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过去人们对于森林的理解仅限于提供木材,在这个单一功能不断弱化的同时,人们开始注重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了旅游业重点开发的项目,也成为了促进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对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与影响进行讨论,结合实际情况为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旅游依托森林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可使人们放下城市生活的压力和烦恼,心灵回归自然,享受自然阳光雨露,提高环保意识。而且,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能够提高人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同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此,从森林生态旅游内涵及特点入手,论述广西南宁市横县生态森林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环保放在首位,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特色项目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问题诊断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遐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3):130-133
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阐述了现阶段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即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游客活动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起来。基于此,为促进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点为着手点,以郴州市森林公园为例,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特色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休闲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而水土流失是农业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要怎样解决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湖南省辉耀生态科技园对此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以期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旅游正在各地迅速兴起,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竹林生态养生旅游属于森林生态旅游的一种,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简要介绍我国竹林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概况,并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提出竹林生态养生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已成为当前旅游行业特别关注且深入探究的热点话题,其未来发展前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随着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增加,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欣欣向荣。在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理念的基础上,成功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旅游项目,是如今至关重要的课题。只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可以推动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森林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阐述在林场发展生态茶园的优势和必要性。利用苍梧县森林资源和六堡茶品牌优势,在林场建设新型生态茶园,促进当地茶产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以在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建设六堡茶生态茶园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森林旅游发展,走可持续道路;借鉴其他地区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项目管理"等生态茶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集中连片地区大部分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又担负着保护生态的重担。本文论述了生态补偿在实现森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分析了神农架林区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生态补偿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将南安建成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的思路,立足于南安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着眼于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生命线,水土保持是生态旅游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加强监管等措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促进南安市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实现森林资产的生态价值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系统梳理森林资产生态价值主要实现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江西大觉山森林生态旅游、湖南小油茶造就大产业、寻乌县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提出实现森林资产生态价值应遵循的共性规律及不同路径。最后提出促进森林资产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积极创造市场需求,培育生态市场交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生态价值实现;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完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生态价值实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韶关市历史悠久,森林资源居全省之首,森林自然景观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繁多,植被物种多样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有丰富和宝贵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捷,是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圣地。基于此,介绍了韶关市森林资源概况,分析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乏规划、宣传力度小、品牌知名度低、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了韶关市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并对该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3.
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森林、山地和水体三类,并进行了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带-区-亚区三级方法,对秦岭进行了旅游功能区划。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给出建议,提出了秦岭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韵主要问题是土壤侵蚀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退耕还林、建立生态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分区管理等措施,可促进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目前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尚无定论,但在某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烟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泛生态旅游、准生态旅游和纯生态旅游三个层次,并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开展相应层次的生态旅游。在分析了烟台发展生态旅游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和市场前景有利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市场的竞争多变性、原生环境的脆弱性、资源的季节性和交通的易达性等制约因素,结合烟台市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远景需要,提出了“一带三区”,即滨海生态旅游带、海洋生态旅游区、山地生态旅游区和农业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规划设想,从管理、市场开发、在资源保护和旅游宣传等方面探讨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是集游览观光、保护环境和生态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海丰湿地保护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越条件,具有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为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基于此,通过分析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具体分析了海丰湿地生态条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探讨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者更加向往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受到广泛关注。自然保护区具有先天优势,开发生态旅游相对合适,且存在完整的生态体系,耗资小,更受游客欢迎。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也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合理、科学开发,如果在开发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不仅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还会造成生态资源浪费。所以,为了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入手,分析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提出相关对策,以确保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森林被大面积砍伐,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贯彻落实中央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工作部署,加快林业生态保护建设步伐,推动林业生态均衡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制约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安远县在官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坚持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强化质量管理,狠抓措施落实,因地制宜,精准布局,有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脱贫人口达500余人,是新形势下同类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森林旅游是现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可以使人们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因此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发展前景也较好。但是森林旅游的不断发展以及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基于此,从森林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宣传力度、管理方式、基础设施以及法律建设四个方面简述如何更好地处理森林旅游中的环境问题,以期为森林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有机农业。将有机农业与乡村民俗生态旅游业互动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县,是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分析通道县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丰富侗乡民俗生态旅游,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