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荒漠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荒漠生态系统中,共报道了69个科389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寄主植物,其中,Compositae,Gramineae和Leguminosae 3个科的植物为荒漠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寄主植物的优势类群;共发表了7个属的89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Acaulospora和Glomus 属的真菌为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类群.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AM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荒漠生态系统中AM真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荒漠特有植物与特征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布于阿拉善荒漠区的16种荒漠植物(分属于8个科15个属)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6种荒漠植物花粉形态各异,尤以大小、形状、萌发器官类型、表面纹饰特征表现突出。科间差异显著,属间差异明是为,种间差异细微,说明花粉形态系非保守性状,在科、属、种间均具有分类学意义。基于荒漠植物的特殊性,本文还为荒漠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及荒漠植被与草地资源研究提供了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八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蒋进 《干旱区研究》1991,8(2):39-43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必须研究和掌握这些植物的特性。对于荒漠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则应首先研究其抗旱的性能,因为“干旱”是荒漠植物生存的限制因素。关于植物抗旱性的研究,一直是较为复杂的难题,许多学者对该问题均进行过努力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解决上述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已成为现实。本项研究就是运用现代数量分类方法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主分量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对八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的抗旱性进行排序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的物候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沙生植物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内蒙古有沙生植物48科,177属,378种,50变种,其中荒漠区的沙生植物39科,122属,213种,草原区46科,158属,309种,表现出草原区的沙生植物更为丰富。科属组成上,是以豆科、菊科、藜科、禾本科为主,蒿属、虫实属、棘豆属、黄芪属为含沙生种类较多的属。生活型从种数上虽均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其次为一、二年生草本,但灌木与半灌木在群落中常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荒漠区,成为植被的基本层片。水分生态类型较为贫乏,以旱生为主,中生占有一定比例。区系地理成分上,荒漠区以蒙古成分和戈壁成分为主,草原区以蒙古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而温带成分均具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效及其抗性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展望了丛枝菌根真菌资源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天津滨海盐碱土中VA茵根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科23种盐生植物中,有19种盐生植物被菌根真菌侵染。所调查植物的VA菌根结构类型与宿主植物类型有关,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P型菌根,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柽柳科(Tamaricaceae)等其它科植物均为A型菌根;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植物本身的特性有关;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不相关(P=0.9740,r=0.1841,n=23)。  相似文献   

8.
荒漠植物根系吸水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统 ( SPAC)的研究是当前热点之一 ,研究该连续统 ,土壤水分是联结纽带。土壤水分通过植物根系和土面蒸发进入大气从而使三者成为一连续统。植物根系吸水是把土壤中水分输送入大气的关键形式 ,搞清植物吸水模式将为认识 SPAC奠定基础。目前研究植物根系吸水模式的文章很多 ,按其研究对象来说 ,主要是农作物研究 ;按研究区域来说 ,主要为降水条件充足的区域。目前研究干旱荒漠区天然植物的根系吸水模式还没有 ,本文就此研究了中国干旱内陆荒漠区的多年生小灌木 (以苦豆子 ( Sophora alopecuroides)为例 )的根系吸水模式  相似文献   

9.
温带荒漠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荒漠大部分属温带荒漠,以干旱、风沙、盐碱、粗瘠和植被稀疏为主要特征。植物种类约有1000余种[1],其中不乏特有种和稀有植物种。与其它地区植物种类一样,随着自然生境的逆转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少种濒临灭绝状态。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为破坏,就地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流失,需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实现,而迁地保护濒危植物并开展必要的研究、种质保存和繁殖工作,协助自然界保存濒危稀有植物,并为栽培的濒危植物再转入自然生境提供科学依据、繁殖技术和苗木,则是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大豆除草剂对2种丛枝菌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ae的大豆植株盆栽钵中,按大田常规用量,施用乙草胺、丁草胺、灵达、骠马和精喹(禾灵)5种除草剂,显著减少了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和土壤中AM真菌菌丝的总量,降低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侵染率、菌丝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处理6周后,显著降低大豆植株生物量的除草剂为乙草胺和丁草胺,植株生物量前者为12.6、14.5 g,后者为12.7和15.5 g,影响较小的为精喹(禾灵)(植株生物量各为20.8、23.5 g),而对照的生物量为29.5、30.8 g;显著减少AM真菌侵染率的除草剂为丁草胺(AM真菌侵染率为17.4%、24.1%),影响较小的为乙草胺和灵达(前者为29.3%、30.7%,后者为26.3%和32.2%),而对照侵染率为78.5%、62.4%;显著降低AM真菌菌丝ALP和SDH酶活性的除草剂为丁草胺(ALP为10.2%、13.6%,SDH为13.5%、18.8%),影响较小的为乙草胺和灵达(前者ALP为15.7%、17.4%,后者为13.9%、17.8%,SDH前者为22.4%、23.5%,后者为19.8%、25.0%),而对照的ALP为47.0%、36.3%,SDH为62.7%、48.4%;此外,除草剂也使土壤中AM真菌菌丝的总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标本整理及资料查阅的方法,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部荒漠环境的短命植物,分析其种类组成、生活型特征(物候特性)和植物区系类型。结果:①研究区的短命植物种类有十字花科、禾本科、菊科、紫草科、茄科、车前科、罂粟科及牻牛儿苗科等8科21属的27种,其中十字花科有15种。新记录种有卷果涩荠、大蒜芥、蝎尾菊、偏穗雀麦、旱麦草、中亚天仙子、牻牛儿苗、垂果大蒜芥及砂蓝刺头等10种,占该区域短命植物的37%。②该区域短命植物生活史特征有夏性、冬性及春性。③该区域短命植物分别属于北温带分布、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世界分布及中亚分布,其中北温带分布及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的植物有15种,占研究区统计种类的51. 86%。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新疆南部特殊生境下的短命植物类群,为开发和保护该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及揭示短命植物对不同生态环境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藓类植物形态解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的4种1变种藓类植物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 Broth.)、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绿色流苏藓〔Crossidium squamiferum(Viv.)Jur.〕、泛生墙藓(Tortula muralis Hedw.)、泛生墙藓无芒变种(Tortula muralis var. aestiva Brid. ex Hedw.)的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刺叶墙藓叶片上部为2层细胞组成外,其他4种叶片均由1层细胞组成。所有藓类植物叶片都具有明显或粗壮的中肋,起到了支持叶片和导水的作用。茎皮部外层细胞壁不同程度加厚。生物结皮中的藓类植物表现出叶片背卷或内卷、具疣状突起、透明毛尖(泛生墙藓无芒变种除外)以及边缘细胞壁加厚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对干旱荒漠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荒漠藓类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阜康北部梭梭荒漠早春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梭梭荒漠2种植物群落早春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研究发现: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群落具有结构简单、群落优势度高、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旱生性植物占绝对优势及短生植物成为群落重要组成部分等特征。同时,二者存在以下差异:①物种多样性差异,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梭梭群落(0.74,0.08和0.81)均高于白梭梭群落(0.61, 0.06和0.77);②主要伴生种不同,前者以草本植物为主要伴生种,后者以灌木为主要伴生种;③短生物种丰富度差异分别占前者的64.7%(11种)及后者的60%(15种)。2种梭梭群落的特点与差异可能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早春适宜的水热配置、群落生境的沙土含水量、沙面稳定程度及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典型荒漠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解网袋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和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3种荒漠植物叶、茎和根的分解、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茎、根系的质量损失过程均符合指数衰减模型。经过364 d的分解,粗柄独尾草叶、粗柄独尾草根、尖喙牻牛儿苗叶、尖喙牻牛儿苗茎、尖喙牻牛儿苗根、沙漠绢蒿茎、沙漠绢蒿根的失重率分别为41.96%、81.94%、42.18%、29.32%、47.02%、20.66%和20.71%;3种植物根、茎、叶的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分解速率依次为:粗柄独尾草根>叶;尖喙牻牛儿苗根>叶>茎;沙漠绢蒿根>茎。在整个分解过程中,N和P含量总的趋势表现为释放,叶、根凋落物质量损失与初始N、P含量显著负相关,非生物因素对其分解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鼠害成因及防治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鼠类群落特征和鼠害成因的分析表明 ,该荒漠区鼠害类型可划分为 3大害区 5种危害类型 : 、山地危害区 ,长尾仓鼠 ( 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大林姬鼠 ( Apodemus speciosus)、危害类型 ( 1)和喜马拉雅旱獭 ( Marmota himalayana)危害类型( 2 )两种。 、贺兰山南麓开发区危害区 ,子午沙鼠 ( Meriones meridianus)危害类型。 、荒漠危害区 ,长耳跳鼠 ( Euchoreuteus naso)、五趾跳鼠 ( Allactaga sibirica)危害类型 ( 1)和三趾跳鼠 ( Dipus sagitta)、小毛足鼠 ( Phodopus roborovskii)、子午沙鼠 ( Meriones meridianus)危害类型 ( 2 )两种。针对 3大害区的不同危害类型 ,在防治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植物固沙灌溉制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三种灌溉方式土壤水分和植物灌溉后水分周期动态的连续测定 ,对该地区植物固沙的灌溉制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造林 ,滴灌、沟灌和畦灌地每年灌溉水量分别为 3 4 6 - 41 6 m3 /亩、894- 1 0 73 m3 /亩和 1 5 5 8-1 870 m3 /亩 ,每次灌溉后的间隔期 ,7— 8月份 5— 7天 ,其它月份 7— 1 0天灌溉一次较为合理 ,这样年植物整个生育期灌溉 2 5— 3 0水时 ,植物的生长不会受到水分的严重协迫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带的严重荒漠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位居干旱气候区的内蒙古高原中北部的荒漠草原地带 ,面临着严重荒漠化的威胁。目前已有 90 %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与沙化 ,变成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大大扩展了我国北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带 ,成为北方生态安全最危险的地区。这是多年来盲目增畜 ,超载过牧 ,滥垦乱挖的掠夺式生产经营中又加上干旱气候因素的耦合作用所造成的必然恶果。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急需采取果断措施抢救荒漠草原地带的整体生态环境。应立即实行禁牧封育 ,人畜转移 ,调整结构 ,移民扩镇。使荒漠草原地带与农牧交错地带以及城市之间建立起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植物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历经10a植物引种栽培试验表明,许多植物能通过引种驯化,在沙漠腹地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甚至能够自然更新或人工辅助更新。沙漠腹地引种植物应具有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耐风蚀、耐沙埋和较强繁殖能力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选择具有不同生理生态特性的植物类型。宜以灌木、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少量引种乔木。流沙地防风固沙植物选择灌木和半灌木,不宜采用乔木。根据植物演替和更新的特点,植物的配置既要选择先锋种又要有替代种,形成多种植物的混交林,保证防风固沙林的持续和稳定性。同时,防风固沙植物应具有生长迅速、根幅大、寿命长,能够自然更新或人工辅助更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区的锦鸡儿属 (Carahana)植物随着年龄和植丛大小 ,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通常是幼小植丛多呈聚块分布 ,中等植丛趋向于均匀分布 ,大型植丛趋向于随机分布。土壤质地与土壤水分的分配对同一群落中两种锦鸡儿之间的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