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7种单胞藻饲育杂交海胆浮游幼体以研究其饵料效果。结果表明:简单角刺藻是最佳的饵料品种,牟 氏角毛藻稍次之,再次分别为:盐藻,湛江叉鞭金藻。而小新月菱形藻,扁藻,小球藻均不适合作为杂交海胆浮游幼体的 饵料。对优选出的几种饵料进行混合投喂时,则以简单角刺藻与盐藻混合的饵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7种单胞藻饲育杂交海胆浮游幼体以研究其饵料效果。结果表明:简单角刺藻是最佳的饵料品种,牟氏角毛藻稍次之,再次分别为:盐藻,湛江叉鞭金藻。而小新月菱形藻,扁藻,小球藻均不适合作为杂交海胆浮游幼体的饵料。对优选出的几种饵料进行混合投喂时,则以简单角刺藻与盐藻混合的饵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及混合藻(金藻和角毛藻1∶1混合)投喂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研究了微藻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效果有差异,金藻是最佳饵料品种,角毛藻次之,其后分别为巴夫藻、小球藻和混合藻,扁藻不适于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的开口饵料。就饵料种类而言,金藻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饵料的成活率可达(23.12±1.8)%,显著高于其他单胞藻类(P<0.05)。就发育速度而言,以角毛藻和金藻混合喂食的海胆浮游幼体整体发育速度最快,幼体平均体长为(885.25±30.49)μm,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P<0.05);投喂巴夫藻的浮游幼体前期生长较慢,体长为(337.98±24.56)μm,后期较其他单胞藻类生长快,体长可达(580±32.95)μm,适宜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4.
湛江叉鞭金藻扩大培养中原生动物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立晶  杨旭 《水产科学》2002,21(3):26-27
湛江叉鞭金藻因其体积小 ,营养丰富 ,是海产动物人工育苗中重要的饵料之一。但在湛江叉鞭金藻的扩大培养中经常出现原生动物 ,主要有以下几种 :纤毛虫 (种类未作鉴定 ) ,危害不大 ,当数量较小时 ,一般不予以杀灭 ;游捕虫 (Euplotessp .) ,繁殖很快 ,吞食湛江叉鞭金藻 ,危害很大 ,必须杀灭 ;甲藻 (种类未作鉴定 ) ,不形成很大的种群 ,数量小时不易发现 ,但其能够分泌毒素 ,导致湛江叉鞭金藻在 1~ 2d内全部死亡 ,危害极大 ,必须杀灭。1 试验方法培养池为 4t水泥池 ,水温 1 4~ 1 8℃ ,自然光照 ,充气培养。由于原生动物出现时期…  相似文献   

5.
硬壳蛤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壳蛤 (Mercenariamercenaria)亲贝于 2 0 0 0年由美国引入大连 ,采用阴干和温度变化刺激对其进行人工催产 ,亲贝诱导排放比例可达 80 %。水温 18~ 2 6℃ ,2 0 .5~ 2 4 0h胚胎发育到面盘幼虫 ,孵化率达 94 %。浮游幼虫前期饵料以湛江等鞭金藻 (Iscochrysiszhanjiangensis)为主 ,逐渐添加新月菱形藻 (Nizschiaclosterium) ,后期以新月菱形藻为主。硬壳蛤幼虫温度、盐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 19~ 2 7℃、2 5 .0~ 3 3 .6。饵料以混合投喂效果最佳 ,湛江等鞭金藻次之。浮游幼虫培养 12~ 17d ,幼虫壳长达 2 0 0~ 2 10 μm ,采用在培养池底铺砂做附着基 ,幼虫变态率达 2 1% ,稚贝培养 3 0d后可达 1mm左右  相似文献   

6.
对双齿围沙蚕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进行饵料种类试验,共设8组有盐藻、亚心形扁藻、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微绿球藻、海洋酵母、空白组和混合组(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用不同密度的球等鞭金藻开始投喂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设置梯度为5×10~4,10×10~4,15×10~4,20×10~4 cell/ml;不同幼体期投沙试验:设置梯度为3、4、5刚节疣足幼体期;沙粒试验:设置梯度为细沙(100目过滤)、粗沙(80目过滤)和对照组不投沙。不同饵料种类的投喂试验表明:沙蚕幼体在3刚节末(即体节已发育分化成4节,但疣足和刚毛尚未长出)时开口摄食,此时较佳的饵料是球等鞭金藻、盐藻、角毛藻、海洋酵母和混合藻(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以球等鞭金藻为幼体主要饵料进行的不同投喂密度的试验表明:以20×10~4 cell/ml组效果最佳。投沙试验结果表明:在3刚节幼体末期投细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正(2)浮游植物优势种分析。扇贝保苗池浮游植物优势度种类较少,但并未出现绝对优势种(≥0.10)。在保苗前期(4月2-13日),来自海水的中肋骨条藻占据主要优势,此时水温等条件适宜其生长,使其大量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强的改变,硅藻的光合速率受到抑制,导致其繁殖速率降低,再加上后期定期向扇贝保苗池中投入大量浮游植物饵料,优势种发生更迭,以饵料中的小球藻、单鞭金藻以及等鞭金藻为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水法研究不同饵料种类(等鞭金藻、盐藻、扁藻)在相同密度、相同生物量的环境下对卤虫的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h内卤虫的滤水率顺序为等边金藻组盐藻组扁藻组,等鞭金藻与盐藻和扁藻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最大滤水率为1.78mL/(ind.·h)。研究显示,食物粒径越小,卤虫对其滤水率越大,等鞭金藻因其具有相对较小的粒径表现出了较高滤食优势,因此在渔业生产上可作为一种卤虫的适口饵料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林丽芬 《水产养殖》2006,27(2):28-28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 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小、壁薄、多数单个生活,属广温广盐性藻类,在水温处于20℃-30℃盐度为3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最快,是海产经济动物的良好饵料。与其他常用的单胞藻如球等鞭金  相似文献   

10.
2016年5月在工厂化育苗池水温18.5℃、盐度26.8、pH 7.9和溶解氧6.7mg/L下,采集进水的悬浮颗粒、浮游植物、饵料藻类角毛藻、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和大竹蛏的D形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5~8mm)样品,检测所有样品的δ~(13) C和δ~(15) N值,探究各种饵料在不同发育阶段大竹蛏中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大竹蛏的D形幼虫、稚贝和幼贝的δ~(13) C值分别为(-23.272±0.042)‰、(-22.317±0.058)‰和(-21.856±0.108)‰,δ~(15) N值分别为(9.467±0.001)‰、(9.873±0.073)‰和(10.385±0.036)‰。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出悬浮颗粒、浮游植物、角毛藻、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对大竹蛏D型幼虫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4%、21.8%、21.1%、13.3%和22.3%;对稚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8%、19.1%、22.3%、27.7%、15.1%;对幼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4.0%、16.4%、19.5%、37.1%和13.0%;试验结果表明大竹蛏D形幼虫喜食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稚贝喜食等鞭金藻和角毛藻,幼贝喜食等鞭金藻。  相似文献   

11.
(二)生物饵料培养与强化技术 1.植物饵料的培养技术:我们在轮虫培养、轮虫的营养强化和早期仔鱼培育过程中都要使用单胞藻,目前最常用的单胞藻是小球藻和等鞭金藻,Howell(1979)认为:在大菱鲆育苗过程中使用等鞭金藻,仔鱼的成活率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饵料对毛蚶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毛蚶人工育苗过程中,使用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4种藻类的不同组合投喂毛蚶幼体。结果表明,饵料种类越多,变态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搭配(体积比1:1:1:1)变态率为30%,出库需(壳长1 mm)27 d;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1)变态率为29%,出库需29 d;球等鞭金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24%,出库需31 d;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19%,出库需33 d;单一投喂小球藻,变态率为3%,出库需44 d。说明不同饵料间的营养可以互补,多种饵料搭配能为幼体发育提供更全面的营养,饵料多样性是影响幼体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单胞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胞藻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和易培养的特点,是水产动物特别是贝类、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但由于天津地区海水透明度低,有机质含量、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丰富,进行藻类生产性培养困难很大,为此,2004年笔者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小球藻( Chlorellasp.)、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iiellerilemmermann)、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试验藻种,研究了海水单胞藻类一级培养(保种)、二级培养(中继培养)、三级培养(生产性培养)的操作规程。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3~26℃,盐度32‰条件下,研究了几种饵料单独投喂及混合投喂对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生殖量的影响,以探索培育该蚤适合的饵料品种及投喂方式。结果表明,饵料品种中,两种金藻(球等鞭金藻3011和Sarcinochrysis marina Geitler)不适合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两种硅藻(小新月菱形藻和多枝舟形藻)及代用饵料可以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但需要与亚心形扁藻混合投喂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亚心形扁藻最适合作为分叉小猛水蚤的饵料,与硅藻、金藻或代用饵料混合投喂效果均非常理想。投喂方式总的来说是混合投喂优于单独投喂,各种饵料单独投喂时均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混合投喂时混有亚心形扁藻的任何组合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4种单胞藻对卤虫生长和生殖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心形扁藻、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为饵料,卤虫为投喂对象,建立五个实验组分别进行研究,观察不同饵料对卤虫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亚心形扁藻的卤虫生长最快,成活率高,生殖量也最多,其次为绿色巴夫藻组,湛江等鞭金藻的饵料效果最差.混合4种单胞藻投喂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     
011264培养镖水蚤Glndiofer卿:im扭r-i加:的饵料评价=Evaluation of diets for cu-loure of the calanoid copePed Gladidj计ensimPariPes[刊,英]/P ayre MF,.Rippin-gale RJ// Aquac.一2000,’187(1龙)一85一96 对许多采用标准工艺很难饲养的鱼类,用挠足类无节幼体作为饵料可提高仔鱼的成活率。镖水蚤G.im扭ri娜是一种温水性河口种类,、具有开发的前景。试验采用各种24饵料,旨在探讨大量培养的最佳工艺。投喂5种饵料: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盐藻,微绿球藻和面包酵母。在20℃和25℃条件观测缥水蚤的成活率、成熟期、成熟率、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17.
陈骁  丁艳峰 《河北渔业》2010,(1):3-5,44
对双齿围沙蚕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进行饵料种类试验,共设8组有盐藻、亚心形扁藻、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微绿球藻、海洋酵母、空白组和混合组(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用不同密度的球等鞭金藻开始投喂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设置梯度为5×107L-1(cells/L),10×107L-1,15×107L-1,20×107L-1;不同幼体期投沙试验:设置梯度为3刚节疣足幼体期、4刚节疣足幼体期、5刚节疣足幼体期;沙粒试验:设置梯度为细沙(100目过滤)、粗沙(80目过滤)和对照组不投沙。不同饵料种类的投喂试验表明:沙蚕幼体在3刚节末(即体节已发育分化成4节,但疣足和刚毛尚未长出)时开口摄食,此时较佳的饵料是球等鞭金藻、盐藻、角毛藻、海洋酵母和混合藻(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以球等鞭金藻为幼体主要饵料进行的不同投喂密度的试验表明:以20×104cell/mL组效果最佳。投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刚节幼体末期投细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黄边糙鸟蛤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幼虫生长发育时期的合适饵料,研究了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效果。用浓度为105个·m L-1的9种单胞藻分别饲喂2、6、10、14和18日龄幼虫,1 h后观察幼虫摄食情况,对已摄食单胞藻的幼虫过滤冲洗后转移至过滤海水中观察其消化效果。结果表明,幼虫在所有日龄都能摄食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6日龄开始摄食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14日龄摄食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8日龄摄食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但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较难消化,水体中单胞藻投喂过多使单胞藻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因此,在幼虫培育中应选择容易摄食和消化的绿色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作为开口饵料并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单胞藻,即单细胞藻类,又称微藻,俗称藻类水,是贝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饵料,为贝类幼体和稚贝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丰富营养。常用作贝类饵料的有金藻门(Chrysophyta)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3011(Isocrydid galbana)、3012(Pavlova riridis galban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绿藻门(Chlorophyta)的扁藻(Platymonas sp.)、  相似文献   

20.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检测了促熟期间虾夷扇贝种贝不同组织及7种投喂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饵料的δ15 N变化为2.584‰~7.230‰,跨度为4.646‰;δ13 C变化为-24.701‰~-16.365‰,跨度为8.336‰。雌性种贝各组织的δ13 C由高到低依次为:闭壳肌、外套膜、性腺、鳃;雄性的为:闭壳肌、外套膜、鳃、性腺。采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对7种饵料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投喂饵料对促熟期雌、雄种贝的饵料贡献率基本一致;饵料对促熟期雌、雄种贝性腺发育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对雄性性腺发育的平均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湛江叉鞭金藻(20.5%)、鸡蛋黄(20.2%)、酵母(14.3%)、小新月藻(13.8%)、青岛大扁藻(12.1%)、盐藻粉(11.0%)、螺旋藻粉(8.1%);对雌性性腺发育的平均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黄(45.0%)、湛江叉鞭金藻(22.3%)、酵母(8.2%)、小新月藻(7.8%)、青岛大扁藻(6.7%)、盐藻粉(5.9%)、螺旋藻粉(4.1%)。试验结果表明,雌、雄种贝性腺发育期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合理制定虾夷扇贝种贝促熟期的饵料投喂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