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社会和自然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天人合一”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由人来完成。只有通过教育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战胜自我,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大系统内谋求有效发展,实现提高人类生存质量这一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污染,使整个生态系统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以较少的消耗换取较大的效益;根据生态学原理,实行传统农作技术精华与现代科学新技术有机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实施IPM战略和自然防灾措施,已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此事不仅关系到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与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发展密切相关。鉴此,笔者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试就生态学的观点,在发展效益农业、商品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3.
山东新石器时代农业试论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何德亮 《农业考古》2004,(3):58-69,F003,F004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它使人类完全摆脱了依赖自然的被动局面,由消极适应自然转向积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光辉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从发明了农业,人类社会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人地关系,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程度,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反作用。(1)只要是人,必需生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其生存、发展必定受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自然条件不仅影响人类生产活动,也影响人类的社会关系、政治组织及其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但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美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新考古学。其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他们将人类社会的研究分成三个层次: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通过环境分…  相似文献   

5.
从"天人合一"世界观的视角,论证生态旅游觉醒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认为在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失衡的尖锐冲突中,只有"天人合一"思想成为解决人类面临困境的思想钥匙,它把人和自然界摆在同一层面,崇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并主张以平等眼光、敬畏的态度善待自然万物。  相似文献   

6.
马乾坤 《甘肃农业》2011,(10):29-30
目前我国草原面积严重退化,质量不断下降,已经威胁到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其主要原因就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作者从草原变迁与退化困境、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影响方面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爱勤 《河南农业》2009,(10):53-53
水使人类生生不息。水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水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没有水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人类。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几百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整个社会是真正发展了,还是退步了,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如果考虑资源的损失,环境的破坏,人就应该对自身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新进行评价和审视,即面对新世纪应该树立一个全新的、现代的、理性的社会发展观.一、倡导伦理的自然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坚信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人类改造和征服的对象.人是自然的主人,让自然为人类造福是人类的伟大业绩,屈服自然是人类动物性和奴隶性的表现,改造自然的英雄则倍受赞扬.于是便逐渐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人统治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处处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傲慢与不敬,甚至产生出人为的强制自然的种种猜想,不承认大自然的偶然的自发力量,如果承认的话也认为靠人的力量完全可以制服自然.人们从未想到改造自然的壮举,竟会使大自然失去应有的承受力和生态体系的稳定性,以致使人类最终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总和,其引领旅游业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秀山县既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人文资源基础,也有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分析秀山县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经营构想,以实现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人口问题“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人口总和。在这个总体中,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口问题是决定和限制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基本因素。只有人口、自然、社会过程相协调,才能使人口社会经济朝优化方向发展,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在人口与自然关系协调的基础上,才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一、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惟一选择 人类为求自身的生存,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产生、发展与壮大了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人类与自然已由早期的“单向性”服从,转变成现今这种“对抗性”关系,并呈加速发展势态.由于农业产业对自然资源的密切依赖与过分占用,使人类在农业领域中与自然的关系尤为紧张、突出.……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得以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就大气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和有害气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作以浅说: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趋于现代化的发展,人类所处的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业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有害物质气体超出自然系统的调节功能,就会使人类和生物受害.  相似文献   

14.
气候公正是基于平等的可持续发展。从人际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层面上讲,人的行动应当遵循自由的平等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这种状态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达到平等和可持续性发展二者兼顾。坚持气候公正,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战略包括经济活动的低碳模式和提高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减排和适应。建立整体性的财政资助和技术转让国际框架是应对气候变化当务之急。为了全球安全,发达国家需要在切断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方面做出表率,并对发展中国家向可持续人类发展的转型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张莹 《河南农业》2006,(3):41-41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对此,我国儒家和道家的伦理思想,曾对人类与生态环境有过积极的描述和倡导。但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征服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已遭到破坏,特别是当代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工业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渣、废气)和城市居民的垃圾、生活污水转向郊区农村,使水质、土壤、大气受到污染。特别是一些工业区和城郊结合部的农村,环境污染日趋加重。上世纪60年代以后,乡村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的增加,使农业环境污染更趋广泛与加重;…  相似文献   

16.
工具与中国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工具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郑州大学王星光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成果。农业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农业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人们长期采集经验的积累,人...  相似文献   

1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强调以人和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投资政策、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以自然养自然水资源短缺和相关的水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面对水资源短缺和相关的水问题 ,路线和方法层出不穷 ,各有千秋。本文提出“以自然养自然”的思想 ,借以面对水问题。人类社会的水资源短缺以及相关的水问题 ,完全是人类社会在自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自己导演的 ,这不仅仅只是导致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 ,而切还因此导致了生态危机。究其根本原因 ,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人类将自己独立于自然之上和自然之外 ,从而导致了在面对自然资源的时候 ,所采取的居高临下 ,唯我所取、为我所用的具有掠夺性…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可特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90年代以来,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有的已付诸实施。我国也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广东省土地资源有限,人口数量众多,又处于从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当前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20.
乌兰 《甘肃农业》2006,(7):155-156
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利用及向大自然肆无忌惮排放各种污染物,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从而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人类必须清醒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整体。坚持人和自然平等前提下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并且以此为目标,采取措施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