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效率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文章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应用习水县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成果,采用特尔非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分析。针对不同等级耕地提出对应的利用与保护对策建议,以期为合理施肥、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及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海鹏  井彩巧  张鹏  袁宁  薜莲  蒲明 《农业工程》2017,7(4):125-126
在兰州市开展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依据耕地地力等级评价、耕地肥力分级标准、土地富硒标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应用GIS获得耕地地力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耕层养分性状、耕层理化性状、立地条件和土壤管理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3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壤、管理和地形等特征,收集整理各县区相关图件、资料,建立耕地资源数据库,拟选用的基础评价单元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耕地图斑,拟选用的评价因子有地形坡度、坡面构型、岩石露头率、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排水能力、灌溉保证率、有机质、p 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通过模糊评价法获取单因素指标评语,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单因子指标权重,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曲线法将研究区域地力等级分为5级,并绘制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  相似文献   

4.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在耕地地力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4个影响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县65 559.26 hm2耕地中,1~6级地分别占耕地的10.51%,17.15%,20.38%,16.90%,13.28%,21.79%,对应于国家6~10等地;明确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耕地地力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铁岭县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建立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并按照统一标准对全县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以期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凌海市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介绍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因素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利用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包括养分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立地条件等。  相似文献   

7.
宽甸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宽甸县耕地的总体地力状况,宽甸县土肥站利用3a时间,采用土样检测和施肥跟踪监测的方法,对全县耕地地力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耕地地力评价报告。利用评价成果指导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配方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据2014年农业部《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基础地力较高的只占耕地总面积的27.3%,基础地力一般的占44.8%,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的占27.9%。以浅翻或旋耕作业为主的耕作方式,导致了犁底层的逐年增厚,阻碍了地力培肥。近些年推广的免耕作业,农机具不断压实土壤,导致可耕土层紧实度逐年提高,土壤板结情况逐年加重,透气透水性能逐年下降。尤其在多风少雨、干旱严重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辽阳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样点数共计4176个,在GIS支持下,将辽阳县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确定评价单元6933个,采喟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土壤管理、耕层养分形状、耕层理化性状、剖面性状这4方面12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5等,其中,一等地有7181.92hm2,二等地有28570.76hm2,三等地有41425.70hm2、四等地有14778.67hm2,五等地有4873.65hm2,分别占辽阳县耕地总面积的7.42%、29.51%、42.78%、15.26%和5.0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清原县的耕地地力现况,将清原县的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确定24868个评价单元,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对土壤管理、耕层养分状况、耕层理化性状、剖面性状4方面13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以期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农业部、江西省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为工作主线,以提高耕地地力为基本要求,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调动农民增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的重要工作。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是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通过实施粮食适度规模补贴政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等多项要求的重要项目。两项补贴得到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2.
资讯纵览     
正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推开财政部和农业部4月25日发布通知,确定2016年起,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即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此次改革后,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将用于耕地地力保护;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凌海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2005年秋季开始到2008年8月结束。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摸清凌海市耕地肥力状况及对全市耕地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耕地进行分级,以充分掌握凌海市耕地的总体状况。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配方施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供依据。为实现土肥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主要应用在: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粮食安全,四川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农户资金问题.2021年12月底,四川省及时下达中央财政提前安排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轮作休耕等资金115.9亿元,支持建设450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大耕地地力保护力度,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落实农...  相似文献   

15.
正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将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制定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牢牢守住了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切实稳定了粮食生产,有效减少了耕地撂荒,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等问题,促进了四川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三补合一"改革,明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相似文献   

16.
江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新举措为了增强全民耕地意识,重视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实现到本世纪末全省粮棉油单产增一成的奋斗目标。江苏省政府决定,今明两年在全省开展以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地力为主要内容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必须综合考虑耕地地力、水利设施水平和交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为此,以梅江镇为例,选取坡度、连片性、耕地利用指数和灌溉保证率等指标,利用Arcgis9.3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获取各个指标的评价值;最后,通过TOPSIS法对梅江镇耕地的综合质量进行排序,并考虑该镇的粮食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了永久性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实现了永久性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3):F0002-F0002,I0001
一、农业生产发展与流通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 26号)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具体确定补贴对象、补贴方式、补贴标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确保广大农民直接受益。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探索将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的机制,引导农民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辽阳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样点数共计4176个,在GIS支持下,将辽阳县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确定评价单元6933个,采喟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土壤管理、耕层养分形状、耕层理化性状、剖面性状这4方面12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结果表明:全...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与空间集聚特征的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考虑耕地的自然质量、耕作条件、形态、空间分布等,以济南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和稳定性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法定量刻画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格局特征,采用矩阵组合法进一步将耕地质量等级和空间集聚格局类型两两组合,综合确定基本农田划定类型。研究表明,济南市耕地区位条件较好,且区域差异最小,耕地稳定性和自然禀赋相对较差。济南市耕地质量以高和较高为主,二者分别占济南市耕地总面积的35. 12%和22. 67%,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北部商河、济阳和章丘北部。耕地质量低等级的耕地面积最少,为475. 98 km~2,所占比例为11. 98%,主要分布在历城和长清。济南市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适宜划入型和整治调控型3种类型。济阳、商河、章丘北部和平阴东南部的耕地质量高、集聚特征显著,应作为优先划入型,该类型耕地最多,面积为2 121. 23 km~2,占济南市耕地总面积的53. 38%;适宜划入型耕地质量也较高,并且多分布在优先划入型周边,对优先划入型耕地具有保护和缓冲作用,应与优先划入型耕地一起作为基本农田,以提高优质基本农田的集聚程度;整治调控型耕地面积为988. 98 km~2,占济南市耕地总面积的24. 89%,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南部山区,该类型耕地质量低、集聚程度不高,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必要时可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质量和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