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研究油菜种植密度及施肥对其产量影响以得出合理的密度和施肥量.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我国整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实验统计分析的方法,精确计算出油菜种植的合理密度,并算出合理密度下的精确施肥量,提高了经济作物油菜的产量,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3.
以严格执行《仁寿县玉米栽培技术规程》为基础;实施"玉米新品种陵州987播期、密度、施肥量三因素试验",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定量得出:密度4.5万株/hm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后5~7天播种、氮磷钾总量5000kg/hm2,能够获得近8800kg/hm2以上的单产. 相似文献
4.
青贮玉米是河北省粮改饲的主要目标作物。为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选取灌水方式和施肥量作为因子进行青贮玉米试验。灌水方式设置畦灌和沟灌两个水平,施肥量设置4个水平,肥料用量在300~750 kg/hm^+2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沟灌与畦灌相比,株高和鲜重分别增加2.2%和3.6%,沟灌有利于青储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施肥量对青储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显著,施肥量600 kg/hm^+2时青储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最好,与750、450和300 kg/hm^+2施肥量水平相比,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鲜重分别增加0.11%~27.8%、4.01%~10.55%、1.1%~1.8%和3.6%~15.6%。青储玉米鲜重产量介于69.09至81.4 t/hm^+2之间。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储玉米鲜重与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沟灌、施肥量600 kg/hm^+2的处理组合有助于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因此也有助于获得较高的青储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自主组配的20个玉米新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位、倒伏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株高随密度的增加略有提高,而穗位、穗高系数却明显降低;倒伏倒折率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其中倒折率受影响最大。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株高与倒伏率、倒伏倒折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穗位、穗高系数与3个倒伏指标相关不显著;在5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密度下株高、穗位、穗高系数与3个倒伏指标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适宜镇江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和合理的种植密度。选用耐荫抗倒、耐密早熟、直立宜机收的高产品种苏豆13、徐豆25、南农47号,每个品种分别种植3个密度,比较不同品种及种植密度下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苏豆13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最高,但其株型细长易发生倒伏;徐豆25的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最低,但其茎秆粗度、百粒重最高,株型矮壮;南农47的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各因素各项指标在苏豆13和徐豆25之间,但其最终实际产量较低。根据3个品种对密度响应来看,苏豆13和徐豆25每667 m2适宜种植密度为9 000株,而南农47更耐密植,每667 m2为11 000株仍能增产,同时要做好苏豆13、南农47号的化学调控株高,增产抗倒。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就制种玉米密度对土壤水分、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在拔节期以前,低密组的土壤含水量比高密组的高;在拔节期到灌浆期,高密组的比低密组的高。在整个生育期,拔节期前土壤含水量比较高,而后逐渐降低,吐丝期达到最低,然后又逐步上升。2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制种玉米株高、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株产量产量相反;叶长、穗粗、穗粒数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叶宽、穗长、百粒重、出籽率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叶面积、茎粗、穗位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然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秃顶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8.
9.
为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德美亚12号作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按照50 000~100 000株/hm2设计了6个种植密度进行试验。在收获后测定果穗长度、玉米果穗径粗、玉米果穗行数、空秆率以及玉米产量等指标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各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经试验发现,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以及产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种植密度为7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将种植密度控制在70 000株/hm2左右,以便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设种植密度52 500株/hm2、60 000株/hm2、675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共4个处理,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明显;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棵间土壤蒸发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处理阶段耗水量和日耗水强度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相差幅度不大;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则随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蒸腾估算的不同施肥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之间的定量分配占比确定最优施肥量,是指导合理灌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该研究测定了夏玉米蒸腾量、土壤蒸发量、作物生长参数和产量,并用修正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全生育期夏玉米蒸发蒸腾量,分析了雨养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夏玉米植株蒸腾(T_c)和土壤蒸发(E)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初期,施肥量对T_c的影响不明显,E对蒸散量(ET_c)的贡献大于T_c;生长中期,施肥量越大,T_c相对较大,0肥(N1)低肥(N2)中肥(N3)高肥(N4),T_c对夏玉米蒸散量ET_c的贡献大于E;生长后期,N2处理T_c最高,N4处理最低。不同施肥量下,T_c、E整体呈现下降趋势,T_c、E对ET_c相互影响。不同施肥量夏玉米产量N3N2N4N1,N3处理比N1处理产量高16.9%、N3处理比N4处理产量高9.6%。施肥量过多或太少,都会降低夏玉米产量。适当施肥可以提高T_c在ET_c中的所占比例(N3最高,T_c/ET_c=67.53%),降低E的消耗,从而使水分消耗向增加作物产量的方向分配。 相似文献
12.
盐渍化平原区玉米产量空间变异与地形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华北平原中存在盐渍化的禹城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在获取全市范围玉米测产、地形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插值技术研究了地形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禹城市玉米产量沿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递增,与地形起伏一致.地形起伏虽然较小,但玉米产量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3,p<0.01).平面曲率与玉米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245,p<0.05),即田块的平面曲率越大,越易积聚盐分,导致玉米产量越低.地形因子对禹城市玉米产量空间变异起到12.4%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和穗肥对玉米新品种恩单803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穗肥用量为300kg/hm2是恩单803达到高产的种植密度和穗肥用量,本试验结果对玉米杂交种恩单803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分析陕北渭北地区旱地玉米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量和各旬的降水自给率的地区分异,研究不同分区典型县区旱地的降水产量积分回归函数,探讨其降水对产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不同分区玉米的最佳补充灌溉时期。 相似文献
18.
降水、灌溉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明显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玉米苗期灌溉最为关键,是保证高产的基础。在只灌溉苗水而没有其他灌溉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7、8月份降水密切相关,而与生长季节的降水总量关系不明显。除了极干旱年份(季节降雨量小于200 mm)外,随着灌溉量增加,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玉米最优灌溉制度为:干旱年份,除了苗期的1次灌溉外,在拔节和扬花期分别实施2次灌溉;常年和湿润年份,除了出苗水外,在抽穗到扬花期的8月初实施1次灌溉。3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地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之间产量最大相差20%,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在12%~19%。因此,将适宜的品种与优化的灌溉制度相结合,是提高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玉米穗长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措施,曾就某些因素(如水分、密度等)对穗长的影响进行过研究。然而,只研究单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反映出玉米穗长与某些因素的综合关系。为此,我们在单因素研究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移栽密度与穗型品种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移栽密度为主区(D1:15万穴/hm2、D2:18.75万穴/hm2、D3:22.5万穴/hm2、D4:26.25万穴/hm2、D5:30万穴/hm2、D6:33.75万穴/hm2),品种为副区(TYHZ:多穗型品种天优华占、HLY898:穗粒数兼顾型品种徽两优898、YLY900: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结果】品种类型和移栽密度对头季产量构成及周年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穗粒数兼顾型品种HLY898头季产量最高,产量因子之间协调能力强,结实率高,周年产量也最高,其次是多穗型品种TYHZ,头季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有效穗数足,头季和周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大穗型品种YLY900。大穗型品种YLY900头季群体生长速率快,穗粒数高,但是分蘖能力差,成穗率低,收获指数低,导致头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品种。移栽密度以D5处理最佳,其头季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