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的室内生态绿墙植物,对吊竹梅、彩叶草、豆瓣绿、矾根和冷水花5种植物材料进行试验处理,并测定其生长表现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筛选出适宜在室内生长的绿墙植物。试验结果表明,在选择的物种植物中,矾根、冷水花和豆瓣绿为适合室内生态绿墙的植物。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火车北站广场及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城市门户地区的景观要素及功能需求,立足挖掘城市文化,通过物化的景观造型、构筑物等外在的形态、要素构筑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的内涵。通过软质、硬质景观的结合,再配合夜景效果,为城市营造一个融艺术、文化、生态、交通集散为一体的时尚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城市中的住宅、商业街以及园林等越来越重视空间景观设计。西方现代风格以及欧式风格的景观设计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厌倦,而传统中国文化的回归以及该方面元素的设计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基于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希望有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水绘园坐落于江苏省如皋市通扬运河南岸,北依古城墙遗址,东临碧霞路,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因凭借水流自然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而得名。公园临街呈现一座高大的砖雕门楼,门楣上挂着"水绘园"匾,门楼内是一片广场,广场两侧为仿古商业街。景区正大门坐西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设计,分析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没有体现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设计深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与主体工程设计重复等。重点介绍植物措施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认为植物设计应按立地条件分析、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植物种植、植物养护5方面综合考虑,植物选择应强调生态适应性、功能综合性和抗逆性。结合工程实例和经验,总结出植物措施设计的特点和原则,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旱生理生化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干旱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和植物应对干旱的生理生化机制方面的研究概况。研究人员对植物抗旱的渗透调节、膜修复、自由基清除、胁迫蛋白的产生等机理研究已比较深入。从"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物体内有害物质积累"3个方面阐述了干旱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机理;从"植物抗旱相关物质(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抗氧化保护性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植物形态结构与植物的抗旱性"几个方面阐述了植物抗旱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在对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资源统计与分类。初步查明,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 173种,隶属于193科627属。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可分为10类,其中药用植物资源675种、材用植物116种、食用植物119种、油脂植物120种、纤维植物89种、观赏植物149种、饲料植物53种、鞣料植物28种、芳香植物22种、毒植物36种,以药用植物最为丰富,隶属于153科438属,占比57.54%。陈禾洞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要加强对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及适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在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及其相关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沉积物、地下水,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环保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植物修复主要是利用积聚、络合、挥发、降解、去除、转化或者固定等机制来处理污染物。识别超富集植物中的特定基因,通过基因操纵技术以及植物转化技术,获得高效去除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基因植物,对于污染场地的植物修复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根据相关文献分别从植物提取、植物挥发以及植物降解三个方面,对国外转基因技术在土壤污染植物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植物修复技术的出现及逐步完善,为人类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萃取、植物固定、植物降解、植物促进、根滤作用和利用植物去除大气污染物等类型。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是该技术的优势,但修复周期长、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水平也限制了其应用。已知的大多数超富集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小,是制约植物修复技术应用的瓶颈。为进一步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效率,未来研究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向: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在超累积植物品种培育中的应用,农事操作对植物修复技术的辅助作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在污染物吸收、转移和降解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以及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修复措施的综合利用,同时开展大规模的田间验证试验,将植物修复与景观建设、生物质能利用以及观赏植物种苗生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蒲子天  张林  张弛  王红  王鑫鑫 《土壤》2022,54(5):882-88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广泛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通过接种AMF比未接种AMF的植物具有更强的水分吸收能力和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盐胁迫下,接种AMF能有效提高宿主植物的耐旱性与耐盐性。本文综述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与植物共生的AMF通过扩大植物根系吸收面积、改善根系结构,增强植物根系吸收水分能力的相关研究进展。土壤中根外菌丝网络的形成,不但为植物增加了水分吸收途径(菌根途径),还通过改善植物体内的矿质营养来调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进而影响植物的水分吸收状况;不同水分条件下,根系被AMF侵染后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气孔导度都得到增强,植物蒸腾作用的增强能够直接有效的提升植物的蒸腾拉力,因此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被AMF侵染的植物的水分利用率、蒸腾速率以及净光合速率得以提升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水分利用能力。进一步总结了缺水胁迫(干旱胁迫、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通过接种AMF可以有效调节植物在缺水胁迫下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抗氧化酶的活性,平衡植物体内离子平衡,提升植物光合、蒸腾作用水平,从而提高植物的耐胁迫能力。本文通过综述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AMF对植物的影响及机制,期望为未来新型菌剂的研发与菌根互作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改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篱具有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等功能, 且能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 是一项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复合农林技术。以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江津区常见6 种植物篱模式(柑橘、沙梨、花椒、黄荆、桑树、紫背天葵)为对象, 遵循层次分析法原理,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 方面建立了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与专家评分法相结合计算指标权重, 利用熵权决策法对6 种常见植物篱模式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 生态效益以黄荆类植物篱最好,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经济效益以花椒类植物篱最高, 黄荆类植物篱最低; 社会效益以桑树类植物篱最好,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综合效益以花椒类植物篱最高, 其次是桑树、柑橘、沙梨、黄荆植物篱,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  相似文献   

12.
家居植物具有美化室内环境、吸收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质量的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合理布置室内植物不仅能够使人心情愉悦,营造生机勃勃的氛围,而且能够起到养生的作用。基于此,从家居植物分类、家居植物的布置原则、家居植物的选择、家居植物在不同功能空间的布置方面来简单阐述家居植物的布置。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寒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导入外源基因提高植物抗逆性已成为现代植物育种主要手段 ,阐述了动物抗冻蛋白及其转基因植物、植物冷诱导基因、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OD基因、脯氨酸基因、植物抗冻蛋白及其转基因植物抗寒性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荒漠植物构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植物构型的内涵,评述了植物构件研究现状、荒漠植物构型研究现状和荒漠植物构型模型及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和归纳了荒漠植物构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荒漠植物构型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荒漠植物构型研究中应加强与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荒漠植物构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规律,揭示植物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理。构建荒漠植物生长的构型模型,从而为荒漠地区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植物防治污染、净化环境的研究,国内外均有不少报导。Leavitt等人,在植物与铜、锌、银、镉、铅等重金属元素的研究中,指出植物可以调节、控制自身必要和非必要的重金属元素。植物对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忍受、变异,表明植物的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也可以从大气中吸收。植物叶片含硫量与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呈正比,表明植物能治理大气污染。本文是研究植物对被工业废气、粉尘和汽车尾气所污染的大气环境进行净化、治理的能力及效果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阿拉善高原荒漠区植物的科属组成、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保护植物和资源植物,为高原荒漠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植被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了阿拉善高原荒漠植物资源的科属组成、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和特殊物种。[结果] 阿拉善高原荒漠植物共有70科284属727种。从植物生活型来看,以多年生草本最多,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和灌木;从水分生态型来看,中生植物最多,其次是旱生植物和旱中生植物。国家级及自治区级保护植物共有24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植物有26种,药用植物210种,饲用植物186种。[结论] 在阿拉善高原荒漠区,菊科、藜科、豆科和禾本科植物等为优势科,黄芪属、风毛菊属和蒿属等为优势属;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植物旱生化明显,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多,资源植物十分丰富。在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时,需要根据植物资源现存状态及其价值类型等进行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根据张秦伟的秦岭种子植物的区系分区系统,对秦岭"七药"植物的水平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秦岭"七药"植物在位于中部的关中平原植物省、太白山植物省和宁陕植物省中分布最多,其次是位于秦岭东部的华山植物省和丹江-伏牛山植物省,秦岭"七药"植物分布最贫乏的是位于秦岭西部的天水植物省和嘉陵江上游植物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内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视觉效果与实用性发展不均衡、对本土植物重视程度不够、植物种类缺乏多样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秉承植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因地制宜原则,丰富植被种类、充分利用植物种间差异并积极发挥本土植物配置价值,促进城市园林在生态与观赏价值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条件下荒漠盐生植物根际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弋良朋  马健  李彦 《土壤学报》2007,44(6):1139-1143
新疆是我国最干旱、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最广、土壤积盐最重的地区[1]。这里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育着丰富的盐生植物,是中国盐生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区域[2]。1995年,Breckle将盐生植物分成三个类型:泌盐盐生植物、稀盐盐生植物(肉质化盐生植物)和拒盐盐生植物(假盐生植物)[3]。这三种类型的盐生植物在干旱区盐生荒漠上均有广泛的分布。根际是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4]。目前,国内外对盐生植物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盐分对植物地上部分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种子萌发等方面的影响[5],而对于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的化学特征,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土保持》2007,(11):10-10
由赵方莹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水土保持植物》一书,综合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植物的品种特性、植物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应用等内容,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内容共九章,包括绪论、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种子植物的器官、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与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物的分布区划、植物的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等;各论内容共七章,包括水土保持乔木、水土保持灌木、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水土保持藤本植物、水土保持草坪及地被花卉、防风固沙植物、水土保持水生植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