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道 《排灌机械》1991,9(2):33-36
本文采用多种方案试验,对圬工泵出水动能回收进行研究,最终以对原泵站改换叶片、导叶、加装扩管等措施后,取得了成效,并在相同工况下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县先后对上百座机电排灌站进行了圬工泵改轴流泵、卧式泵改立式泵、混流泵斜装落井及降低进水池底板等项措施的节能技术改造。为了进一步改善泵站进水流态,提高装置效率,去今两年分别在南湾、丰塘、后岗等站从事十多种投资很少、效益显著的导流锥模型试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立式泵站增设导流锥后,其综合  相似文献   

3.
在泵站测试和节能技术改造过程中,为提高管路效率,减少管路出口的阻力损失。我县在1982年对出水管路出口处局部增装渐扩管与不装渐扩管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仅单从出水口局部增装渐扩管后,管路效率可提高3.0%以上,每提高1%的泵站装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低扬程泵站进出水流道匹配与装置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城市防洪排水泵站仙蠡桥泵站的设计,对平面蜗壳式进水流道匹配后壁为半圆型箱式出水流道的新型组合,进行了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出水流道设计匹配合理,在叶片角度-2°,泵装置扬程2.0m时,最优装置效率达到72.5%。  相似文献   

5.
徐洪云 《排灌机械》2000,18(3):20-23
中开剖分式双向轴流泵进口设直导叶,进口收缩锥管与泵出口导叶扩散管对称布置,泵段沿轴向中开;在需要调向时,泵轴和电机不动,泵及前后联接壳体调头,改变直导叶和扭曲导叶的位置,更换转轮体不动机泵联接及支承。利用此泵在淮阴市兴建了两座低扬程小型双向泵站。所应用研究证明,这种双向轴流泵站具有投资省、切换方便、运行管理简单、正反向效率不变等特点,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开剖分式双向轴流泵进口设直导叶 ,进口收缩锥管与泵出口导叶扩散管对称布置 ,泵段沿轴向中开 ;在需要调向时 ,泵轴和电机不动 ,泵及前后联接壳体调头 ,改变直导叶和扭曲导叶的位置 ,更换转轮体不动机泵联接及支承。利用此泵在淮阴市兴建了两座低扬程小型双向泵站。据应用研究证明 ,这种双向轴流泵站具有投资省、切换方便、运行管理简单、正反向效率不变等特点 ,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睢宁县凌城泵站更新改造要求,为检验该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对凌城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在高精度水力机械试验台上对该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能量特性、汽蚀特性和飞逸特性的物理模型试验,以获取该泵装置的综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立式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十分优异,在叶片安放角+2°时立式轴流泵装置最高效率达80.2%,此时泵装置的流量为383.29 L/s,扬程为5.303 m。在净扬程为2.80~7.40 m时,该轴流泵的汽蚀性能均可满足实际运行的要求。该泵装置的单位飞逸转速随叶片角度增大而减小,在叶片角度为-4°,最高净扬程为7.40m时,最大飞逸转速为额定转速1.91倍。  相似文献   

8.
轴流泵叶轮选型不当会导致泵站运行工况的偏离,降低使用效率,增大机组振动,影响泵站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合理地进行轴流泵叶轮的选型,对轴流泵的运行具有实际意义。以立式轴流泵模型试验为基础,分析了轴流泵叶轮的选型办法,在传统选型办法基础上增加了以泵站的流量加权平均值、效率加权平均值和临界汽蚀余量加权平均值作为参考的泵站选型办法,可以更加合理地优选出适合泵站运行的水泵叶轮。优选出方案3叶轮,此时泵装置在叶片安放角6°时,流量为398.5 L/s,扬程为6.07 m,效率达到75.5%,临界汽蚀余量达到7.4 m,设计点性能最优,高效区较宽,同时泵装置流量加权平均值为414.25 L/s,效率加权平均值为71.385%,临界汽蚀余量加权平均值为8.435 m,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大型泵站工程改造时,不更新土建结构,只更新水力机械设备,而现有优秀水力模型轮毂比不能保证一致时,需进行不同轮毂比对轴流泵装置性能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轮毂比的两副水力模型对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得到2种方案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分析了不同轮毂比的轴流泵装置内特性和外特性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对单泵而言,轮毂比较大的轴流泵水力模型效率更高,汽蚀性能较差;对于泵装置性能而言,两者设计工况效率差别不大,总体性能相近。轮毂比增大后,高效区向小流量偏移。并得出当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时,轮毂比成为不可更改的因素时,改型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空化工况下轴流泵装置内部压力脉动特性,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对派河口泵站轴流泵装置模型叶轮进口、叶轮出口、导叶出口3个压力监测点在2.5、3.5、4.5、5.4m扬程分别在未发生空化、临界空化(泵装置效率下降1%)、深度空化(泵装置效率下降3%)12种工况下进行了压力脉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叶轮进口处的压力脉动曲线为平滑的近似正弦曲线,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曲线幅值最大且只有在高扬程未发生空化工况下在一个旋转周期内表现出明显有规律的二次谐波特性;导叶出口的压力脉动时域特性与叶轮进口相似;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在各工况下的主频为叶片通过频率的整数倍频,在同一扬程工况下,随着空化程度的加深,各监测点的主频附近的谐频逐渐向低频段移动;导叶出口与叶轮进口受叶频影响较小且表现出相似的频率特性。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箱涵式双向立式泵装置性能与导叶体对泵装置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江边枢纽泵站的箱涵式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箱涵式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开展了能量性能、汽蚀性能及飞逸性能试验,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泵装置内部流动特征.[结果]①排水工况设计扬程1.55 m时,叶片安放角-6...  相似文献   

12.
大型泵站竖井贯流泵装置能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城市防洪排水工程江尖泵站的设计,对椭圆型渐缩前置竖井贯流进水流道与由圆截面渐变至矩形截面出水流道匹配组成的模型泵装置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泵装置最高效率随叶片角度减小而增大,叶片角-4°时的最高效率达76.7%,采用椭圆型线竖井进水流道设计合理;通过适当降低 值后,泵装置在运行扬程1.46m~2.38m,泵装置效率68.35%~75.11%。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农村机电排灌站的水泵大部份为轴流泵、混流泵和离心泵。而在轴流泵系列中又大部份为立式轴流泵,形式单调,而且水流通过立式轴流泵时,要被迫作两次转向,造成较大的水力损失。根据江苏农学院所作的模型试验,一般卧式轴流泵装置效率在70%以上,而立式轴流泵装置效率一般在60%左右,两者相比,前者装置效率要高出10%左右。这对泵站建设和技术改造具有很  相似文献   

14.
我县机电排灌事业发展较早,从一九五四年开始使用流动机船,一九五九年开始兴建固定排灌站,六十年代初迅速发展,目前拥有水泵型号20多种计4520多台,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兴建的PV—50(上海产)轴流泵站49座;有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建的14时、16时、18时圬工泵373座(大多是我县自制的)。当时为了满足排涝的需要,由于材料缺乏,技术水平不高,制造质量很差。这些泵站的水泵有的经过一、二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空化工况下轴流泵装置内部压力脉动特性,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对派河口泵站轴流泵装置模型的叶轮进口、叶轮出口、导叶出口3个压力监测点,分别在2.5、3.5、4.5、5.4m扬程和未发生空化、临界空化(泵装置效率下降1%)、深度空化(泵装置效率下降3%)等12种工况下进行了压力脉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叶轮进口处的压力脉动曲线为平滑的近似正弦曲线;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曲线幅值最大,且只在高扬程、未发生空化工况下的一个旋转周期内表现出明显有规律的二次谐波特性;导叶出口的压力脉动时域特性与叶轮进口相似。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在各工况下的主频为叶片通过频率的整数倍频,同一扬程工况下,随着空化程度的加深,各监测点主频附近的谐频逐渐向低频段移动;导叶出口与叶轮进口受叶频影响较小,且表现出相似的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泵站的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水力特性,对该泵站的泵装置物理模型开展了能量性能、空化性能及飞逸性能的试验和泵装置内流场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叶片安放角-8°~+4°时,泵装置最高效率为74.26%,此时叶片安放角为-6°、泵装置扬程为3.981 m;在泵装置扬程2.72~5.25 m范围内模型泵装置运行平稳,无明显不良噪音和振动。在最大泵装置扬程5.25 m、叶片安放角+2°时,水泵的淹没深度满足最大必需汽蚀余量9.35 m的要求。在叶片安放角-8°时,原型泵的飞逸转速是其额定转速的1.705倍。箱涵式双向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是影响此类泵装置水力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排涝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敬江 《排灌机械》2008,26(6):20-23
针对排涝泵站改造工程的需要,开展了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轴流泵装置模型由比转速700的水力模型、肘形进水流道和直管式出水流道组成,获得了模型泵和原型泵装置的能量和汽蚀特性曲线以及飞逸转速特性.在叶轮叶片转角为~4。时,泵装置模型最高效率为76.21%,扬程为6.39m,流量为0.298m3/s;对应的原型泵装置设计工况点扬程6.00m,效率为83.87%.流量为25.9m3/s,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在最高扬程下,轴功率小于2300kW.所选用的水力模型性能满足泵站的实际运行要求,经过优化的直管式出水流道保证了泵装置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4ZLB-100D型低扬程轴流泵提出了多种不同类型进出水流道的配套方案;通过14组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优选出进出水流道的最佳形式;测定并绘制出模型泵装置(配置的出水流道形式为二阶段扩管,进水流道形式为开敝式Ⅱ型)的通用性能曲线,并给出了其高效区域。  相似文献   

19.
对大型泵站蜗壳出水流道的型线进行了多方案的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将导水锥型线进行了优化,在流道宽度不变的条件下,仅将出水室蜗壳段弧线曲率半径适当加大,同时延长扩散管的长度,减小扩散管出口及蜗壳断面流速.最终得到了水力性能优良的蜗壳出水流道型线方案.在模型比为10.27,叶片角度(-2°)和转速(1400 r/min)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流道形式的模型泵装置效率达到78%以上,比优化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或已超过常用流道型式立式泵装置效率,为蜗壳进出水流道在大型低扬程泵站中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RNG k-ε紊流模型和雷诺时均N-S方程,运用流体计算CFD软件对钟型进水流道的轴流泵装置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以及水力性能的优化设计。通过先局部后整体的方法先单独对钟型进水流道进行优化,然后在整体泵装置内对弯管式出水流道进行优化,对进、出水流道进行三维参数化建模,进水流道以出口断面速度均匀度和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出水流道以泵装置效率为目标函数,针对设计流量工况点,分别对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各控制参数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控制尺寸对进、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对优化方案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可靠性验证。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钟型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由0.348 m降低到0.148 m,钟型进水流道出口流速均匀度由54.59%提高到93.35%;弯管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由0.464 m降低到0.415 m,通过优化流态得到了改善。模型泵装置试验在叶片安放角0°时,设计工况下泵装置效率达到74%,泵装置最高效率为76.47%,高效区运行范围较宽;进出水流道无漩涡产生,流态均匀,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外特性曲线误差在5%以内,进水流道水力损失曲线趋势相同。运用数值模拟优化计算钟型进水流道的轴流泵装置,缩短了试验周期,节约了成本,可为同类泵站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