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格尔旗苜蓿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栽培的紫花苜蓿地方品种之一。本文主要做了准格尔旗苜蓿的品种比较试验,多点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着重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岗地白浆土种植苜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岗地白浆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试验,探讨了适于白浆土上种植苜蓿的土壤耕作、品种选择、播种时期、苗期和生长期管理。结果表明:白浆土地种植苜蓿品种为肇东苜蓿,播种时期为春节,播深在1.5cm左右,播前精细整地,播后及时镇压。  相似文献   

3.
苜蓿的秋眠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与苜蓿的耐寒力和生产特性有直接的关系,是苜蓿引种、生态区域及选择最佳种植期的理论依据,决定着引种成功与否。1苜蓿的秋眠性苜蓿的秋眠性实际上是高纬度地区,秋季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而导致的苜蓿形态和生产力发生的一种变化。现在美国已把苜蓿的秋眠性作为苜蓿品种鉴定的一个必测指标,秋眠性等级也是描述苜蓿特性的第一指标。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生长期的长短和抗寒能力,把苜蓿分成了9个秋眠级水平。具体地说:秋眠级为1的品种休眠性最强,表示其抗寒能力最强,而秋眠级为9的品种,无休眠…  相似文献   

4.
美国引进苜蓿品种半湿润区栽培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苜蓿王、菲尔兹苜蓿、金字塔苜蓿、里奥苜蓿、辛普劳2000苜蓿、诺瓦苜蓿、霍普兰德苜蓿、多叶苜蓿、大叶苜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9个优良苜蓿品种,其中有8个苜蓿品种属于美国拟于近几年内投放亚洲市场的新品种。以国产优良苜蓿品种中兰1号为对照,2002-2004年在兰州半干旱地区、张掖干旱地区区域试验后,于2008年开始在半湿润区天水继续开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9个美国苜蓿品种,在半湿润区天水均能正常生长生活,完成生育周期的全过程,无异常表现,未发现病虫害侵染;通过对其生育期观察记载、营养成分、生长速度、茎叶比等指标测定分析得出,菲尔兹苜蓿日生长量最高,为1.47 cm/d,茎叶比较小,为0.7,叶片丰富,出苗早,种子成熟早;苜蓿王日生长量为1.39 cm/d,粗蛋白含量在引进品种中最高,为17.57%;中兰1号日生长量其次,为1.22 cm/d,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58%;鲜草产量兰州点在20 001.0~69 196.5 kg/hm2,天水点在29 214.6~125 642.8 kg/hm2,相比较鲜草产量天水点比兰州点高46.1%~81.6%。各指标综合评价得出,菲尔兹苜蓿、苜蓿王、多叶苜蓿和对照中兰1号苜蓿是相对优良品种,建议在我国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区,可作为推广种植品种,北方类似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12个引进苜蓿品种适应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善  常根柱  周学辉  路远 《草业科学》2011,28(8):1479-1484
摘要:苜蓿王、菲尔兹、金字塔、里奥、辛普劳2000、诺瓦、霍普兰德、多叶苜蓿、大叶苜蓿、Spreador 3、Pick3006和Pick8925是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的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以国产中兰1号为对照品种,2003年在半干旱区兰州开展引种试验;2008年在半湿润区天水甘谷继续开展适应性试验,同时对营养成分和抗旱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引进的12个苜蓿品种,在半干旱、半湿润区均能正常生长,完成生育周期的全过程,无异常表现,未发现病虫害侵染。各项试验得出,苜蓿王的抗旱性强,鲜草产量在兰州平均达54 207.00 kg/hm2,在甘谷平均达82 883.65 kg/hm2;Pick3006农艺性状仅次于苜蓿王;Spreador 3具叶大、杆中实、抗倒伏等优良特性;对照中兰1号具优质、高产、抗旱特点;建议这4个苜蓿品种在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对栽培5年的13个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种植5年的13个不同苜蓿品种在生产状况上表现较好的为石河子、甘农二号、杂黄、多叶、甘农一号,这5个苜蓿品种可适当延长利用年限,提高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科学院开展的"苜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解决苜蓿产量低、效益低、品种单一、栽培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市农牧科学院选择有代表性的规模种植基地进行苜蓿科学栽培技术指导与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 苜蓿(Medicago Sativa)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北方最主要的当家草种。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效益,乃是苜蓿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地区苜蓿生产中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植行距过大、管理粗放、产草量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摸索一套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栽培技术措施,我们于1987~1989年开展不同品种苜蓿高产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本所草圃进行。地处北纬41°33′,东经120°27′,海拔168米,年平均气温8.4℃,年降水量约360毫米,无霜期158天。  相似文献   

9.
立足张掖市发展苜蓿产业的自然禀赋,在全面分析制约苜蓿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紫花苜蓿丰产性栽培与机械化收获加工等关键技术环节控制是苜蓿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因地制宜地采取土地选择整理、品种选择与种子精选处理、适期精量科学播种、水肥调控与病虫杂草防控、适期适度刈割与机械化收获、饲料化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控制,从而实现苜蓿高产、优质、安全和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苜蓿栽培利用技术研究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7,26(1):178-186
我国近代苜蓿栽培利用技术研究特点是在传统苜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试验科学理论与技术,在品种类型之特性、引种驯化、种植栽培、加工贮藏和饲喂利用等方面构建形成了苜蓿栽培学框架。本研究采用文献考证法,在收集查阅近代文献的基础上,开展文献的整理排比、甄别考证和爬梳剔抉,并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表明,在近代我国苜蓿引种试验广泛,从东北、华东、西北乃至南方均进行了苜蓿的适应性观察研究,同时也对苜蓿栽培生物学、干草与青贮调制技术及饲喂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民国时期,中美农业科技考察团对我国畜牧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发展以苜蓿为主的饲料作物种植提出了建议。在近代,苜蓿与其他作物一样,其西方科学技术乃至本土试验研究成果已得到了快速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基于PAID4.0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面向对象的VB6.0程序语言,辅助以InterDev、Asp、HTML语言,Dream Weaver网页制作工具,SQL Server后台数据库管理,以北京地区的地理环境、水土、气候等生产条件为主要依据,将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化过程所需的知识库、模型库和逻辑推理机有机结合,贯穿了苜蓿适宜品种与播期选择、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适宜刈割时期预测、草产品质量评价等苜蓿产业化过程的所有环节,构建并完成了在单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科学实用的北京地区苜蓿栽培管理专家系统,为北京地区的苜蓿种植户和企业等用户实时查询和掌握科学的苜蓿栽培管理知识与技术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准格尔旗牧草种子公司创立于1975年,座落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镇。该公司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本公司主要以销售准格尔苜蓿、准格尔草木樨(岩黄芪属)为大宗,还有(锦鸡儿属)柠条、(黄芪属)沙打旺等。 该旗境内年产各类草籽250万公斤,并有准格尔苜蓉种子基地10万亩,准格尔黄花草木樨种子基  相似文献   

13.
影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诸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紫花苜蓿因其产量高、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好、营养成分均衡、生物固氮能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品种选择的正确与否,种植管理措施的是否得当,收获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苜蓿的品质和产量。针对上述影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的关键因素就苜蓿秋眠性与品种选择、苜蓿水肥需求与田间管理、刈割制度与生产潜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北方农区栽培牧草品种比较及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于2000-2001年进行了36种牧草的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试验,间比淘汰,筛选出13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草原1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苜蓿、俄罗斯苜蓿、公农1号苜蓿、科学院苜蓿、龙牧2号沙打旺、苦草、白花草木樨),2种禾本科(林肯无芒雀麦、公农无芒雀麦)和1种蓼科(杂交酸模)牧草。结果表明:16种牧草适应北方春早春寒气候,抗旱耐寒能力强,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达6134.0kg/hm^2。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吉林省建立人工草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5.
甘南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甘南州合作市综合实验场,对三个紫花苜蓿品种(陇东苜蓿、阿尔冈金、金皇后)进行了传统种植和“膜侧栽培“阿尔冈金苜蓿的引种试验.经过四年的田间观测结果表明,三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抗寒、耐病虫害能力强,适宜在甘南高寒牧区及类似气候条件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引进超级七号、游客、苜蓿王、阿尔岗金、四季旺共5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在赣南进行栽培试验及种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所引进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在试验地里较好生长,且产量高、品质好,未发生生物学变异;经比较,5个品种中苜蓿王的鲜草产量、越夏率最高,可作为示范推广种植的首选品种;不同土壤处理间(A组基肥+石灰、B组基肥+猪粪、C组基肥)中C处理的鲜草产量最低,且与A、B处理的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而A、B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外10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时间、不同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研究其对抗寒能力的影响。并结合越冬率分析10个苜蓿品种抗寒能力的强弱:草原二号和龙牧803为高抗寒品种;敖汉苜蓿、肇东苜蓿、准格尔苜蓿、金皇后和润布勒苜蓿为中等抗寒品种;德宝和爱菲尼特为低抗寒品种;而Euver苜蓿抗寒能力最差,为极低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牧草品种、栽培措施以及水地种植饲用作物的产草量与经济效益进行的3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引进的美国苜蓿王比本地苜蓿产草量可提高30%以上;将农业上的地膜种植技术引入山地种草,可使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当年产草量提高30.7%;水地种植饲用玉米与传统粮作玉米相比,每公顷年产值可提高4092元和(29.3%)。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生物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对不同苜蓿品种的茎、叶及总生物量生长动态的研究表明,在一个生育期内,苜蓿的茎、叶及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在该试验条件下,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的生物量积累潜力不同,中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生物量积累的潜力最大,其次为低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高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生物量积累的潜力最小;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高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大于低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20.
10个苜蓿品种产草量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久,经济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苜蓿的品种资源非常丰富,1980年8月,我们从田间试验的175份材料(国内74份,国外101份)中选出表现较优的10个品种秋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