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网箱、水泥池和池塘分别培育半咸水繁殖的河蟹大眼幼体至Ⅲ期仔蟹,以水草为隐蔽物、新鲜鱼、韪等肉糜为主要食物,保持良好水质;采取上述技术措施,网箱内培育的仔蟹成活率为75%、水泥池达86%、池塘为40.5%。  相似文献   

2.
3.
4.
河蟹仔蟹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是盐度不适,全淡水环境不利于蟹幼体对渗透压的调节。本试验用08%盐度人工海水培育幼体,其期仔蟹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4倍。人工海水配方中的Mg2 浓度宜选400mgL左右。  相似文献   

5.
梁志彬 《农家致富》2007,(24):40-41
2005年,江苏省海门市货隆镇利用废沟塘以及低洼地改造了近百亩的河蟹养殖场。去年秋播再次改造后,共设大眼幼体设施培育池17只,蓄水池10只,共投放大眼幼体300公斤。通过利用大棚温床的光、热、水、气、溶氧、pH值、投饵、施肥等人工可控条件.达到了1年培育3茬“大眼幼体”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取室内小型试验和温棚培育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密度对育成V期幼蟹存活率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Ⅴ期幼蟹存活率随大眼幼体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即幼蟹存活率与大眼幼体密度呈负相关。室内小型试验条件下大眼幼体的适宜密度为8~12只/L,Ⅴ期幼蟹存活率达43%以上,温棚培育池中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应低于3818只/m2。  相似文献   

7.
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长江野生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是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效果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系统比较了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养成的扣蟹(蟹种)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成蟹平均体重及规格分布。结果显示:(1)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野生群体中后期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雄蟹在5-6月和7-8月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雌蟹在8-9月WGR和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2)尽管野生群体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P0.05),但成活率略低于人工繁育群体,故两群体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P0.05)。(3)就最终成蟹规格分布而言,野生群体大规格雄蟹(体重≥175 g)和雌蟹(体重≥125 g)比例多于人工繁育群体,而中等规格雄蟹(体重125~174.9 g)和雌蟹(体重100~124.9 g)的比例低于人工繁育群体。因此,长江水系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优于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可以进一步发掘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8.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sou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大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2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sou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sou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体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9.
张树林  邢克智  杨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08-4310
配制不同浓度的Mg2+、Ca2+溶液培育幼蟹,研究Mg2+、Ca2+对大眼幼体育成Ⅲ期仔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用水中的Ca2+、Mg2+含量及Mg2+/Ca2+(R)必须达到一定范围,才能使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其中Mg2+含量在300~500 mg/L,Ca2+含量在100~200 mg/L,R=3时,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Ⅲ期仔蟹的成活率为28%~48%,Ⅲ期仔蟹的体重平均达到54.88 mg。  相似文献   

10.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sou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大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2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sou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sou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体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经55.244 mGy的低剂量中子刺激后,体内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体重增长动态。结果表明,扣蟹处理与对照(未进行低剂量中子刺激)相比,巯基(-SH含量)、谷胱甘肽含量(G-SH)、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Hyp)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自由基和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则极显著下降(P<0.01),蟹壳颜色较深;幼蟹体重亦明显增加。表明低剂量中子刺激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对培育大规格扣蟹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经55.244~73.659 mGy的小剂量中子刺激后,不同养殖时期生化指标变化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扣蟹处理与对照相比巯基(-SH)含量提高14.05%~23.59%、蛋白质含量增高2.33%~24.09%,羟脯氨酸(Hyp)增加,碱性磷酸酶(AKP)降低,蟹壳颜色较深;且1龄蟹的抗逆能力增强,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性早熟幼蟹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光照颜色的行为反应,探究蟹类颜色视觉的特征,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蓝光(波长446493 nm)、绿光(波长502493 nm)、绿光(波长502579 nm)、黄光(波长586579 nm)、黄光(波长586600 nm)、红光(波长620600 nm)、红光(波长620644 nm)、白光(波长440644 nm)、白光(波长440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Ⅴ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在蓝光下的分布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光照组(P<0.01),各期幼体在绿光下的分布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光照组;在室外土池中,采用容积为1 L的捕苗器,在蓝光下捕获大眼幼体的数量最多,为1097尾,极显著高于白光组(253尾)、红光组(121尾)和黄光组(35尾)(P<0.01),显著高于绿光组(629尾)(P<0.05);24 h内各光色组中仔蟹的昼夜摄食量结果显示,各组仔蟹的日摄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天摄食量平均值高于夜晚,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光色对中华绒螯蟹幼体诱集与仔蟹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光照颜色的行为反应,探究蟹类颜色视觉的特征,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蓝光(波长446~493 nm)、绿光(波长502~579 nm)、黄光(波长586~600 nm)、红光(波长620~644 nm)、白光(波长440~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Ⅴ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Ⅴ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在蓝光下的分布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光照组(P0.01),各期幼体在绿光下的分布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光照组;在室外土池中,采用容积为1 L的捕苗器,在蓝光下捕获大眼幼体的数量最多,为1097尾,极显著高于白光组(253尾)、红光组(121尾)和黄光组(35尾)(P0.01),显著高于绿光组(629尾)(P0.05);24 h内各光色组中仔蟹的昼夜摄食量结果显示,各组仔蟹的日摄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天摄食量平均值高于夜晚,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16.
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培育池面积5~10亩左右.既有利于均匀投饵及水质调控等各项管理,又便于一次性清池捕捞销售;其次,做好清塘、防逃工作,以防蛇、青蛙、野杂鱼等敌害入池:第三,保持培育池适度肥水。可采用生物制剂肥水.既可为大眼幼体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又能有效防止青苔大量繁殖.中后期维护水质稳定:第四,保持适宜密度的水草。幼蟹培育以选用水花生为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养殖实验,比较野生捕捞大眼幼体(G0)和野生亲本人工繁育大眼幼体(G1)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和最终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一直低于野生子一代群体,其中雌体120和150日龄时规格差异显著(P 0. 05);(2)两群体的增重率(weight growth rate,WGR)均呈下降趋势,且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WGR总体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仅雌体150~180日龄及180~210日龄这两个时间段内高于人工繁育群体;特定增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变化趋势及差异性与WGR类似;(3)野生群体养成扣蟹的最终平均规格和一龄早熟率均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但平均成活率和最终产量却高于人工繁育群体;(4)野生群体养成的最终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0~4. 00 g(36. 76%),并且显著高于野生G1人工繁育群体(P 0. 05),人工繁育群体体质量主要集中于4. 00~5. 99 g(26. 93%)和6. 00~7. 99 g (25. 43%)这两个范围内,两群体扣蟹在≥12 g体质量范围内的占比均较低,分别为8. 46%和7. 60%。野生亲本繁育子一代的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较大,但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相对较低。通过养殖实验初步比较了两种不同来源的野生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效果,为合理选育和利用野生大眼幼体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培育池面积5-10亩,既有利于均匀投饵及水质调控等各项管理。又便于一次性清池捕捞销售。(2)做好清塘、防逃工作,以防蛇、青蛙、野杂鱼等敌害入池。(3)保持培育池适度肥水,可采用生物制剂肥水.既可为大眼幼体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又能有效防止青苔大量繁殖,中后期维护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9.
1严格挑选抢卵蟹1.1排幼亲蟹的选择。挂笼的抱卵梭子蟹需要严格挑选,胚胎颜色为灰白色。呈红黄色的胚胎为死胚胎,应舍弃。附肢残缺太多的抱卵蟹易流产,不可选用。1.2亲蟹消毒。排幼的亲蟹用20毫克/公斤孔雀石绿溶液和20毫克/公斤甲醛溶液浸泡1小时,最后放入消毒海水浸泡30分钟,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是在严格的控温条件下(24℃±0.3℃)和准确配制的不同盐度海水中进行的。试验前对各试验组的蚤状幼体(蚤Ⅰ)进行严格挑选。试验中操作严谨,各试验组的充气量、投饵量、投饵时间和换水均同步进行。试验中不加任何抗菌药和生长素,避免药物的干扰。试验结果证明从蚤Ⅰ到大眼幼体,在15‰的盐度下成活率达52%,在20‰盐度下成活率达49%;而10‰的盐度下成活率为40%,高于22‰盐度的成活率均低于35%,且随盐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在1995年和1996年的重复试验进一步证明15‰~20‰的盐度是河蟹人工育苗的最佳盐度,蚤状幼体生长发育也最快,累积发育时间为311~316h,个体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