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茶树生长发育进程、气候条件等因素,着重论述幼龄茶树、壮年茶树、衰老茶树、冻害茶园茶树树冠培育和修剪技术,并介绍了茶树树冠培育和修剪技术应配合的其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茶树修剪是茶园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对湖南省吉首市茶园修剪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就如何把握合适的修剪方式、选择恰当的修剪时机、合理控制留养叶、科学跟进剪后培管措施等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并开展了建设性思考,旨在为吉首茶农增产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苜蓿生物覆盖对幼龄茶园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带型苜蓿生物覆盖对幼龄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盛夏季节,随苜蓿种植比例的增加,系统郁闭度提高,茶园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渐次降低,而湿度增加;苜蓿种植比例的增加,可明显改善盛夏季节茶树叶片的“午休”现象,茶树的净光合速率(Pn)提高,2:1带型、2:3带型和2:5带型的Pn分别比纯茶树处理(BS1)增加29.17%、57.29%和80.73%。幼龄茶树与苜蓿间作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有利于幼龄茶树生长,但带型差异对幼龄茶树生长速率、新稍数量影响规律性不强;幼龄茶园苜蓿生物覆盖可以获得可观的优质牧草,不同带型与纯紫花苜蓿(BS2)之间以及2:1带型、2:3带型、2:5带型之间的苜蓿干草、鲜草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5带型的间作模式效果最好,在改善幼龄茶园生态环境的同时,可收获可观的优质紫花苜蓿。构建茶树、苜蓿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不仅能够为幼龄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为南方丘陵山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新垦幼龄茶园套种草本植物及综合配套技术实施,改善茶园土壤性状,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幼龄茶园的抗旱、保水肥能力,提高了幼龄茶园茶苗成活率和裸地利用率,促进了幼龄茶园的管理,为生态茶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闽东茶叶产量、建设生态茶园,在幼龄茶树上进行控释肥的肥效试验。研究表明,控释肥处理都能显著提高茶树的芽头密度、百芽重,更加合理地调整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保证茶树的管理,实现整体产量的增加,实现管理技术的全面提升,同时可节约生产成本。在闽东地区幼龄茶园施用金正大茶树专用控释掺混肥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监测茶园水汽浓度,比较分析茶株修剪前、后茶园蒸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园修剪前后与未经修剪茶园蒸散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蒸散速率呈以12: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株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年茶园蒸散速率日均值下降幅度(36.73%)小于9年茶园(48.32%),植茶年龄的增加会加大修剪后蒸散速率的下降幅度;茶园修剪前后日均气温相近、土壤含水量较高,两者均不是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的限制因子,而茶株被剪掉的枝、叶覆盖在茶株间,增加了株间土壤的荫蔽,降低了土壤的蒸发作用,并且茶株高度的降低,可能导致界面层导度减小,减少了水分从茶株向大气的传输,从而降低蒸散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地幼龄茶园夏秋季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庆山地茶园中,主要研究了夏秋季免耕栽培技术及其对水土流失的保持效果,并提出:夏秋季离地4~7 cm时修剪杂草1~3次,既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又能降低管理成本,是实行免耕较为理想的杂草管理模式;茶树行间10月种植绿肥翌年5月翻埋并配施追肥,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茶树生长势,形成土壤培肥模式。两种管理模式的配套,既培肥土壤又很好地控制了土壤侵蚀问题,是山地幼龄茶园较好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茶在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重要的茶文化。对于茶树的管理是保证茶叶质量的关键。茶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远销海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茶园的管理中,茶树的修剪技术是主要是指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9.
间作绿肥是一项重要的幼龄茶园培肥方式,本研究通过种植夏季和冬季绿肥,筛选适宜于幼龄茶园的绿肥种类。通过比较夏、冬共11种绿肥的生物产量;绿肥对茶园耕层土壤p H值,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情况;和绿肥间接地对茶树荧光生理的影响,本研究筛选最适宜幼龄茶园种植的绿肥为夏季的墨西哥玉米和冬季的黑麦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西梧州市六堡茶有性系茶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茶园补植、茶园修剪、提纯复壮、茶园机械化、套种绿肥、种植模式、品种搭配等方面提出了茶园改造的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对山地茶园不合理的开垦和粗放管理,造成茶园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还引发地力下降、茶树生长不良、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系列生态问题。针对福建省当前茶园水土流失问题,从茶园地选择、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茶园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等方面对有关技术参数加以明确和规范,从而为茶企和茶农在生产管理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桂香18号"是广西自主选育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为促进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完善,于2016年对该品种2年龄茶树采用不同的修剪和追肥处理,探讨其生长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对幼龄茶树进行低量追肥可以促进茶树生长,是相对合理的追肥方式,对2年龄茶树进行离地40~50 cm修剪有利于培养良好树冠。  相似文献   

14.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pH偏高(>6.5)的棕壤幼龄茶园中,茶树容易发生失绿黄化病症,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了茶园土壤pH、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N、Mg、Fe、Mn、Cu和Zn肥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N含量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并不能使上部新梢转绿。新梢黄化叶中Mn、Cu元素含量显著低于茶树叶片正常范围的低限值,是导致其叶片黄化的原因;叶面喷施含Mn、Cu元素的肥料能有效防治幼龄茶树新梢的黄化。导致茶树Mn、Cu缺乏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茶园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茶树(Camettia Sinensis(L)Kuntze)是多年生的常绿叶用植物,人们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茶叶,通过修剪等方法,控制主干生长,促使侧枝、侧芽向侧面萌发,从而使茶树形成稠密的树冠。茶树的树冠非常整齐、光滑,乡呈水平形或椭圆形(即弧形),是茶园主要进行热量、水分交换的表面。由于树冠的存在,使茶树与其它作物的小气候不同,具有独特的特征。关于茶园小气候的研究,在国外曾经有过一些报道(1961)曾在苏联格鲁吉亚观测过茶树叶温与活动面  相似文献   

16.
施肥是保证茶树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单施无机肥或有机肥均能够对茶叶产量、茶产品品质及土壤肥力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隐患,如土壤酸化、氮素损失严重和茶鲜叶产量降低等。因此,在无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基础上结合新型肥料和新型施肥技术体系,如硒肥、炭基水溶肥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是茶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肥配施3种施肥模式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茶叶品质、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茶园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从多方位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实现茶园合理施肥、生产高产优质茶叶和提升茶园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土保持》2014,(10):70-70
<正>2014年9月3日,福建安溪县感德镇政府联合县林业局、水土办、农茶局、国土局、执法局等部门,对感德镇茶农非法使用除草剂,破坏茶园梯壁植被的行为采取强制退茶措施,铲除了违规区域内的茶树。在当天的执法行动中,共强制处理了5起破坏茶园生态的行为,涉及茶园面积0.35 hm2,退出的茶园将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近年来,安溪县茶农在茶园大面积使用除草剂,使茶山植被和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覆盖处理对山地幼龄茶园杂草多样性及茶苗生长的影响,构建山地幼龄茶园杂草生态防控模式,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3个覆盖处理和1个祼地对照,分析比较其土壤温度、杂草群落结构、茶苗生长、控草成本的差异.结果:1)覆盖无纺布处理和覆盖地膜处理,有利于提高冬季土壤温度;显著减少春夏季杂草发生,杂草萌发量从低到高依次为地膜<...  相似文献   

19.
乌桕——花树套作茶园的小气候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乌桕与茶树套作茶园的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乌桕树遮荫下茶园的小气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计算了茶丛间1m高度热量平衡各分量以及波文比,并与单作茶园作对比。结果表明:乌桕-茶树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有利于茶叶高产优质,而且能充分利用地力,增加经济收入,是一种值得在茶区大面积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乌桕与茶树套作茶园的小气候观测资料 ,分析了乌桕树遮荫下茶园的小气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计算了茶丛间 1m高度热量平衡各分量以及波文比 ,并与单作茶园作对比。结果表明 :乌桕—茶树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 ,有利于茶叶高产优质 ,而且能充分利用地力 ,增加经济收入 ,是一种值得在茶区大面积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