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社会选择创业,更注重人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府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方针。本文整理了我国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探索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国家落实在李克强总理"互联网+"战略的具体措施中,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支持力度。现代教育工作者要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探讨出一套适合于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给出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些措施,为本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娟  马军 《农业机械》2022,(3):70-73
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双创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本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结合专业、注重实践”的原则,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5个角度阐述如何更好地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更好地将双创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多环节渗透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的培养,真正做到“专创融合”,本课题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民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大学生作为教育素质高、有创新创业热情的群体,无疑成为"双创"中很重要的主体。在双创时代下,当代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双创课的开设可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培养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通过多形式教学和多样化训练等手段,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个性化发展,实现应用型、复合交叉型、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也是农学专业大学生形成及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高校本科教育适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对沈阳农业大学286名在校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调研分析。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可竞赛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促进,专业指导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把握方向。建议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加强竞赛与教学及实践环节的互相融合和互相促进,构建多渠道、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促进"双创"理念的落地生根和社会经济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电子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亟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外专业培养中,本文结合目前我院电子类各专业正在开展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给出了3种提高高职学生课外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培养工程人才关键能力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本文对新工科视域下测控专业人才的关键能力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测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探索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测控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家急需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工科人才.工科教育和企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了现在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基于"新工科"背景,本文通过分析普通院校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学生自身问题、教学过程过于形式、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创新平台建设,提供资金,提高师资力量等措施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玮  刘力夫 《南方农机》2021,(2):146-148
机械专业学科竞赛是提升在校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各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阐述了参加机械专业学科竞赛对促进相关工科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基于实际情况指出了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的学科竞赛及在开展学科竞赛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等职业院校中"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方式,同时也是顺应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要求。本文首先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构建,从而有效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温总理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中学学生的知识结构、反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如何优化车工实习课,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用统一目标和要求来培养学生;如何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来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人施教":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创业能力成为重点。通过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一定技能,较高技能及创业技能的学生,兼顾各层次等方面,以及对今后如何更好地提高实训教学效益,提炼更优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创业孵化基地在大学生创业和职业院校创业培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实施,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为提高学生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培养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创新。本文结合海南省工业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的专业布局,以"激光工艺孵化实训基地"分项目为依托探讨创新数控技术应用课程设置改革。  相似文献   

14.
王佳  李爽 《湖南农机》2016,(7):127-128
如果创业教育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紧密结合,那么创业教育必然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培养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脱轨,创业教育很可能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负担和干扰。如何结合专业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笔者以高校汽车类专业为例,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廖先莉  唐琳 《南方农机》2022,(4):170-17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一直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核心,"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各大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基于此,课题组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情况,分析了现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问题,创新创业导师库建设,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库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方面作了阐述。高等教育机构希望通过与企业合作,更好地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人才,从而方便学生就业,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职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可以将高职院校和现代企业的需求良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弥补双方的不足。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高职学生也是如此,本文首先浅谈了创业的概念和创业的主体分类,其次介绍了当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最后将校企合作、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是健美、健体、健心的最好方式,而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水平,因此健美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新常态,提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9.
涉农职业教育要始终围绕行业生产一线发展需求,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提高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学生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一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利用专业特长,围绕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通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智慧农装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体系”,为低收入乡村进行科技服务,改造提升日光温室自动化水平和绿色生产技术水平,并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孵化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断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这对教师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广大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课题。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