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零磁场模拟空间条件(采用双层磁屏蔽结构和线圈补偿方式相结合的大型2 6面体磁屏蔽装置,直径2 .3m ,磁强度小于2 0nT ,为地球磁强度的4×10 - 4) ,处理水稻干种子1年,从后代选育出不育株,经人工杂交和试管授粉方式进行保持系与不育株成对跟踪回交、纯化、病毒素胁迫,选育出稳定、醇香、优质不育系玉- 0 8A。玉- 0 8A田间群体不育株率10 0 % ,镜检结果不育花粉率99 82 % ,套袋自交不实率10 0 % ,花器结构好,柱头发达,外露率高,张颖角度大,花时较集中,可恢复性好,容易繁殖制种,符合国家制定的不育系标准[1,2 ] 。2 0 0 2年8月通过江苏省…  相似文献   

2.
辽优 5号杂交水稻新组合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机械化耕作栽培研究所以不育系辽盐 2 8A为母本 ,以恢复系 5 0 4 6为父本经多年南繁北育选配而成。 2 0 0 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1 1 不育系的来源辽优 5号的母本为辽盐 2 8A ,它是由优良水稻品种辽盐 2 8与胞台型不育系经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而成。1 2 恢复系的来源辽优 5号父本 5 0 4 6,是用系统法从C41 8中选育而成的恢复系。较C41 8提前 3d抽穗 ,所配组合较C41 8所配组合抽穗期早 5d左右。 5 0 4 6具有穗大粒多、花粉量大、恢复性强、米质…  相似文献   

3.
以抗除草剂核单基因隐性不育系Yu98-8A1不育株为母本,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出双抗(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核不育系Yu98-8A2.花冠、花药表型及花粉发育显微观察表明,新型不育系保持了原不育系转育受体Yu98-8A1的败育特性.棉铃虫抗性及草甘膦抗性试验暗示,Yu98-8A2既保持了原不育系Yu98-8A1的除草剂抗性,又聚合了棉铃虫抗性;PCR分子鉴定表明,Yu98-8A2聚合了Bt及EPSPS-G6基因.  相似文献   

4.
油松雌性不育系(28号无性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中的 2 8号无性系是雌性不育变异体 .为了探索不育原因 ,揭示与育性相关的分子机制 ,该实验运用RAPD技术对 2 8号雌性不育系及部分可育系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寻找与 2 8号不育系遗传背景最相近的可育系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选材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 ,5 9个 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2 36个条带 ,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 4 2个 ,占 17 8% ,证明供试油松无性系间遗传变异性较小 .用NTSYS2 0软件包进行结果分析 ,发现可育系中15号无性系与 2 8号不育系遗传距离较近 ,此组材料可用作研究油松雌性不育分子机制的对比材料 .用S37号引物从2 8号雌性不育系基因组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 75 0bp的特异DNA片段 .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水稻始穗期用云大 - 12 0水剂、赤霉素、三十烷醇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不育系Ⅱ - 32 - 8A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结果证明该不育系在喷施赤霉素后效果最好 ,能使每 6 6 7m2 产量比对照提高 4 3 16 % ,异交结实率比对照提高 2 3 0 6 % ,千粒重比对照增加 1 16 %。  相似文献   

6.
用15个粳型亲籼系分别与2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W9593S、GD-8S和2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N8819S进行了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粳型亲籼系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亲和性都较高.平均花粉育性分别为74.71%、79.21%、78.27%和84.66%,平均小穗育性分别为57.52%、72.43%、57.23%和51.86%.就花粉育性而言,粳型亲籼系与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亲和性略优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就花小穗育性而言,粳型亲籼系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亲和性略优于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IC3-5-2-1-2、IC3-11-2、IC9-9-1-1与W9593S亲和性高;IC2-1-1-3-3、IC3-5-2-1-1、G2417-2-1与GD-8S亲和性高;IC10-4、IC10-9-3-3与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亲和性高,说明粳型亲籼系与籼、粳光(温)敏核不育系还存在特异亲和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玉-1s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获得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玉-1s,该不育系具有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利用玉-1s与不同恢复系测配,杂种一代均表现出较强优势,株型紧凑,生物产量高,成穗率高,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敏不育系GB028S在山东济宁的育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2 0 0 0年在山东济宁对光敏不育系GB0 2 8S进行了种植试验 ,经对其花粉镜检和套袋自交结实率调查发现 ,8月 1日至 9月 1日内 ,GB0 2 8S花粉不育率 10 0 %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0 ,98个杂交稻组合的母本不育株率全部为 0 ,不育性稳定。在山东济宁自然条件下种植 ,GB0 2 8S没有可育期 ,可保证制种纯度 ,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8优 6 8 2 (890 8A 376 82 )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4年以该所选育的早中熟中粳不育系 890 8A为母本 ,中粳恢复系 376 8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粳新组合。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并且母本 890 8A同时通过审定。1 产量表现8优 6 82在 199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中平均产量 8.96t hm2 ,比CK19优 138增产 5 .6 2 % ,比CK2武育粳 3号增产 5 .14 % ,均达极显著水平。 1998年省区试平均 9.84t hm2 ,比CK1、CK2 分别增产 8.4 8%和 8.2 3% ,增产极显著 ,居首位。 1999年江苏省杂交中粳…  相似文献   

10.
玉优一号系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用不育系玉-08A与恢复系97-066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玉-08A于2002年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福建省种子总站于2005年引进玉优一号,2005年、2006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微粉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微粉自交保持微粉不育;与萝卜细胞质不育系萝A杂交保持不育;与细胞核显性不育系9211A杂交大部分保持微粉不育,少部分保持无微粉不育;与细胞核隐性不育系117A,S45A杂交完全恢复可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常规粳稻育种水平的提高 ,2 0世纪80年代末杂交粳稻的米质和抗性的弊病开始显露。根据米质和抗性遗传规律 ,杂交粳稻米质、抗性的改造应从亲本着手 ,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粳稻不育系。本研究 1991年选择在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中抗病性好 ,抗倒性极强 ,品质最好 ,糙米率 84 1% ,精米率73 8% ,垩白率 14 % ,垩白度 8% ,透明度 1级 ,糊化温度 7,胶稠度 93mm ,直链淀粉含量19 6%的南粳 36的姊妹系 863作为轮回亲本与六千辛A不育系进行杂交、选择、回交。经 6代连续选择和回交于 1995年稳定。1999年 9月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2 0 0 …  相似文献   

13.
为给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及杂交种的有效利用提供新途径和理论依据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普通玉米自交系 478,8112和甜玉米自交系T0 1,T0 2 及糯玉米自交系N0 1,N0 2 与 6个来自 3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测交 ,鉴定了其测交后代的育性反应及完全恢复型组合的育性稳定性 .结果表明 :不育系GDS ,C836G ,CX36B ,C736CA ,C936G在试验条件下不育性稳定 ;自交系 8112 ,478是S型不育系C836H ,CX36B的恢复系 .甜玉米自交系T0 1,T0 2 是C型不育系GDS和T型不育系C936G的恢复系 .糯玉米自交系N0 1是C型不育系C836G和S型不育系C836H ,CX36B的恢复系 ;N0 2 是C型不育系GDS和S型不育系CX36B的恢复系 ;恢复型杂交组合GDS×T0 2 杂种一代在 2 0 0 1年春、秋季育性表现有差异 ,其他组合育性表现一致 .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对新型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绵7AB-4-2与其姊妹系绵7AB-4—1进行农艺性状差异性及SSR引物上的多态性研究,并对绵7AB-4-2进行不育保持率及其与姊妹系绵7AB-4—1和其它不同来源不育材料进行测交和回交不育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绵7AB-4-2与其姊妹系7AB-4—1的农艺性状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绵7AB-4-2的可育株自交不育率可达60%以上,而姊妹系绵7AB-4—1的可育株自交不育率25%左右;与姊妹系绵7AB-4—1和其它9个不同来源的不育材料进行测交时,对同类型不育材料可保持不育率达90%以上,回交不育率在80%以上。绵7AB-4-2与姊妹系绵7AB-4-1在SSR引物a2、E10上存在条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组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 3~ 6个不同的自交系分别作轮回父本 ,与S、T、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回交 8代以上 ,配成 14个同质异核不育系 ,再与具有不同恢复基因的 8个测验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测交种 ,通过田间观察和花粉染色镜检 ,鉴定测交种的育性恢复情况。自凤 1不仅对用Mo17、玉 30、合二转育的C组同质异核不育系具有恢复性 ,而且对用Mo17、黄早四、1792、2 92和玉 30转育的T组同质异核不育系也可完全恢复。因此 ,把自凤 1用作区分C组与T组不育胞质的测验种 ,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受核背景条件影响。用BamHI、Hind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和 pBcmH3、CoxⅡ两种线粒体cDNA探针 ,对 6个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进行RFLP分析。同属C组的C、川G、类 2和类 34个不育胞质具有相同的RFLP ,但S、C、T组及正常胞质的RFLP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M58s/ 871 0 8-1”的后代进行多年育性观察和定向选择 ,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63 5s”。该不育系在宜春的不育期长达 60d以上 ,不育度达 99.9%~ 1 0 0 % ,对低温反应钝感。在可育期 ,其自交结实率达 60 %以上。用于籼粳亚种间强优势组合的选育 ,具有广亲和性、配合力强、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3类不同类型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之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类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光合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ES8-1温光敏雄性不育系的各生理指标与K2-87S-2A和3017A2个温光敏雄性不育系的变化不同。ES8-1中各物质含量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时期到单核花粉粒时期;K2-87S-2A和3017A中各物质含量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粒时期到二核花粉粒时期。由此表明,这3类温光敏不育系的雄性败育进程有所不同,ES8-1不育系的败育时间早于K2-87S-2A和3017A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特A不育系与自选的玉18恢复系配组育成特优18,属感温早籼高产迟熟杂交新组合,1994-1996年分别参加玉林地区及广西区试,产量均居第一位,适合南方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对杂合不育系G4A/新香B、G4A/Ⅱ-32B、中9A/Ⅱ-32B和新香A/Ⅱ-32B及其相应纯合不育系G4A、中9A和新香A进行了开花习性特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合不育系不仅可保持高度不育,且在一些开花习性特点上表现出比不育系较强的优势。如G4A/新香B、G4A/Ⅱ-32B和新香A/Ⅱ-32B的开花高峰均比相应纯合不育系提前1h左右。单株开花历期杂合不育系较纯合不育系长3—7d,而主穗开花天数较纯合不育系长1-2d。颖花开张时间杂合不育系较纯合不育系长0.5-1.3h。杂合不育系柱头大小与纯合不育系相近,但柱头双边外露率高,如G4A/Ⅱ-32B、新香A/Ⅱ-32B和中9A/Ⅱ-32B比相应纯合不育系高7.22,6.25和10.27个百分点。此外,杂合不育系具有柱头生活力强和开花后活力下降速度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盐粳 93 5 3 8A是江苏省盐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自育中粳新品种盐粳 93 5 3 8,与泗稻 8号A杂交转育而成的BT型不育系。该不育系 2 0 0 1年 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现场技术鉴定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盐粳 93 5 3 8A与恢复系轮回 42 2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盐优 2号 ,具有抗病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生育期适中和株叶型理想等特点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