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新工科"建设为切入点,从民办学院工科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出发,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通过分析"新工科"背景下民办学院弱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当前民办学院工科建设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和研究了民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新工科"建设为切入点,从民办学院工科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出发,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通过分析"新工科"背景下民办学院弱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当前民办学院工科建设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和研究了民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峰  夏庆锋  肖扬 《南方农机》2024,(2):192-195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高质量的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无锡产业发展。【方法】课题组以无锡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短板,确定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思政文化+传统文化+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专业文化建设、“案例化教学+本科生导师制+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课程体系改革、“‘鱼池’教学法+专业学科竞赛+企业项目实训+行业技能证书”的教学方法建设以及“内培外训基础师资+外引挂职双师师资+外聘外协企业师资”的师资队伍建设。【结果】“四位一体”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可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申报及无锡学院升格大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沈洁 《南方农机》2019,(4):186-187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市场育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活动的实际需要,增加了高校教育变革的压力。文章结合新工科背景,构建以"经营能力、技术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创结合"为基本模式,大力实施"营销精英工程",面向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培养"善经营、懂技术、能谋划、多方向"的卓越营销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郎超男  徐乐  朱玉斌 《南方农机》2023,(16):192-194
新工科理念提出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复合型、创新型,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因自身特殊性更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为了突出学校特色和适应新工科要求,课题组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监督等方面对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进行研究。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量身制作”,对制定出的方案和实施过程加以落实和管理,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等实施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建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等闭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实现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满足新时代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展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国家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中专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教学改革.分析新工科背景下中专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探讨改革策略,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目前,农机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严重制约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机专业和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在分析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若干途径,为实现重庆地区农机化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梁芬 《南方农机》2023,(18):174-177
【目的】为了解决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单一化”等问题。【方法】笔者结合学校服务中原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和新工科建设需求,提出了“行业+企业+专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人才培养“升本、就业、创业”的培养目标,探讨了该专业面向智能电网方向的专业特色,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课程群,详细论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方法。【结果】解决了新工科背景下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升级改造的瓶颈,打造了新兴产业下面向智能制造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同类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强调人才培养.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来源,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是全国各大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1.
围绕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需求,归纳出该领域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方式和多样化创新实践平台的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多元化评价机制,从而达到对培养效果及时反馈和完善目的。研究结果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创新型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因素主要体现为学科融合度、实践教学特色和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提出了教学科研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实践方法。通过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引入课堂打造“金课”、多层次多维度搭建科研实践平台培育交叉型学科成果、以竞赛促学科融合等措施,形成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的“理论教学+课程实践+项目提升”科教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该研究为“新工科”和“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机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农业院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农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措施,以培养出农机专业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服务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新疆农机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脱节、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以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构建了新工科视域下农业机械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内容及实施方案,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农机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创新型新工科人才,为新疆的农业机械产业快速发展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入,汽车后市场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从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形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体系,为汽...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分析我国全日制食品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课程设置、以项目为载体联合培养、开展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等措施,为培养食品类专业硕士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农业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国家全面实施新农科建设战略。持续拓展农科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外延,培养更多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知农爱农”素养的新型农业人才成为农科高校和涉农高校面临的时代使命和重大课题。针对现代农业产业需求及传统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产学研互相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构建了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戴淮初 《南方农机》2023,(9):164-167
【目的】工程教育认证作为检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在高校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方法】笔者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结合合肥学院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为重点,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申请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以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持续改进过程。【结果】合肥学院充分考虑毕业生、专业教师、校外同行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对基于OBE理念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其内涵观测点、课程体系及其修读先后关系、课程对毕业要求内涵观测点的支撑等内容的意见,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运行机制,包括对课程体系合理性、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机制,并确保其均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结论】制定既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又符合高校办学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方案制订至施行到再修订形成一个闭环机制,为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各高校不断新增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文章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分析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新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的保障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