三交杂交稻组合。试验结果表明 :杂合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 ,其制种产量比纯合不育系提高 3 8.1 %~ 79.7%。大部分三交杂交稻组合在株高、抽穗期等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基本整齐一致 ,能达到生产应用要求 ,大多数组合的产量较对照增加 6%~ 9%。  相似文献   

16.
白菜胞质型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白菜胞质型雄性不育系的科征和特性,通过多代转育后的不育系与不同父本的杂交试验,分析了不育系、保持系和父本系对杂种后代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同一不育系的不同单株,在每一株上,均用主要经济性状差异较大的两个父本和保持系进行交配。结果表明:从单株毛菜重、球径、叶片数、中心柱高、结球级值、株高与开张度7个性状水平看出,父本系同其杂种后代的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也说明父本各性状最好要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17.
选用7种不同细胞质源滇型不育系与滇一型保持系及恢复系各5个材料进行杂交,对70个杂交组合的剑叶穗颈夹角、剑叶长宽比、株高、穗长及穗总粒数这5个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滇型杂交水稻在剑叶长宽比、株高、穗长及穗总粒数等性状的表现主要受不育系母本的影响,在组配滇型杂交稻时考虑不育系多项农艺性状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异质小麦品种(Ae.uniaristata)-Chris为母本,两个不同细胞质的正反杂交后代株(系)为父本1和2,先后进行了杂交和成对连续置换回交,培育出稳定的单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并用一批小麦品种(系)对其保持性和恢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型不育系既不同于粘类,更不同于提类.是一个稳定的新不育类型.其突出特点是:(1)仅少数小麦品种(系)是其稳定的保持系:(2)恢复源很广泛,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对其不育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力,并且恢复度高于80%以上的恢复系比其它具有较广泛恢复源的不育类型在普通小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3)长势正常,种子饱满,胞质无不良的母性影响.为杂种小麦与常规育种更好地结合,常规育种的最新成就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小麦,加快杂种小麦的选育和生产应用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