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婷婷  蒋荣  潘斌  谢依玲 《南方农机》2023,(20):121-123+131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源泉。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存原始农耕文化的传承主体、话语体系、价值体系,传承优秀的农耕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重塑民风民俗,建设特色生态村落等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课题组以怀化少数民族地区农耕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条件,分析了怀化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怀化农耕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空间分布以及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都已形成初步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融合的可行性。在尊重农耕文化底色、遵循乡村旅游开发规律的基础上,促进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推进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群众多元需求持续对接。  相似文献   

2.
朱伟 《农电管理》2023,(9):59-6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针,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等重要文件,从制度、机制、项目层面,  相似文献   

3.
村镇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形式之一,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会根据自然、社会及文化等因素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村落,村落形态各不相同。特色村镇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自然景观优势、具有一定的当地文化特色,具有当地某一品牌代表性的村镇,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与旅游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遗产。文章研究了传统村落旅游的进展,这里的传统村落指的是法定概念的"历史文化名村"和行政概念的"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4.
雷丹玉 《南方农机》2024,(5):118-122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主体之一。山西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生态、农业、人文资源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产业基础不牢固、空心化、老龄化等劣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战略推进以及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应从盘活资源、夯实产业、传承文化、健全设施、人才振兴等层面发力,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规划,以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庭焕  黄丹  孙虎 《南方农机》2023,(23):63-67
【目的】实现对农具与农具文化的有效保护,提高大众对于农具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方法】以逆向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排灌农具翻车为例,运用设计学、人机工学和力学等领域的知识对翻车外观、结构、材料、设计特点和使用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和再创造,分析中国传统农具设计中体现的造物思想、先民智慧和农耕文化。通过解析翻车独特的设计特点和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了农具文化的保护方法,并建立了基于逆向工程的翻车文化遗产保护框架。【结果与结论】逆向工程技术在农具文化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农具的设计角度出发,建立了更合理有效的农具文化保护体系,强化了传统农具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遗产提供了实际方法和框架,有助于实现农具及其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分"三步走",2020年是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的重要时期。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十百千工程,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与非遗工艺的保护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和非遗工艺保护两方面挖掘现存问题,探讨了二者协同关系,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应对措施和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韩竹 《南方农机》2019,(3):182-182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外国人士中明确提出国际社会中既有你也有我,应当是命运共同体。结合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形势以及全球性问题,无论是哪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所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我国必须进一步开发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模式,才能够体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我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与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本文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简要分析如何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创新与拓展增强相关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9.
陶莉 《现代农机》2023,(5):41-43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内涵。河南省新密市高沟村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在推进文化振兴过程中积极传承与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和国粹文化,并且开展的各式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该村当前也面临着文化振兴的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公共文化建设不到位及人才主体流失等问题。为此,今后高沟村应当从筑牢文化振兴思想根基、健全人才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文化建设能力及激活文化振兴内生动力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五统一"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典型引路与全员参与"的三对关系,大力实施企业文化传播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培养员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公司改革发展中的保障和引领作用。坚持传承与发展,引领国网优秀文化落地生根经过多年实践,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结提炼的一系列有浙江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柳鹏  安赛菲  张雪  姜伟东 《河北农机》2019,(9):14-15,18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耕文化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占据主体地位,所以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普遍而持久的影响。文章以陕南农耕生态文化资源和旅游小镇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陕南特色农耕生态文化和旅游小镇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陕南农耕文化旅游和小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文化主题不突出、形象定位模糊、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单一以及功能区划分不明显、景区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通过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加大特色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规等方法,有效促进陕南农耕古镇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更好地建设陕南特色文化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12.
徐佳  宿佳佳  李笑晓 《南方农机》2022,(16):98-100+104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国家的重要财富。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和利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黄河流域的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为传承黄河流域农耕文化,课题组基于山西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梳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提出了保护、开发山西农业文化遗产的实施路径,旨在助力山西农业经济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13.
张文燕 《河北农机》2019,(4):100-1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具有创造力的民族道德传承。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导致学生民族意识淡薄、理想信念薄弱,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策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中,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高职院校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为载体,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立德树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大力推行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工作。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随社会的发展,传统川西林盘要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建设,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必然路径。笔者以餐饮空间的景观打造为研究视角,以林盘保护为根本,对川西林盘户外餐饮空间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及场所精神建设三个方面切入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川西林盘作为地域文化特色性很强的乡村形态,在其户外餐饮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方面,不能只考虑市场的即时需求而大肆打造所谓的"异国网红"风格主题餐厅,更要考虑林盘的文化背景与地方资源特色。  相似文献   

15.
冯燕璐 《南方农机》2023,(8):128-13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优秀传统文化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乡村振兴的实践也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基于此,笔者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面临现代化进程冲击传统文化认同感、人口空心化导致转化人才缺位、资金投入不足限制创造性转化项目落地的困境,并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建议: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培养文化认同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发展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达成新目标,开拓新高地。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上栗传统烟花技艺的保护现状,寻求相应的虚拟现实技术和物质文化保护,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保护上栗传统烟花技艺非遗文化中的价值意义。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固有传统模式的弊端,提升了人类的发展空间。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奠定了基础,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便捷创新的方式,助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大环境下,沈阳故宫近400年的文化历史资源,应得以全面的开发和使用以实现其更深层的文化经济价值。文章提出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趣味娱乐与教育相结合、收藏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在城市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农村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传统文化及生态服务体系。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要高度注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要保留其文化和生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9.
李晓晨 《南方农机》2019,(8):247-24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不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要保护红色文化的资源,与时俱进,从而保持红色文化的传承和进步,让红色文化历久弥新。为此,文章围绕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行研究,并针对红色文化在弘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是地域环境及文化的综合产物,有重要的价值。挖掘其中的物质与精神价值内涵与逻辑关系,营造特色空间环境,对传承地方文化,探寻传统村落发展出路十分必要。文章从空间环境的活力提升入手,对冀北堡寨村落特色空间营造进行分析,为传统村落的特色空间营造与村落的振兴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