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从我国谷子种植面积、产区布局、种植品种、消费类型、加工企业、市场动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最后从强化农机农艺、农牧结合技术配套与集成,提高谷子现代化生产水平;设立谷子科研专项,提高谷子研发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对谷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推动谷子产业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我国谷子产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管理》2017,(5):68-70
杂交谷子是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全国杂交谷子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在长城沿线一带优势明显,成为山区农业产业脱贫首选。文章借鉴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方法,统筹技术壁垒、研发需求、资源配置,从整个谷子产业发展的角度总结了杂交谷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种子产业和种植模式优化、合理布局产业、打造品牌和发展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杂交谷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谷子产业现状和技术需求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从谷子生产、品种推广、市场、科技支撑、成本收益等方面,阐述了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北省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从新品种选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产后加工增值技术、储运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对河北省谷子产业提升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多层面分析。从科学规划谷子种植区域、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构建"市场+科技+基地+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度挖掘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谷子生产及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3—2012年山西谷子种植面积、产量及出口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状况,并于2013年在汾阳市做了谷子生产加工实地调研。结果指出,种植区域萎缩导致原料紧缺、新品种更新速度慢、老品种退化严重、加工企业小而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及包装高档化是目前谷子生产加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利用荒山坡地扩大谷子种植面积、加快新品种推广及老品种提纯复壮、扶持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研发等发展对策,为谷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蔚县和武安作为河北省两大谷子种植大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河北省乃至全国谷子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两县谷子产业发展结构截然不同,与武安相比,蔚县的谷子产业发展较缓慢。该研究对河北省两大主产县的谷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政府政策扶持、科技进步、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市场的需求以及产业文化的挖掘是武安谷子产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蔚县的谷子产业发展要以武安为榜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达到共同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山西省谷子种植区划和分布、栽培管理和加工水平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以及谷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延安市的地理环境、谷子种植历史、目前种植概况、品种选育、市场销售及生产中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市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和不足。并结合延安实际,提出延安谷子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对策,通过品种改良,科研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以促进延安市谷子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谷子是北方主要农作物之一,目前谷子种植技术提升空间较大。该文分析了枣强县谷子种植的环境优势,介绍了当地的谷子种植现状,从选地、选种、施肥、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逐一介绍了谷子种植技术要点,并针对当地情况提出了谷子发展建议,以促进当地谷子种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谷子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谷子年种植面积约1300万亩,占世界种植面积80%,是主要生产大国。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谷子产区,2016年全省谷子种植面积223.95万亩,总产52.76万吨。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5,产量约占全国的1/4。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和燕山浅山区及黑龙港地区的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保定、石家庄、衡水等地。谷子加工产业以原粮加工为主,从业企业(含家庭式加工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谷子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谷子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改进人们的科学种植方式已经成为吴堡县谷子种植产业的关键。因此吴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切实应用于吴堡县谷子产业的发展。文章从谷子的生长特性、谷子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期为谷子种植及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谷子是我国北方的古老作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农业现代化目标,随着现代农业进程的快速发展,谷子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逐渐退出了主粮的范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2008年谷子产业体系启动,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谷子产业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小农生产走出来,融入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作为小宗作物,发展较慢,产业链中的许多环节还很薄弱,其中谷子加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谷子产后加工的落后极大影响了谷子产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谷子机械化精少量种植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谷子种植水平,加快杂粮产业发展,根据沁县谷子生产示范区的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机械化作业技术条件,对谷子机械化精少量种植工艺和各作业环节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提供了适合本地区的机械化种植方案。经过两年推广实践,种植工艺取得良好示范效果,显著提高谷子生产能力,为谷子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谷子种植区域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种植区域也从全省大面积种植变迁到区域性种植,面积减少和变迁均非常明显。为了研究谷子面积减少和区域变迁情况,通过图表分析、总结归纳、德尔菲法和密切值模型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河北省谷子种植区域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科研投入少、政策支持力度小、消费产品需求单一、其他大宗作物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外流、比较效益较低、谷子本身的生理特性等因素是影响谷子种植区域变迁的因素。进而提出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壮大科研力量,研发深加工产品,扩大消费群体,提高谷子政策支持,实行良种补贴,研发各种类型机械,加大谷子生产技术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山西省谷子生产实际分析了谷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需求,介绍了当前谷子育种、栽培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新成果。探讨了谷子育种、栽培、生产、加工在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谷子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市谷子产业体系现状和发展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市具有适宜发展优质谷子产业的地域优势、资源条件和气候条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小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谷子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逐步从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向"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今后应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集成水平;加快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升产业发展后劲;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谷子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横山县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华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38-39,79
横山县种植谷子历史悠久,且谷子品种多、种植面积大、谷子产量高,发展谷子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目前横山县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横山谷子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是谷子生产大省,种植面积一直位居中国前列,尤其以山区丘陵地带居多。河北省太行山区是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其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为了实现太行山区谷子持续、快速发展,促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故以武安市谷子生产调研为例,利用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Excel表格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谷子生产现状。通过调查得出:河北省太行山区谷子生产受到劳动者素质低,劳动群体由老年、妇女组成,平均年龄52.8岁,小学文化占53.7%;几乎全部农民对补贴制度不清楚;生产分散、产业零连接;机械化水平较低。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谷子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掌握谷子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需求,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对黑龙江省的谷子生产现状及技术需求进行了调研。据此对黑龙江省谷子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黑龙江省谷子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穴距对夏播谷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谷14和济谷15为试材,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穴距对夏播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与条播相比,穴播有效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谷草产量和谷穗重,其中,13.0 cm和16.5 cm穴距处理显著高于条播(CK)(P<0.05),不同品种间表现有所差异。因此,在生产上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穴距穴播,有利于提高谷子产量,实现机械化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