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32个蚕品种杂交形式供试,比较了新老2种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的疏毛率;结果表明新配方的24 h疏毛率普遍优于老配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4 h疏毛率,老配方中只有6个蚕品种超过了98%,新配方中有21个蚕品种超过了98%,增加了15个蚕品种型式,新配方明显扩大了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验和小蚕共育的适用蚕品种范围.从不同龄期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养蚕成绩和茧丝成绩看,用人工饲料进行小蚕共育基本可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共育到2龄后再改喂桑叶或分蚕出售给农民较好.  相似文献   

2.
两广二号蚕品种的1~2龄蚕用人工饲料饲养与桑叶饲养对比表明:全蚕期经过人工饲料饲养比桑叶饲养平均延长了13 h;良蛹率、全茧量、茧层率和 400 头蚕的产茧量等指标人工饲料饲养的蚕比桑叶饲养的蚕分别平均低3.82%、1.46 g、1.08%和19.74 g;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差异不明显;茧丝纤度、缫折、万米吊糙、清洁、洁净等接近。认为两广二号品种适宜人工饲料饲养。  相似文献   

3.
广食性杂交组合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探讨了三个广食性杂交组合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三个杂交组合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及小蚕存活率等接近桑叶育,1~4龄期蚕体重、全茧量、产茧量等总体上低于桑叶育,5龄以前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延长。但蚕的生命率、茧层率、饲料报酬率等明显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了全龄桑叶育水平。三个广食性杂交组合中以54A×杂A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最好。生产上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技术,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比全龄桑叶育可提高25%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 家蚕以桑叶为食料,从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建造蚕体,维持生命和生产丝物质。因此,桑叶的营养价值和实用价值,势必影响蚕的生长发育和饲料效率。为了明确不同桑品种的叶丝转化率,即茧层生产效率状况,曾选用湖桑32、湖桑7、湖桑199、湖选四个品种,于1986年秋蚕期进行了饲料效率比较试验,初步探明了桑品种间饲料率的差异程度。为了进一步明确上述四个桑品种春蚕期的饲料效率状况,又于1987年春蚕期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趋势与1986年秋蚕期基本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春,夏2期桑蚕1~2龄人工饲料1回育3~5龄桑叶育的农村试养,结果表明,试验区的茧丝质成绩春香基本接近全龄桑叶育,夏季优于全龄桑叶育;通过小蚕人工饲养育的成本分析,采用1-2龄人工饲料1回育每盒吞种可节省7.53元。  相似文献   

6.
以桑叶粉和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在35%~55%之间为宜,大豆粉含量不宜低于30%;桑叶粉与大豆粉的质量对人工饲料质量均有很大影响;饲育稚蚕,春叶与秋叶均可,若要饲育壮蚕,则春叶成绩明显优于秋叶;经乙醇浸提大豆粉可明显提高疏毛率,但2龄后最好改为普通大豆粉饲料;人工饲料育的中系蚕个体的壮蚕饲育成绩优于日系蚕。  相似文献   

7.
蚕用营养饲料在广西蚕业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山东农业大学蚕学系研制的新型蚕用营养饲料在正常情况下让5龄蚕添食,研究其对家蚕产茧量、丝质和饲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食营养饲料区与添食清水对照区相比,死笼率降低2.80个百分点,虫蛹统一生命率提高3.31个百分点,蚕茧产量提高1.32%,节省桑叶20.24%,蚕茧生产效率提高14.19个百分点,茧层生产效率提高3.24个百分点,上车茧率提高4.70个百分点,一茧丝长提高4.70%。表明该蚕用营养饲料具有增强蚕儿体质,减少蚕病发生,提高产量,节省桑叶,提高蚕茧生产效率,提高茧丝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家蚕原种为研究材料,探讨小蚕用人工饲料育及继代中,蚕生长发育、蚕卵蛋白质质量分数及SOD和CAT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32和芙蓉经过3代的选择,疏毛率分别从14.6%和9.4%提高到52.4%和53.8%,存活率从20.5%、19.2%提高到38.2%、32.0%;而湘晖、7532选择效果不明显.(2)人工饲料育的湘晖和7532的卵蛋白质质量分数都比桑叶育低;而932和芙蓉三代的卵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保持在52.50~55.00和41.50~52.50mg/g,与桑叶育基本保持不变.(3)蚕卵的SOD和CAT的活力与蚕品种和饲料有关,人工饲料育蚕卵的SOD和CAT活力比桑叶育高.  相似文献   

9.
<正>桑叶是家蚕的唯一饲料。种茧育原蚕饲育使用桑叶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代蚕儿的健康发育和产卵量,而且还影响着次代蚕的体质。种茧育是繁育优质蚕种,要求采用的桑叶含碳水化合物和多种营养元素的标准更高,以适应增强体质、充实卵粒、多产卵的需要。蚕儿发育龄期不同,要求桑叶的质量也不同。小蚕是体内组织器官建造期,需要较多量的蛋白质;大蚕期主要是体内储藏营养供发育造卵消耗,需要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原蚕  相似文献   

10.
成熟期不同的桑品种间,桑叶的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合理利用这种差异调节原蚕不同生长时期对饲料营养的要求,是提高原蚕产卵量的有效技术措施。春原蚕小蚕期饲用桑并在5龄期适量与晚熟桑塔配能原蚕产卵量提高12.9%。研究发现适量控制原蚕丝物质的合成量是增加产卵量的内在原因,秋原蚕小蚕期饲用品质好的早、中熟桑,壮蚕期饲用晚熟桑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饲养好小蚕是获得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小蚕期是充实体质和维护群体发育齐一的时期,通常小蚕饲养是指1~3龄的饲养过程,是整个蚕期的基础。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有利于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增加鲜茧产量,可节省劳力、桑叶、燃料、药品等,有效降低成本,是高产稳产的一项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尽量在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须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2.小蚕期实行小蚕共育,并覆盖塑料薄膜。大蚕期喂蚕后关闭门窗5小时,待桑叶被蚕食去70%以  相似文献   

13.
桑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桑蚕人工饲料成本较高的现状,主要就成型剂和桑叶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配方中,目前使用的琼脂含量可大幅度降低,卡拉胶作为成型剂效果好,成本较低,玉米粉与卡拉胶合用其成型效果也很好,根据目前使用的蚕品种,收蚁用人工饲料中桑叶粉含量以20-25%为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人工饲料的pH值,对蚁蚕、稚蚕和壮蚕进行饲育,以了解家蚕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对人工饲料pH值的要求,并研究用不同pH值的人工饲料饲育1~2龄家蚕对3龄改用桑叶育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蚁蚕摄食和稚蚕饲育的最适人工饲料pH值分别为4.3和4.6;壮蚕人工饲料的适宜pH值范围是4.4~4.7;但当3龄采用桑叶育时,1~2龄中所用人工饲料的pH值,以4.2~4.4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杨海  刘敏  李涛  刘增虎  陈松  李腾芳  崔为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96-15897
[目的]探讨家蚕品种ZHG×春54在云南省秋季气候条件下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的饲养形式,探讨ZHG×春54在云南秋季气候条件下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其经济性状。[结果]ZHG×春54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24 h疏毛率及192 h小蚕存活率等指标均接近菁松×皓月全龄桑叶育;但2龄和3龄起蚕率以及1~3龄眠蚕体重低于菁松×皓月,各龄及全龄发育经过比菁松×皓月延长。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不同程度高于菁松×皓月,但是万头产茧量和生命率低于菁松×皓月。[结论]ZHG×春54在云南省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崔萍  安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29-131
以24 h疏毛率、发育经过、眠蚕体重、生命率、饲料效率、茧质、产卵成绩等为指标,采取1~2龄颗粒人工饲料饲育、3~5龄桑叶饲育的饲养方式,调查了"9.芙"和"7.湘"对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1~2龄人工饲料、3~5龄桑叶饲育形式下,"9.芙"和"7.湘"的生命率、茧质、产卵成绩等多项指标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4 h疏毛率、192 h存活率、1~4龄眠蚕体重低于照全龄桑叶育,但饲料报酬率、茧层饲料效率及上茧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17.
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家蚕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选择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2个蚕品种,采取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方式,以24 h疏毛率、3龄起蚕率、各龄发育经过、眠蚕体重、产茧量和茧丝质等为指标,研究了2个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结果表明,2个蚕品种除1~3龄眠蚕体重较低和各龄发育经过相对延长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解舒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18.
针对桑蚕人工饲料成本较高的现状,主要就成型剂和桑叶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配方中,目前使用的琼脂含量可大幅度降低,卡拉胶作为成型剂效果好,成本较低.玉米粉与卡拉胶合用其成型效果也很好,根据目前使用的蚕品种,收蚁用人工饲料中桑叶粉含量以20%~25%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人工饲料和桑叶饲育对蚕体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自五龄起蚕开始用人工饲料和桑叶分组饲养家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家蚕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ALP)、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家蚕的血淋巴ALP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桑叶组血淋巴ALP活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60 h和72 h,桑叶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桑叶组和人工饲料组血淋巴CarE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其中人工饲料组CarE活性略高于桑叶组,但差异不显著。在12 h和24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略低于人工饲料组;在36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开始升高,并且在48、60、72 h持续高于人工饲料组,AchE活性分别是人工饲料组的1.52、1.64、1.71倍。桑叶组家蚕中肠ALP活性在36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高,在72 h,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酶活性为人工饲料组的2.13倍。人工饲料组中肠CarE活性在24 h开始显著高于桑叶组,在60 h达到最高值,为桑叶组的2.61倍;在72 h,CarE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仍...  相似文献   

20.
沈静  孙万庭 《农家致富》2007,(17):31-31
一、从小蚕的生理特点来看,由于小蚕相对于大蚕体表面积而言,气门相对面积大,蚕体水分、热量容易散失,适宜高温多湿的环境,而对于干冷的环境难于应付。因此小蚕期应保持高温多湿的环境,以满足其生理要求。多湿的环境也有利于桑叶的新鲜,即可减少给桑回数,又可以节约桑叶和劳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