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爱丝绸。我深深爱上了广东丝绸。整整三十三个春秋,我从种桑养蚕、收茧缫丝到经营丝绸、贸易出口,走过一条“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经历过泥泞坎坷的艰难,尝到顺畅成功的甘甜。回首往  相似文献   

2.
曾信言 《蚕学通讯》2004,24(2):44-45,57
丝绸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重庆是我国丝绸主产省市之一.但从90年代开始,重庆的丝绸产业在养蚕产茧、缫丝织绸等方面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和进步.相反,原来名列重庆之后的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在近年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蚕桑、蚕茧等丝绸工业基础资源发展方面走在了重庆的前头.因此,选好重庆丝绸产业的支撑点和发展方向,是重庆丝绸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从古代起,我国农民就开始栽桑、养蚕、缫丝,但是,多少年来,栽桑仅仅是为了采叶养蚕.养蚕也只是为了产茧缫丝.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对蚕桑生产中的副产物(包括桑皮、枝条、桑果、蚕沙、蚕蛹、茧衣、蛹衬、煮茧水等)也开展了综合利用.通过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可以变废  相似文献   

4.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蚕茧及其制成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蜀缎苏绣杭绸闻名九洲欣誉世界,换回国家需要的外汇。解放以来四川的蚕业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制定了有利于蚕桑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使得我省产茧突飞猛进,从1986年起,全省每年新栽桑7—8亿株,蚕茧以9.1%的速度增长,1989年产茧252.6万担,1990年产茧268万担,形成了“世界丝绸在中国,中国丝绸原料在四川”的局面。但我省蚕业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两低一差”,单产低,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养蚕,缫丝起源于黄帝时代,黄帝正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早在黄帝时代,通过嫘祖氏族与岷江上游蜀山氏的结合,促成了蜀山氏的饲养桑蚕到饲养家蚕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从而引发了巴蜀丝绸的起源和演进,在中国蚕桑、丝绸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古文献所传而且大量考古材料也表明中国是蚕桑、缫丝、丝绸的起源时代相符合,同时也显示嫘祖为中国蚕桑丝绸之祖。1嫘祖始蚕世所公认嫘祖,亦作累祖、絫祖、纍祖、螺祖、傫祖和雷  相似文献   

6.
婉代芬 《四川蚕业》2000,28(2):39-40
<正> 中江县地属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属中性土壤,光热条件好,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县现有20余万户蚕农养蚕,有8个乡镇产茧过5000担,12个乡镇产茧过3000担,年发种300张以上的村400余个。现有丝绸企业9家,缫丝能力4万绪,年产生丝1000吨,织绸600万米,蚕种生产能力20万张,形成了桑、蚕、种、茧、丝、绸、服装、炼染“一条龙”格局。但我县养蚕零  相似文献   

7.
正1桑叶食用开发利用意义"栽桑-养蚕-结茧-售茧-缫丝-丝绸"是我国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但随着近年来茧丝绸市场长期在低位徘徊,加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成本却逐年上升,导致传统栽桑养蚕的模式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在很多蚕区,桑园抛荒失管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打破这种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是开拓蚕桑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各地蚕区积极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吴江地处太湖之滨,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著称.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地方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拥有桑地面积5830多hm2,占总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2000年饲养蚕种17.3万张,产茧6375t,茧款收入1.24亿元.  相似文献   

9.
金琳 《蚕桑通报》1995,26(4):14-15
中国古代杀蛹贮茧史中国丝绸博物馆金琳蚕茧的干燥贮藏,主要是为了防止化蛾,损坏蚕茧,以延长缫丝时间。古代没有现代蚕茧干燥技术,只能用鲜茧缫丝,春茧收获后,即急速缫丝,每年只有几天时间,故丝少绸少,只能供王公贵族享用。长期以来蚕茧加工、贮藏技术一直是制约...  相似文献   

10.
印桂庆 《广西蚕业》2005,42(4):67-67
近几年,室外大棚省力化养蚕普及较快,对缓解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室外蚕蝇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故大棚养蚕蝇蛆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据笔在蚕桑重镇射阳县特佣镇调查,2005年春蚕期,家蚕蝇蛆病发生危害率一般在7%~13%,严重户达30%~40%。蝇蛆对蚕的危害与在蚕体内的寄生数量有关,一条蚕体上被寄生的蛆愈多,则死亡就愈快,死后的尸体变黑腐烂。成熟的蛆,穿破蚕体壁而脱出,如蚕已结茧则破茧层脱出,或为蛆孔茧,不能缫丝。如茧层厚,蛆体不能咬破茧层,则成锁蛆茧,缫丝时断头多;若蚕因蛆死于茧内,则成污染茧(烂茧),亦不能缫丝,对茧质影响很大,下面介绍蝇蛆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8,35(1):16-18
我国茧丝绸行业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丝绸是我国的国宝。进入80年代,特别在改革开发以来,我区的茧丝绸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中途虽有起有落,但波动不很大,到了1994年最鼎盛,桑园面积已超1.5万公顷,养蚕78万多张,年产茧1.8万多吨,兴建了缫丝(织绸)厂30多家,  相似文献   

12.
<正> 武胜县量个丘陵大县,“八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蚕桑丝绸业得到迅猛发展。1995年,全县有桑树500余万株,丝绸厂7个,缫丝能力达33270绪,比1991年增加250%,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个;乡镇企业6个。同时还建成了蚕种场,分设了蚕茧公司。已形成从制种、养蚕、收茧、缫丝、织绸、眼装加工等系列生产经营能力。丝绸行业年创产值约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0%,年交税金占全县工商税收的50%,就业人员约占全县企业职工人数的1/3,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 但从1993年起,该县丝绸行业效益逐步滑坡,至1996年2月,累计亏损高达4219.4万元,占企业总资产的25%,亏损面达100%。目前,全县已有4个丝绸厂资不抵债。究其原因,主要是80年代以来,丝绸在外贸市场上看好,丝绸行业更受青睐,竞相扩规  相似文献   

13.
蚕桑丝绸历来是我市工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市现有投产桑7亿株,年养蚕100万张,产茧2万吨(40万担).缫丝能力达到17万绪,年产生丝3300吨,丝织品4000万米,年工业总产值10亿元,税利8000万元左右,最高年创汇5000多万美元.近年来,丝绸市场行情欠佳,丝绸工业企业产值、产量、效益大幅度下降,蚕茧价格降低.同时,蚕用物资价格上涨,养蚕成本增加,单张产值下降,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比较而言养蚕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 4700年前,我国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制成精美华贵的服装,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为人类增添了美的享受。人们赞誉丝绸为“纤维皇后”,认为丝绸是难得的一种珍品。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即丝绸国的意思),当时的西方人难以想象世界上竟有如  相似文献   

15.
<正> 蚕茧收烘是丝绸工业的基础环节,茧站是丝绢工业原料采集和初加工的专业经济机构。了解茧站的起源与发展,明确茧站的性质、地位、特点和任务,对搞好茧站管理,更好地为蚕农、为工厂、为出口创汇服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茧站的起源与发展 1.茧站是伴随工厂化缫丝生产而兴起的。机械化缫丝生产工厂的兴起,要求作为缫丝原料的蚕茧,既能满足常年生产的需要,又能满足缫丝工艺技术的要求。因此,缫丝厂就  相似文献   

16.
不良茧是次茧和下茧的统称,包括双宫茧、柴印茧、黄斑茧、畸形茧、绵茧、薄茧、穿头茧、多层茧、红斑茧、蝇蛆茧等。次茧,指表面缺点较轻,但解舒不良,可以缫制低级丝,下茧指茧表面有严重缺点,不能用来缫丝。在生产中,如果忽视养蚕后期上蔟工作,不良茧就会增加,直接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而且给缫丝企业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就不良茧的形成与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余惠岚  詹成波 《蚕学通讯》2001,21(1):54-55,59
1 建国以来蚕业取得的成就据市、县 (市 )文物考证 ,成都栽桑养蚕的历史至少有 50 0 0年以上。建国以来桑、蚕、茧、丝、绸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巨大贡献。但我市蚕桑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过程。历史最高年1 994年有 1 1个县 (市 )、1 2 3个乡 (镇 )栽桑养蚕 ,全市有桑树 2 .8亿株 ,养蚕 1 3.8万 (盒 ) ,生产蚕茧 3,6 88吨 ,农民养蚕收入 4,0 0 0余万元 ,有 2座年生产 2 0万张的蚕种场 ,丝绸加工缫丝、织绸、印染、绢纺、成衣誉遐尔 ,“蜀绣”更是驰名海内外 ,配套加工能力和蚕桑科技力量 ,出口丝绸产品历来…  相似文献   

18.
<正> 1995年丝绸行业走入困境以来,各地先后探索了多种走出困境的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省县结合的模式(三台县模式)运作情况论述于后。 1 三台县丝绸行业形势分析 三台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历史,其地理、气候条件宜桑宜蚕,蚕茧资源十分丰富。80年代末、90年代初,蚕茧生产、丝绸工业具有相当规模,桑、蚕、种、茧、丝、绢  相似文献   

19.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劳动人民伟大发明之一,公元前2世纪已向外输出丝绸而闻名中外,当时,希腊和罗马称中国为塞里斯(Seres),即丝国之意.建国以来,蚕丝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70年产茧12万吨(240万担),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十三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20.
高效优质养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目前国际丝绸行情的变化,我国茧丝行业跌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蚕茧品质全面下降,上茧率低,出丝率低,好茧甚少,大量劣质蚕茧充斥市场。由于劣质茧缫不出好丝,织不出好绸,因此名牌丝绸产品做不出,低档丝绸产品压库,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使丝绸全行业亏损。要改变这一严重情况,除了在政策上进行调控外,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产自救。从国际市场看,优质茧、丝、绸还是有出路的,所以只有采用高效、优质的养蚕技术,使蚕桑具有竞争力才是出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优质的原料茧,除了管好桑,为养蚕提供充足的优良饲料外,本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