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云南省230户蜂农的实地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养蜂的生产行为,并运用模型分析方法中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养蜂农户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蜂农的养蜂意愿受放蜂收益、技术采用、养蜂方式、市场环境等4大类因素的影响。蜂农的收入水平越高,其养蜂意愿越强。定地+小转地、小转地、大转地放蜂方式与定地相比,对养蜂意愿具有一定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烟草田化学药剂使用,提高烟叶品质等级,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因素为放蜂次数,共4次放蜂,设置50目防虫网笼罩的小棚4个,每棚单株接烟蚜量为100头,并放入1块烟蚜茧蜂蜂卡,调查放蜂次数对烟蚜数量、僵蚜数量、虫口减退率的影响,明确最佳放蜂次数.结果表明: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1~2次放蜂的单株烟蚜数量持续增加,3~...  相似文献   

3.
对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蚜量较低的条件下,采用逐次(3次以上)放蜂的方法散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可有效地控制烟蚜种群的增长.对放蜂防治田、常规施药田和不施药烟田的烟蚜数量调查结果表明,散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药田的防治效果相当.对放蜂区和常规施药防治区内烟农施用杀虫剂情况的调查表明,在放蜂区施用杀虫剂的平均次数为1.83次,而常规施药防治区为3.05次,放蜂区的施药次数比常规防治区减少40%.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伊犁河谷树上干杏授粉率低、坐果少、产量普遍较低的问题,引进壁蜂开展树上干杏壁蜂授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放蜂后5 d内绝大部分成蜂破茧出巢,出蜂率在72% 以上,在树上干杏初花期前5 d释放壁蜂效果好.使用芦苇管且管径在7~8 mm,同时在壁蜂释放后至树上干杏整个开花期,保证巢箱前小土坑内土壤湿润,可大大提高壁蜂回...  相似文献   

5.
烟蚜茧蜂控制工厂化蔬菜桃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蚜茧蜂控制工厂化蔬菜挑蚜,进行了放蜂量、放蜂时期、放蜂次数以及控蚜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烟蚜茧蜂控制温室桃蚜放蜂量(蜂蚜比)在桃蚜发生初期以1:200为宜,连续多次放蜂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温室黄瓜桃蚜发生初期,每隔5d释放1次,连续7次释放烟蚜茧蜂,有效控制期可达50d。  相似文献   

6.
介绍沾化冬枣花期管理技术,包括养根壮树、提高树体营养、精细夏剪、节约树体营养、花期喷清水、花期喷九二○和微肥、花期放蜂、花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冬枣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枣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选育优种、嫁接繁殖、混种造林、加强土肥水管理、花期喷大枣保花保果复合剂、花期喷水、环剥、枣园放蜂、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提高大枣产量的措施,以期为大枣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施放赤眼蜂长效蜂卡防治玉米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发育进度不同的赤眼蜂寄生卵,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配制成长效蜂卡。分别在玉米螟化蛹15%和20%时向后推10d,进行第一次放蜂,并与常规放蜂方法进行比较,调查记载田间防治效果。1992年试验结果如下:长效蜂卡四种处理的田间卵寄生率77.6%-86.2%;被害株率24.0%-40.0%;蛀孔总数14.0%-42.0%;百株遗留虫量2-12头。常规放蜂方法处理区的田间卵寄生率为77.7%;被害株率42.  相似文献   

9.
刘鑫 《农技服务》1994,(8):28-29
<正> 目前我国养蜂除山区的“中蜂”外,西蜂多为流动的转地养蜂。哪里有花就到哪里放养。这种大规模的转地养蜂日益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远距离的转支费和生活开支猛增;蜂产品价格不稳定,蜜蜂病害的严重交叉传染;蜂种退化等等。遇到好年成有盈余.遇到灾年回家路费都困难。根据当前农村形势,在农民不离开责任田的情况下.发展小规模的定地养蜂是可行的。它投资少,不占耕地,不占主要劳力,有花的地方就可以养蜂。  相似文献   

10.
花期低温霜冻是李树生产中的自然灾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四川产区李树花期低温霜冻危害症状及发生原因,研究提出选用抗寒品种、科学建园、延迟花期、补充营养、增强树势、冻害后人工授粉或放蜂授粉等措施,以避开或减轻李树花期低温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最佳蜂种,提高赤眼蜂的防治效果,采用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在玉米田放蜂4次,并通过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玉米植株各个部位危害程度和产量损失评估指标进行比较,来研究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最高达92.1%,松毛虫赤眼蜂为65.2%,螟黄赤眼蜂为56.3%。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最佳防治蜂种为松毛虫赤眼蜂,4次放蜂可有效提高赤眼蜂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蜜蜂辅助授粉对新疆扁桃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蜜蜂辅助授粉提高新疆扁桃的坐果率.[方法]以不放蜜蜂扁桃园为对照(CK),通过对扁桃园花期蜜蜂的放蜂量、放蜂时间和蜜蜂的传粉距离的比较研究.[结果]①放蜂量越大,扁桃的坐果率越高,花蕾露红期放蜂量为1箱/1 334 m2(2亩)时效果最宜,扁桃坐果率比对照提高了7.47倍,差异显著;②蜜蜂是沿花行进行采蜜的,距蜂箱越远扁桃坐果率越低,蜜蜂的传粉距离在100 m左右.[结论]新疆扁桃园放蜂可显著提高扁桃的坐果率,在扁桃花蕾露红期放蜂,放蜂量不少于1箱/1 334 m2(2亩),且每隔100 m摆放蜂箱.  相似文献   

13.
介绍2种繁殖菜蛾绒茧蜂 Apanteles plutellae 的方法.以灯管繁蜂优于大棚繁蜂,其寄生率比大棚繁蜂高1倍多:田间3次放蜂,以第1次效果较好,寄生率达44%,与自然寄生率相同;在8℃下贮藏蜂茧的时间以15d 左右较适合,羽化率达86%.  相似文献   

14.
果树花期霜冻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善宇 《农技服务》2011,28(9):1315-1315
从选好园址、加强树体越冬保护、喷施生长调节剂、增施肥料、熏烟防霜、花期放蜂,人工授粉、药肥预防控制法、已受冻果树的处理等方面总结了果树花期霜冻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更好地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进一步明确不同散放次数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方法]从不同烟蚜茧蜂散放次数对烟蚜的控制、防治效果以及烟叶田间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散放次数对烟蚜的控制效果表明,多次散放及提早散放烟蚜茧蜂僵蚜,有利于茧蜂早期繁殖,对烟蚜种群控制相对较好。在药剂防治与放蜂防治烟蚜的效果对比中,蚜茧蜂对烟蚜在长期作用和防治稳定性方面对烟蚜有明显效果,且在放蜂总量一定条件下,以3次放蜂处理防效表现最好,稳定性强,田间调查表明,烟叶破损率和烤后经济收益表现均以3次放蜂处理最佳。[结论]烟蚜茧蜂作为重要的烟叶绿色防控手段,在确保烟叶品质和促进烟农增收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防治烟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通过人工繁殖和释放烟蚜茧蜂对防治烟蚜应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温室小棚培养烟蚜茧蜂,烟蚜茧蜂的繁殖速度快,能满足大田散放烟蚜茧蜂数量的需要;放蜂7、14、28 d后处理Ⅰ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处理Ⅱ和处理Ⅲ的45.5%和42.8%、31.6%和22.0%、39.2%和5.7%;放蜂7 d后平均防效为32.0%,随后防效逐渐上升,放蜂35 d后平均防治效果达83.0%。这说明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是一种十分稳定、有效的方法,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蜂种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五种赤眼蜂接种大豆食心虫卵,筛选优势蜂种。用采自广东、北京,吉林和黑龙江的螟黄赤眼蜂进行田间罩笼寄生大豆食心虫的效果比较试验,以及用当地螟黄赤眼蜂进行不同放蜂量的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为寄生大豆食心虫的优势蜂种,并且当地蜂种的防治效果优于外地蜂种的防治效果,地理相近的蜂种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亩放蜂量3万头以上为宜。每亩放四点,防治效果在60~7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对蜂农固定观察点的连续跟踪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养蜂的生产行为,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蜂农养蜂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蜂农户多为从业时间较长的中老年男性,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农户家庭养蜂存在"定地"、"定地+小转地"、"小转地"、"大转地"4种放蜂方式,蜂群饲养规模不大,养蜂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蜂产品而不重视授粉服务,养蜂比较收益偏低,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偏低;放蜂方式、遭遇灾害事故状况、收益水平、获取养蜂技术情况与组织化程度对蜂农从事养蜂生产的意愿有显著性影响。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大力推广蜜蜂授粉、发展现代养蜂业、尽快出台养蜂业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桃蚜茧蜂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桃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大量繁殖及大棚应用技术.结果表明,(24±1)℃条件下,在盆栽萝卜植株上,1头成桃蚜(Myzus persicae)经10d可繁殖270头蚜虫,每头雌蜂平均产卵160~200粒,平均寄生桃蚜130.4头,可获得僵蚜102.1~141.6头,收集的僵蚜经低温处理后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桃蚜茧蜂的大量繁殖采用5室繁蜂法,每10d理论上可生产蚜茧蜂近万头,用于繁蜂的萝卜每株可获得僵蚜657~1895头,平均每株1182.6头.大棚释放蚜茧蜂后,寄生率从放蜂前的0.05%上升到97.3%,平均每株蚜量从放蜂前的36.7头下降到1.36头,有蚜株率从放蜂前的34%下降到7%,基本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固原市原州区设施果树发展起步较晚,积累的放蜂经验不足,导致坐果率不高。为此,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黑城镇姚堡设施种植园区、头营镇马园设施种植园区开展了设施果树花期放蜂试验示范,有效地克服了这一难题,建议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