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列 《广西植保》1998,11(3):20-22
此虫分布于日本、广西、香港、是为害杜鹃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幼虫吃叶,被害状由残缺而至秃枝,对生长影响颇大。野外全年中均可见其不同虫态,世代叠置,不易区分代别。考查香港地区每年发生8代,并查明了其生活史。气候和天敌对其发生消长有重大影响。采取“狠治第一代,挑治后继各代”和“全面封杀与重点挑治结合”的策略,可有效的控制其为害,幼虫对药剂敏感,常用的杀虫剂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保护赤眼蜂和适时修剪,对抑制此  相似文献   

2.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小麦玉米连作区1年发生4代。1、2代幼虫以取食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主,3、4代幼虫转移到豆类、薯类等匍匐或有落叶的农作物造成的隐蔽潮湿处取食。该虫可在当地越冬、越夏。以成虫飞行或借风力进行扩散为害,未发现大规模迁飞为害习性。2代幼虫是为害夏玉米的主害代。通过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和高效成虫杀灭技术,幼虫期治早、治小,大龄幼虫应急防控,可以达到控制二点委夜蛾为害、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霞浦县水稻田稻水象甲每年发生1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虫迁入早稻田为害水稻叶片,稻叶为害率在20.0%-48.5%,幼虫为害稻根,丛为害率在12.0%—24.8%,该虫的防治措施关键要狠治成虫,兼治幼虫。  相似文献   

4.
在我市危害夏高粱的穗部害虫有高梁条螟Proceras venosatu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r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梁穗虫(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高粱条螟在我市一年发生2代,8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一般每穗有虫2—3头,长势好的可达10头左右;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在10月中下旬以第四代幼虫为害夏高粱穗部,一般百株有虫15头左右,最高单穗有虫12头;玉米螟常年发生3代,以第二、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高粱,一般每株有虫1—4头,最高8头;高粱穗虫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于8月中旬末开始进入穗部为害,9月初进入为害盛期,一般每穗有虫1—2头,单株最高8头。此4种害虫为害夏高粱主要是蛀茎、食粒、造成断茎、破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经1987年以来对防治适期、防治指标、防治用药试验,提出了心叶期适时用药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5.
角斑古毒蛾是春季为害苹果花、叶的重要新害虫。通过几年来的田间调查和人工饲养,此虫在山西南部果区1年发生3代,以越冬代幼虫为害最重。6月上旬为1代为害盛期,7月中旬2代为害盛期,9月底至10月初以3代2龄幼虫进入越冬。发生程度主要决定于每年3月下旬的温度和雨量。春季萌芽期用5度石硫合剂防治是减轻全年发生的关键,生长季节人工防治可保护天敌。  相似文献   

6.
酸枣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蕾  沈宝成 《植物保护》1992,18(2):15-17
在陕西乾县枣子沟,桃小食心虫为害酸枣果率40%以上。为害酸枣的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均比苹果桃小食心虫小,一年发生1代。其越冬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田间发生期也比同纬度的苹果桃小食心虫晚20天左右。卵主要产在酸枣梗洼和叶背,幼虫对酸枣的为害期短而集中。酸枣桃小食心虫幼虫有4种寄生蜂,总寄生率高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即越冬虫源基数逐年增加,2代幼虫为害重于1代幼虫,幼虫为害部位和越冬场所逐渐由茎秆向穗部转移。随着海拔的升高玉米螟发生为害逐渐减轻,同一地区播期偏迟、玉米种植较稀的地块其为害也较轻。紧凑型和半紧凑型玉米的发生程度较重。分析了玉米螟近年在晋北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邵振润 《植物保护》1984,10(4):25-2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e-b.)在北方菜区为害番茄,青椒、茄子、豆角和白菜,北京地区一年发生四代,越冬蛹4月下旬羽化,5月上旬是产卵盛期,此代幼虫数量少,且因寄主分散,为害轻,只需对定植早及地膜栽培生长旺、着卵量高的田块进行防治;第二代成虫6月上、中旬羽化,此时大田蕃茄正现蕾开花,棉龄虫集中在蕃茄上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此阶段温湿度合适,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9.
龙荣  肖枢 《植物检疫》1991,5(1):4-5
瑞丽是缅甸产品进入德宏的主要口岸。1982~1986年瑞丽口岸在缅甸进口物中共检出谷斑皮蠹327批次。但是,瑞丽所每年一次的口岸仓库调查,均未见此虫在此地区大量发生和为害,为什么呢?我们带着问题对其生活史做了些观察。在瑞丽室内暗光下,用小麦作饲料,单体饲养观察。1年可发生2代,第1代发生在5月上旬,第2代发生在8月中旬,以第2代的老熟幼虫越冬,世代重叠。观察132头试虫,有12头自然死亡;52头完成了2代,其中7头完成了2代零  相似文献   

10.
豆荚螟Etiella zinkenella 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分布较普遍,尤以南方为害较重。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此虫的为害亦见加重。据调查,第三代幼虫在夏播大豆上的为害损失达24%。为了进一步掌握此虫的发生规律,1982年和1983年对此虫的生物  相似文献   

11.
黄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a(Wawen)严重为害大叶黄杨,过去研究甚少。本文根据作者自1983年以来的观察研究记述该虫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包括试用7种农药对其防治的初步结果。证实该虫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蛹越冬,第二代蛹越夏。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旬到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成虫出现在6月上旬至下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虫出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害最重的是第二代。化学防治以选用乐果或敌百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国草地螟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009年草地螟发生特点: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早、盛发期长、发生数量大、范围广;1代幼虫始见期早,高峰期接近常年,发生面积较大,黑龙江大部和华北局部为害重;1代成虫和2代幼虫发生范围小,为害轻。分析了2009年草地螟发生原因:春季气温偏高,导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明显提早,越冬区域经、纬度和海拔跨度大,导致越冬代成虫峰次多和历期长;春、夏季干旱,导致1代幼虫未大面积严重为害,且2代草地螟发生轻,符合草地螟常年发生规律。提出了温、湿度条件是影响草地螟年度间变化的重要因素,草地螟越冬虫量与翌年1代发生有相关性、我国草地螟跨年代跨代次的长期预报水平有待提高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1963年在湖南沅江及南县选择隣近的种植制不同的五个生产大队,調查对比、分析耕作栽培措施及其他生态因素,与三化螟种羣数量消长及为害程度的关系,探索最經济有效的稻螟防治策略和综合措施。各对比点結果一致証明,在同一地区相距不远的大队間,三化螟发生基数大小的悬殊差別,是决定当年发生数量及为害程度輕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适当的面积(大队)上結合耕作栽培措施相当彻底地消灭三化螟越冬幼虫,不仅可控制第一、二代的为害,且对压低第三、四代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也有明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如能进一步结合夏收灭茬連續压低虫源,更可加強对后期螟害的控制。螟害程度决定于水稻最易受害生育期与稻螟盛发期配合的程度和螟虫发生数量的綜合影响。因此,在农业防治方面,結合耕作栽培措施压低虫源及調节水稻生育期并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均应尽可能的利用。扩种双季稻对三化螟的发生为害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在湘北滨湖稻区的情况下,可以結合双季稻的耕作栽培,連續压低虫源作为控制螟害的一項措施。在种植制复杂的稻区,中稻早栽既可避免第三代三化螟的为害,且可促使第二、三代三化螟更多地集中在小面积的迟中稻或单季晚稻上,有利于集中施药歼灭。稻螟的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結合重点药治。在种植制复杂的稻区建議采取結合耕作栽培連續压低虫源、調节水稻生育期及恶化螟虫生活条件的各項措施并药治二代桥梁田,对三、四代进行重点药治。  相似文献   

14.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是我国华南双季稻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华南地区1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成 为第2年的虫源.第1、3代为害水稻造成枯心,第2、4代为害水稻造成白穗.常年发生程度第2、4代重于第1、3代,它的发生与为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沿江混栽稻区二化螟近年发生为害特点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二化螟种群迅速上升。据宿松县30a螟虫发生为害测报调查资料分析,水稻二化螟近年发生特点是越冬场所广,基数大;发育极不整齐,蛾峰多,盛发期长;为害时间长,转株为害严重,被害症状多;三代发生为害加重。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明确减少越冬虫源、秋收灭茬、科学管水、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的防治作用。提出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应改一次施药为一次重点,重发区补治、挑治。明确在新的发生情况下,各代的防治对象田、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库尔勒垦区春尺蠖暴发1发生及为害春尺蠖又名步曲、弓腰虫。此虫在本地区1a发生1代。初孵幼虫有向上、向高迅速爬行的习性或者幼虫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向四周扩散。可耐饥3~5d。1996年库尔勒垦区胡杨林带春尺蠖猖撅为害。据统计有35%胡杨树芽及...  相似文献   

17.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是园林中多种黄杨Buxus spp.的食叶害虫,暴发时可吃光叶片,甚至造成大量植株死亡。此虫体色有黑白和全黑二型。一年发生4代(局部个体一年发生1~3代),以幼虫缀合叶片成果越冬,次年春暖后恢复取食,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第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6~8龄,有兼性滞育现象,1~3代均有部分个体滞育。与4代幼虫一起越冬。此虫各虫态有多种天敌:幼虫期育出甲腹茧蜂Chelonus sp.、绢野螟长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tantoni(Ashmead),蛹期育出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并采到捕食卵粒的纹蓟马Aeolothrips sp.和多种捕食幼虫和成虫的游猎性蜘蛛(种属待查)。保护天敌对控制黄杨绢野螟的为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核桃长足象甲 (AlcidodesjuglansChao)又名核桃果象甲、核桃甲象虫。 1 997、1 998年在湖北省长阳县西部的榔坪、乐园、贺家坪等乡镇核桃产区暴发为害 ,减产约 50 %,局部地方绝收。核桃长足象甲只为害核桃 ,寄主专一。成虫、幼虫均能为害 ,以幼虫为害最严重。幼虫只为害果实 ,取食果仁 ,造成早期落果 ,轻者落果 2 0 %左右 ,严重时全部落果。幼虫为害的果实 ,始终不变形。成虫啃食嫩叶、嫩稍及幼果果皮 ,不造成大的为害。核桃长足象甲在长阳县 1a发生 1代 ,以成虫在背风温暖的杂草间或表土内越冬。室外观察成虫 4月中下…  相似文献   

19.
桃蛀螟是为害龙泉驿区桃树和枇杷的一种重要虫害,为明确其发生规律,2006—2010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和性诱剂对龙泉驿区桃蛀螟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成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虫在龙泉驿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桃、梨、枇杷的粗裂皮缝里或玉米秆的残株内结茧越冬,主要以幼虫为害桃果实和枇杷花穗,应采取成虫和幼虫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茄二十八星瓢虫是近年来发生为害逐步加重的1种害虫。此虫主要为害茄子、番茄、甜椒和马铃薯。为害严重时,致使叶片干枯、破碎,对产量影响极大。通过1995~1997年列课题研究,首次摸清了该虫在当地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初龄幼虫具有群集性,多集中在叶片背面取食。据田间药效试验,敌杀死2.5%EC(乳油,下同)3000倍液或80%敌敌畏EC1500倍液、30%桃小灵EC2000倍液或25%乐·氰EC15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