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莹  王宁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97-298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游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身份和角色问题日益凸显,打破二元结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该文认为户籍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瓶颈,也是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顽石。提出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前提,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拥有城市户籍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象征,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源泉,以期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流动人口的研究中,推拉理论是具有解释力的理论之一。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上城市和农村分别起了与它们在促使农民流动问题上相反的作用。即城市的户籍制度屏障和群体偏见与歧视对农民工融入城市起了推力的作用,农村的家庭拖累和现行土地政策对农民工融入城市起了往回拉的作用。二者均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流动人口的研究中,推拉理论是具有解释力的理论之一.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上城市和农村分别起了与它们在促使农民流动问题上相反的作用.即城市的户籍制度屏障和群体偏见与歧视对农民工融入城市起了推力的作用,农村的家庭拖累和现行土地政策对农民工融入城市起了往回拉的作用.二者均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有着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但是知识不足则是他们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为此,除了要为农民建立完善的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更要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他们的适应力与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去。文章着力分析了教育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只有采取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以社区教育为平台,加强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质,才能使其顺利融入城市,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尚利娜  郭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20-12321,12324
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指出其外因主要在于户籍制度的阻碍,内因主要在于农民工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及缺失的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这一群体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制度障碍;经济障碍;价值冲突与社会歧视等。应通过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构建农民工城市安居工程,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思想状况复杂,心理问题严重。应该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户籍制度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程度,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综合素质,从根源上消除他们的心理思想问题,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的程度较低,融入进程缓慢。户籍制度等社会屏蔽制度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一个稳定的职业群体,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如何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稳定的职业群体,实现社会整合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子女将会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有效地融入城市社会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历了过多的隔离和排斥,不利于融入城市社会。从教育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困境,并从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视角下农民工子女社会融人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子女将会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有效地融入城市社会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历了过多的隔离和排斥,不利于融入城市社会。从教育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困境,并从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庞大群体,其在城市融入进程中受到阻碍也就意味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受阻,因此,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状况至关重要。从物质空间融入、行为空间融入以及情感空间融入3个方面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进展作以梳理,以及探究影响其城市融入的经济、社会、空间机理,以期对以后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社会心态呈现平和、理性的态势。但也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相对剥夺感、社会差异感、社会距离感、身份认同危机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城市的心理认同,阻碍着他们实现城市化的和谐推进。为此,有效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构筑新型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其发展利益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社会融入问题则是他们的核心发展利益。早期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技能与城市生活经历,导致他们在社会融入上呈现出双边缘的特征,后期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选择到省内周边城市务工,呈现出双肩挑的社会融入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特征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一是由经济环境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因素;二是由大基建时代和互联网普及导致的物质资料因素;三是由社保、乡村振兴和人口等新政实施带来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以推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发展质量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合度和获得感应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入度和获得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民工收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住房保障机制、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打造农民工城市融入软环境等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入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16-217
在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首次提出"市民化"概念,要求"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环节在于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通过对昆山地区农民工实地问卷调查,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测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并对不同类型农民工的融入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86-187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几年来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在其融入城市过程中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形成的各项具体的制度安排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深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碍,因此,要解决户籍制度、教育医疗、住房制度以及就业制度的制约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破除制度壁垒,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及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民工群体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其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社会维度的问题:社会福利分享不均、社会歧视广泛存在、身份认同困惑等。为了全面实现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应该增强其市民化意愿、优化城市就业环境、深化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重视市民化社会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逐渐褪去乡村色彩,处于脱离农村却又难以融入城市的"半城市化"状态,他们的城市生存状况呈现明显特征,表现为:生活追求较高,渴望融入城市,但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工作期望值高,目标明确,但社会保障情况堪忧;对城市生活和工作满意度一般,但充满期望。从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状况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优化他们的生存环境,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刘彬彬  陆迁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185-189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健康快速地融入城市,已成为影响中国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的实地调查,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属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范畴。因此,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还必须提高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提升融入城市生活的野软实力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97-199
现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白热化阶段,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主要的一分子,其切实利益却没有很好的得到保障,例如工资收入低、处境困难、子女的教育问题等,这些因素都阻碍着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农民工的融入状况,找出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根据贵阳市的实际情况,找到对策,从而促进贵阳市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