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当前,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在论述乡村旅游与扶贫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西藏乡村旅游扶贫的经验,指出了西藏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意义,分析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基础设施、区域教育水平等在内的西藏乡村旅游扶贫影响因素,提出了西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不断改革和创新,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新形势下,通过农业产业化能够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基于此,首先从政策体系、引导机制、统筹发展、科技人才等六个方面分析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从"精准扶贫"和推动"乡村振兴计划"有效落实的战略角度,就如何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科学和健康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地方对蜂蜜产业越来越重视,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还没有将其与精准扶贫进行有效融合,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基于此,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对乡村蜂蜜产业的科学发展进行了探讨,在简要分析精准扶贫对乡村蜂蜜产业的影响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蜂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乡村文化旅游能够有效提升乡村资源的利用率,为精准扶贫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情况下,要从乡村文化旅游全局出发,重点优化薄弱环节,力求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常态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总结分析促进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以"旅游扶贫"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得出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巩固调整4个阶段;有关旅游扶贫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旅游扶贫中居民社区参与问题、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旅游扶贫战略模式、旅游扶贫生态问题、旅游扶贫效用6个方面;通过文献评价,提出乡村旅游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实施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政策的精准化逐步从分立迈向融合。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趋势,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与经济扶贫相辅相成,有利于推动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乡村农民的幸福感,发挥扶贫"1+12"的效用。基于此,在融合视角下研究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关联度,并就如何发挥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互动作用以实现扶贫效果最大化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湘西州委、州政府把实施乡村旅游脱贫工程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尽管乡村旅游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基于此,阐述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内涵与意义,提出了当前湘西州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滞后;参与主体不足,利益联结不紧密;开发存在盲目性,产品缺乏吸引力;认识存在偏差,扶持力度较小等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8.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下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非连片贫困地区数量不断增加,面临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产业发展难度也不断增加。基于此,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探索非连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新模式,为今后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北省扶贫工作,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对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进行创新,大力发展金融扶贫、科教扶贫、电商扶贫、发展农业企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因地制宜的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产品品牌等精准扶贫模式。通过文献综述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精准扶贫,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同时也为河北省的扶贫模式的持续发展提出尝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扶贫工作中能够起到增速提质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在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基于此,从农业科技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广西那坡县农业科技扶贫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扶贫未来发展的相关思路,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我国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数量逐渐下降,扶贫途径呈现多样化,其中乡村旅游扶贫已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之一,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具有独特的村寨景观、民族风俗、民族歌舞、民族工艺、民族节庆,乡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多元化,有利于紫云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但当前,紫云县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分析了紫云县近年来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及诸多不利因素,并提出了促进紫云县乡村旅游扶贫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重点难点又在民族地区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习惯等,使得精准扶贫成效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基于此,以两个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现状实地调查为基础,通过分析现有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与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探索出一条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的提出,适应了如今快速发展的教育,也为政府扶贫、使农民走向富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教育的精准扶贫就是帮助贫困人口掌握生活技能,加快脱贫速度,不仅如此,精准扶贫还应当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提高脱贫效率。基于此,以贵州省正安县安场镇的教育精准扶贫为例,浅析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促进国家的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设和精准扶贫都是时代的要求,民生的需求,政府的民生工程。对于拥有良好生态资源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国家生态建设助力精准脱贫举措,其在贫困地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略中有着重大作用。以川南珙县作为西南地区乌蒙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为研究对象,从实际情况入手,对林业专项扶贫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精准成效,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需求,借助国家生态建设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坝上深度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状况及人民生活水平等较差,脱贫攻坚任务很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扶贫资金不足、产业带动能力欠缺、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和返贫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总结扶贫经验及相应对策,为脱贫攻坚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光伏发电扶贫模式及效益提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决胜时期,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在解决脱贫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信息化是促进贫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该文以国家级贫困县W县为例,结合光伏扶贫信息化建设,系统梳理近年来4种典型的光伏扶贫模式,对比分析各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设计光伏扶贫综合效益计算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设计基于光伏扶贫指标评价的收益分配方法,根据典型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综合从5个视角5个层面构建光伏扶贫效益提升机制总体架构,旨在为中国贫困地区光伏扶贫工程提供技术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7.
扶贫是为了改善贫困地区长期存在的低收入状态而进行的发展生产、开发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手段,巨大的扶贫压力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我国的扶贫政策开始转向更加科学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8.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重要举措,发展产业有利于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脱贫效果可持续性、长久性。产业扶贫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人力优势,培养经济支柱产业,让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当前,全国上下都认识到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基于此,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17年产业发展现状为例,对精准扶贫中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农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和农村电商方面介绍了黔南州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部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科技水平成为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而在农村扶贫过程中,农业科技扶贫能够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基于此,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进行了阐述,并对农业科技扶贫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实现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技扶贫是一种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方式,较其他扶贫方式,科技扶贫可以通过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的人力资本来克服资本瓶颈,更具有优越性。而当前贫困地区依然受到劳动力素质弱质化,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科技扶贫资金低效、不可持续、科技扶贫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制约。在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加强贫困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奠定科技扶贫文化基础;创新科技扶贫融资渠道,强化扶贫资金法治监督;健全科技转移体系,完善科技扶贫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科技扶贫监督与评估机制等方面来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