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美国进口马蹄莲种球种植后发生较多的软腐病,从病叶上分离玛 种引起软腐症状的病原细菌。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气,鞭毛周生2-6根,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能引起马铃薯和大白菜软腐。经致病性、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和Biolog测试,鉴定为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相似文献   

2.
<正>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 Britt.et Rose)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是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为一体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在中美洲、美国南部地区,以及以色列、越南、泰国和我国的台湾、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均有种植。近年来,随着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火龙果病害呈逐渐加重趋势,严重威胁火龙果的产业发展。火龙果细菌性病害主要由欧文氏菌(Erwinia sp.)、阴沟肠杆菌(En-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软腐细菌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贮藏期软腐(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Dyc)是城市冷库贮藏中严重的病害问题。据在南京市蔬菜公司冷库调查,常年因软腐病引起的损失达总入库量的40%。三年来,对不同来源和品种的外表完全健康的大白菜进行厌气诱发检测,结果在近500株被测的大白菜植株中,潜伏带菌率达99.6%。对10株大白菜的所有叶片逐张进行检查的结果表明,内、外叶片都有潜伏侵染的细菌存在。叶平均带菌率为47.7%,最高为82.8%,最低为4.5%。将叶片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1~3分钟,通常并不明显减轻叶片的腐烂。自然潜伏带菌的叶片,诱发发病后病斑多与叶脉作平行分布。对生长在两个试验区的共17个品种的大白菜分别进行潜伏带菌程度的比较,不同品种的大白菜在两块田中的潜伏带菌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对17个品种大白菜的发病情况,可将其分为较抗、中感和高感3个类型。  相似文献   

4.
梨叶叶龄与梨黑星病菌侵染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鸭梨叶片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差,易感染黑星病;发育成熟后,抗病性逐渐增强。自然条件下,受叶片抗病性和孢子着落量的综合影响,鸭梨成熟叶片很少感染黑星病。鸭梨叶片从展叶到发育成熟,在梨树生长发育前期(盛花期后60d内)约需40d,后期(盛花期60d后)约需30d。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鸭梨叶片受侵染,潜育期为18-25d,发病后,病斑大,产孢期短;成熟叶片受侵染,潜育期多在40d以上,发病后,病斑小,产孢期长。梨树生长前期梨黑星病的流行主要由于大部分叶片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较差;后期果实发病则主要源于成熟叶片内长期潜育和长期产孢的黑星病菌。  相似文献   

5.
由Dickeya spp.引起的细菌性软腐病在多种作物和花卉上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近年来由D.zeae引起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和香蕉软腐病,以及由D.solani引起的马铃薯软腐病均造成重大的农业失收,这些问题促进了对该属细菌致病机理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同时,Dickeya属细菌基因组序列的发表将进一步加速对这些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本文旨在对Dickeya属细菌的寄主范围、主要致病因子及其调控系统的研究进展作详细的梳理分析,以明确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Dickeya属病原细菌的致病机理和寄主专化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对蔬菜软腐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1 5种杀菌剂分别在PDA平板上和辣椒果实上对蔬菜软腐病菌进行抑制效果测定。结果表明 :1 0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4 0 0× 1 0× 1 0 -6)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 80 %芋腐灵可性粉剂 (6 0 0倍 )、88%水合霉毒可湿性粉剂 (2 0 0 0倍 )、冠菌清 5 7 6 %干粒剂 (1 5 0 0倍 )和 5 3 8%可杀得 2 0 0 0干悬浮剂 (90 0倍 )。  相似文献   

7.
抗病品种的薯块单位面积上皮孔数目少,表皮角质层厚,周皮细胞层数多,皮孔组织角质化程度高。抗性不同的10个马铃薯品种自然带菌的薯块在人工诱发时,抗病品种的腐烂率显著低于来自同一田块的感病品种。9个品种的薯块用皮孔浸渍法进行人工接种后,抗病品种皮孔内细菌数量迅速减少或缓慢增多,而感病品种内则迅速增多。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抗病品种Murlur的薯块皮孔内的细菌畸形,皮孔内有大量颗粒状或块状填充物质,感病品种晋薯二号薯块皮孔内的细菌形态正常,皮孔內无填充物质。  相似文献   

8.
 抗病品种的薯块单位面积上皮孔数目少,表皮角质层厚,周皮细胞层数多,皮孔组织角质化程度高。抗性不同的10个马铃薯品种自然带菌的薯块在人工诱发时,抗病品种的腐烂率显著低于来自同一田块的感病品种。9个品种的薯块用皮孔浸渍法进行人工接种后,抗病品种皮孔内细菌数量迅速减少或缓慢增多,而感病品种内则迅速增多。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抗病品种Murlur的薯块皮孔内的细菌畸形,皮孔内有大量颗粒状或块状填充物质,感病品种晋薯二号薯块皮孔内的细菌形态正常,皮孔內无填充物质。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软腐细菌从幼根侵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白菜种子置于培养皿内的滤纸上发芽。滤纸用不同浓度的洗涤与不洗涤的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ar Dye)悬浮液,离心上清液,培养基浸出液和灭菌生理盐水浸润。在25℃下培养26小时后,用细菌悬浮液处理的幼芽发病率为8-95%不等。病苗生长量为对照(用生理盐水处理)的17-80%。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指出,接种后病原细菌首先在根毛区发现,以后才在伸长区和成熟区发现大量病菌。成熟区表皮细胞与细胞交界处的细胞壁有被分解的迹象。在幼苗的导管及其附近的薄壁细胞内均发现了病原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6%和3%。在病苗组织内和幼根表面的病菌可产生微纤丝。病苗幼茎经压气处理24小时后,对其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菌可将导管的外壁与纹孔膜分解而使导管解体仅剩螺蚊加厚部分或呈网孔状。  相似文献   

10.
要诊断已受白粉菌的侵染而在外表上却未显示症状的带菌麦苗,对测定菌源量多少及预测春季病害的发生将起指导性作用。过去,对带菌麦苗主要用酒精褪色、苯胺兰液透明、甲基兰染色的方法,在镜下可以看到叶面上的白粉菌丝及分生孢子,但看不到吸器也看不到全部侵染过程。1983年1月《植病文摘》报导了用特异蛋白质专化染料染色的方法,须将叶片或叶段放入含有0.15%三氯醋酸的乙醇一氯仿混合液中(75:25v/v简称透明液,下同)于75℃下10—60分钟或置室温下过夜,然后用前一天配制的染色液(含有15%三氯醋酸水溶液和0.6%考马斯亮兰R-250的99%甲醇溶液各一份混合配  相似文献   

11.
 1926至1939年之间,Leach[6,7,8],Johnson[5],及Bonde[1,2]等曾證明幾種昆蟲與軟腐病細菌間的密切關係,因此認為防治田間昆蟲的活動將減少軟腐病細菌傳播的機會而收到減輕病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白菜品种对于软腐细菌Erwinia aroideae抗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國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品種對於軟腐细病(Erwinia aroideae(Town.) Holland)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力,過去尚无研究。這一種細菌及共同類(Er.carotovora(Jones) Holland)是弱寄生性,在寄主體上的傷口或死亡部分一般能誘致侵染。  相似文献   

13.
钙和水分在大白菜抗软腐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腐细菌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在白菜上的发展决定于品种的抗病性,软腐细菌的数量、植株年龄以及白菜叶片的分布部位,不同的组织,甚至同一张叶片的不同部位抗性均有所不同。凡是水分含量多的部位软腐扩展迅速,水分少的软腐发展慢,含水量在大白菜抗软腐细菌的扩展中具有明显作用。钙素的增加与白菜的抗软腐能力成正相关,增加钙含量可显著减轻软腐病的为害与发展,控制水分,增施钙素可提高大白菜软腐病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4.
甘藍蚜、桃蚜和棉蚜的有翅型与无翅型,均能传播大白菜病毒病,其中以甘藍蚜为最主要的传毒介体。一头带毒蚜可使80%的健苗发病;一头无毒蚜經吸毒一分钟的传病率为35%;健苗經一头有毒蚜传毒一分钟,就有10%发病。病毒系非持久性的,蚜虫一次吸毒后的传毒期限为25分钟左右。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全年中的迁飞高峯期,都是在7月下旬。証实了这时期与大白菜病毒病的流行,有极密切的关系。当年春、夏季播种的甘蓝和苤藍,尤其是晚甘蓝和晚苤蓝,是大白菜(包括冬蘿卜)苗期的初次毒源和蚜源。初步認为,能感染病毒的几种十字花科及藜科杂草,不是本病病毒和甘藍蚜的重要越夏寄主。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病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分离自吉林省主要参场的软腐病参根和厌气诱发产生软腐症状的参根的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电镜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等。结果表明,造成吉林省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种类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Dye)、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胫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atroseptica Dye)和石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aryophylli(Burkholder) Starr & Burkholder]。  相似文献   

16.
用吸附竞争试验,测定了8种细菌共10个菌株对大白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菌株 RL4在大白菜根表吸附的竞争作用。竞争菌的吸附竞争作用与它们对大白菜根表的吸附能力相一致,在等量混合接种时,只有能对大白菜根表发生吸附的7个菌株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吸附竞争能力,其中以菌株 BCE 4(RL 4是从它筛选出的抗利福平菌株)竞争最强,它也是对寄主根表吸附能力最强的菌株,其吸附竞争作用最高可达98%,不表现1∶1的数量关系。RL4和 BCE4的热杀死菌体不发生吸附竞争。发生吸附竞争的有效时间为竞争菌对根表预吸附15分钟以后,或病菌(RL4)吸附15分钟以前。  相似文献   

17.
用浸根接种法测定了国内外62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Burkholder et al.)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127个,中抗品种210个,中感品种189个,高感品种96个。粳稻发病重于籼稻,国际水稻(IR系统)品种较为抗病,而斯里兰卡水稻(BG系统)品种较为感病。用来自四个省的10个水稻菌株和2个玉米菌株(E.chrysanthemi pv.zeae)在20个水稻品种上人工接种测定,资料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水稻菌株并无致病性分化现象;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显著,玉米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从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及浙江5省7市采集的14科33种观赏植物上分离到199株软腐欧文氏杆菌菌株,44项理化性状鉴定结果:126株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简称Ecc)、7株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简称Ech)、66株介于Ecc和Ech之间的中间型(I、Ⅱ、Ⅲ、Ⅳ、V)。Ecc和中间型菌株是我国观赏植物的主要病原细菌。在本文中首次报道了竹芋科(竹芋)、苋科(千日红)两科及一些植物种:芦荟、白穗花、玉簪、黄精、富贵竹、兜兰、砂仁及饿术草是软腐欧文氏杆菌的新的寄主植物。血清学研究表明,Eca、Ecc及Ech这三个种之间不发生交叉反应,但同一个种内是可以起反应的。另外,Ecc与中间型相互之间有沉淀反应,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1963—1965年间,自全国征集34个大白菜品种材料(包括异地同种6个)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TpMV进行了抵抗能力的试验。据1964、1965两年观察结果未发现免疫品种,但不同品种对TpMV的抵抗性不同。在34个品种材料中,属于抗病的品种1个,高度感病的6~7个,其余大部属耐病或感病。大白菜抵抗TpMV能力随品种本身遗传基因的变异,各年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优势毒源种群的变异而变动。利用抗、耐类型品种,结合搞好栽培管理和防蚜措施,可以获得较好的防病效果。由于未见免疫品种,因而单纯利用品种防病将是困难的。试验证明在大白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病,随着大白菜的生长发育,发病呈上升趋势,因此在结球期前应加强防除虫媒传病及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