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颁布的《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提出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互联网+教育”平台提供了多种新型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从教育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要有较大转变,中职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如何将信息化与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目前中职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以教育信息化2.0为依据,探索中职机械类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雪 《农业工程与装备》2019,46(4):68-69,71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决定了教学质量必须提升。随着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带来了新的变革。文章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智慧农业系统实训化教程为例,分析研究了利用物联网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教学的过程,并结合多种信息化手段用于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和信息化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目前信息化教学现状,通过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等措施,以妇科护理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便捷化、即时化,学习资源丰富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以及学习效率,达到了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兴起与运用,由于学习习惯等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中提供的资源与活动等的兴趣偏好呈现多样化,迫切需要系统平台主动地为学生推荐其感兴趣的、符合其需求的资源与活动。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与获取,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发掘和分析,对信息化教学平台中的学生画像进行建模,采用标签和权重等方式对学生的需求偏好进行标识,利用矩阵分解算法求解对用户画像进行更新,实现"海量"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推荐服务,为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实现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学领域必须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等现代技术朝着教育领域不断普及,信息化的教育手段应运而生,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浪潮。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慕课平台、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掀起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够让机械类课程教学更加灵活,特别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教学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够让教学体现出现代化特征,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机械加工技术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机工技能实践课程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机械加工技术的实训类课程。在当前新冠疫情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单一线下机工实践教学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机工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可以通过搭建机工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开发实践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工具、制定科学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库等方式,将机工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有效提升机工实践教学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中加工制造类专业是我国职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国家经济建设与国民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发展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的教学需求。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对于数控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是顺应改革潮流的,对于促进数控类专业人才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极大地提升数控专业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桥梁工程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互动有限,学习效果不强。本文以智慧职教平台为例,对高职院校《桥梁工程》课程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智慧职教应用课程的情况以及改变课程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理实一体的相互融合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熊威 《南方农机》2019,(8):109-109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水平,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存在建设目标不明确、资源管理不合理、专业化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发展。文章分析了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策略,以期促进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发展时代,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知识的传授需求,借助在线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以MOOC作为代入点的全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MOOC,与翻转课堂、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了教学平台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是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离不开信息化手段,"互联网+"是实现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资源共享的有力保证。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实践性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实践性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方法,旨在进一步服务高职实践性教学资源取得的成果[1][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信息化大潮和慕课浪潮的推动下,我们依托"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模式,本文遵循CDIO"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基本理念,研究通过云平台建立课程共享资源库,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实践改革,开展《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育信息化趋势进一步深化,作为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做好信息化教学和发展工作。目前,职教云平台在高职教育中逐渐得到应用推广。文章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促进该平台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策略,介绍智慧课堂以及职教云平台的优势和特点,探究借助职教云平台构建机械设计基础智慧课堂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一直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参与度和课程教学成效的一大痛点。笔者立足学生学情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需要,借助"轻游戏"教学理念,以"三视图"教学为例,基于Flash研究开发了一套"机械制图"互动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并用于教学实践。试验结果表明:该信息化教学软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参与度有效果,为其他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唐晖 《南方农机》2019,(5):160-160,162
本文论述了云平台信息化的含义,云平台信息化教学已经初步完成了云主机、云储存、云邮箱、云应用四方面的内容,探讨了《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在云平台信息化中的建立过程以及今后云平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锋霞 《南方农机》2023,(6):180-182
为了解决传统线下教学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等问题,笔者以基于“超星学习通+钉钉在线课堂”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线上教学模式为例,开展线上教学设计,提出了选取教学资源、选取教学平台、课前准备、课中讲解、课后督察等流程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笔者据此认为应构建精准客观的评价体系以展开公平、公正的教学活动。教改结果表明,“超星学习通+钉钉在线课堂”有效地促进了线上教学课程的建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整体分数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该方案能够为后续的线上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高职院校汽车底盘构造信息化教学中问题式学习的应用进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汽车底盘构造信息化教学中存在问题,基础薄弱、学时安排与讲授内容冲突;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场地及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落后;高职院校汽车底盘构造信息化教学中问题式学习的应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应用问题串引导问题解决,用问题结束课程,给新课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18.
蔡月 《南方农机》2019,(9):164-16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日益突显出其局限性,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本文针对课堂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引进多元化教学评价,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安排。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延展课堂时间,丰富课堂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提升了教师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势必要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液压与气动技术》是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特点及《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特点,在"课前导学、课堂讲解、课后拓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雨课堂平台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利用雨课堂平台数据,采用过程考核评价手段,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利用云班课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信息化、现代化教学。基于此,本文探究了该平台教学实践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该方法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让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