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早期及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时期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转移数量庞大、转移程度不深、转移质量不高,进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了我国"三农"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然将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生产能手手中,要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而且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靠保证.为此,简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浅析了两者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针对我区农机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5年,我区农机系统将以各级农机学校为培训基地,开展以机电技术为主的职业岗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并计划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30000人。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事关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从永济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产业带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1.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纯收入的增加(1)农村劳动力结构永济市共有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农村劳动力19万。截止2004年6月底,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9.1万人。其中向外地转移3.9万人,本地吸纳转移5.2万人。从转移的结构分析,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7万人,第二产业的有1.8万人,餐饮、运输、商贸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果树生产人工成本大幅度增加,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经济效益.我国作为水果种植大国,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在林果业特别突出.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9.5%,与之相左的是,我国果业的机械化普及率却很低.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其它产业的流动。本文分析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农机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发展"三农",关注"三农"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三农"建设的核心,就是解放生产力,置换出大批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如何置换,就是着力发展机械化大生产.农村机械化需要一大批替换农村劳动力的农机商品.  相似文献   

8.
磨长英,广西宾阳人,198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电力系工业自动化专业。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工程师。"加快农机生产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能较好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还能提高耕作水平、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3月11日,驻桂全国政协委员磨长英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有关扶持民营农机生产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知平 《南方农机》2017,(20):166-167
农机化是我国不断重视农业生产、推动农村建设的表现。农机化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还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村收入。文章结合宁洱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分析了农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加强农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改善农村现状、增加农村收入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这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巨大障碍。技术培训是农民工获取技术与技能最普遍和最主要的途径。数控技术属于现代化技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进行数控技术培训,将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数控加工技能培训的意义、培训内容、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层次,促进农村劳动力往更高技术性行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每年都有1200多万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中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政府在今后4a里,每年将评选出农村产业带头人500名.到2012年总数将达到2000名。农村产业带头人分为种植业带头人、养殖业带头人、营销业带头人、服务业带头人和劳动力转移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正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农村空心化、农业专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随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大型先进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种地成了一门技术活。"广大农村大有作为"已经被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含义,越来越多像刘军建这样的新型农民在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方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富裕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的产物。我国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以国营拖拉机为主进行农机作业服务;二是以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昌吉州经济快速发展,鼓励乡村人口进城,既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城镇输入新鲜血液,促进城镇化进程,又可以增添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有效缓解"三农"问题。昌吉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即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昌吉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出现土地流转集中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亟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学历化现象日益突出,农村整体科技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导致农业科技推广面临较大困难,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程度的农村空心化,对农业生产造成消极影响,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这不仅关系"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现实问题,更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这方面日本已经走完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道路,积累了许多经验,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亿万中国农民已初步摆脱了贫困,正精神焕发地向小康迈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二、三产业的兴起,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农业机械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农机服务业不断壮大,已由单纯的农机销售、维修扩展到耕作、植保等多个领域,为服务农业生产、产业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了有力贡献。为全面掌握郧县农机服务业发展状况,总结发展经验,梳理存在问题,征求各方意见,以便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