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实用科技》2020,(5):12-13
<正>地球磁场形成之谜首度揭开现如今所说的地磁场,是由富含金属铁的液态地核外核中的"发电机"产生的,但这一过程在地球早期,应该较难维持,因为地核的冷却速度并不够快。早期地核周围有一层熔融硅酸盐(一种基底的岩浆海洋)。不过,此前对硅酸盐液体的导电率测量显示,这些化合物无法形成"发电机"。近日,美国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科技》2020,(1):20-21
美开发出新型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是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常温下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当前大多数半导体是由硅或其他刚性无机材料制成。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拉伸、可完全降解,并能在应变时保持稳定电气性能的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科技》2021,(1):22-23
宇宙会随时间推移越来越热在过去100亿年间,整个宇宙间气体的平均温度上升了10倍多。为了解宇宙的温度随时间如何变化,美国研究人员使用了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和斯隆数字巡天任务收集的光的数据,并通过测量红移估算了更近处和更远处热气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红移是天体物理学家用来估计远处物体年龄的概念——距离地球越远的物体,其光的波长就越长。距地球更远的物体发出的光比距地球更近的物体发出的光更古老.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们尝试用大脑控制平板电脑据最新报告显示,已经有科学家尝试将平板电脑连接到卢伽雷氏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大脑,并通过现有的装置将电极植入病人的大脑。这些电极可以记录病人大脑的活动状况,并且生成专门的密匙,在后来的研究中加以利用。通过实验,病人已经可以通过大脑控制平板电脑来应用商店,并且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而已。据悉,科学家们使用了Nexus 9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病人能够自动完成部分文字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农村实用科技》2016,(4):12-13
正荷兰出现首家"粪便银行"据了解,有一种叫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细菌会造成肠道感染,引发患者极度不适,导致腹泻、大肠炎、毒性巨结肠等症状,并造成病人败血症,甚至死亡。然而,通过粪便移植可以让健康细菌回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肠内的健康菌丛。因此,早在2012年美国就已经出现专门负责收集、检测粪便的"粪便银行",为美国122家医院提供粪便微生物移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科技》2020,(3):12-13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公布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共同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金800万元人民币。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1999年设立、2000年度首次评选颁奖,之前共有31位著名科技专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用科技》2020,(12):12-13
<正>247仄秒!短时测量世界纪录诞生1999年,埃及化学家艾哈迈德·泽维尔因使用飞秒(10-15秒)化学技术,观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如何运动而荣膺诺贝尔化学奖。日前,德国科学家首次研究了一个发生时长比飞秒短得多的过程——他们测量出光子穿过氢分子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247仄秒10-21秒),这是迄今科学家成功测量的最短时间,有望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化过程。在最新研究中,歌德大学研究人员用汉堡加速器设施电子同步加速器上的激光源PETRAⅢ发出的X射线照射氢分子,对其开展时间测量。  相似文献   

8.
<正>印度创纪录成功发射一箭104星北京时间2月15日11时58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在该国南部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一箭104星,打破俄罗斯在2014年6月创造的"一箭37星"的世界纪录,是迄今人类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该火箭搭载了1颗重达714公斤、用于地球观测的主卫星和103颗纳米卫星。这103颗纳米  相似文献   

9.
<正>超声波可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电磁感应和磁共振可用于无线能量传输。但电磁波不能穿过水或金属,导致充电距离短。此外,由于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有害的,因此这种方法不能轻易地用于为植入式医疗装置充电。磁共振法要求磁场发生器和发射装置的共振频率完全相同,存在干扰其他无线通信频率(如Wi-Fi和蓝牙)的风险。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应用于人体植入物的超声波无线能量传输充电技术,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首批对器官移植无“毒”活猪诞生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器官捐献的数量远低于需求。猪器官因为大小和功能与人类器官类似,被认为可能适合移植。美国、中国和丹麦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改了猪原代纤维细胞基因组中的25个基因位点,培育出世界上首批对器官移植无  相似文献   

11.
正3D打印"腮"可让潜水者在水下呼吸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一种3D打印的"腮",能够帮助人类在水下生存。这个呼吸系统使用了一种特殊设计的材料从周围的水中补充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它的发明者声称:"这是为未来那些生活在非常接近海洋区域的人们设计的。对于那些待在水中的时间与待在陆地上的时间相当的人来说,它能够提供一种日常生活的舒适性。这项技术是受到一种潜水昆虫的启发,这种昆虫凭借超疏  相似文献   

12.
正可检测空气中新冠病毒的口罩要来了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组使用CRISPR技术的可穿戴、冻干、无细胞的合成生物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再水化激活,能发现病毒特异性遗传物质的存在。实验表明,目前这些可穿戴传感器的表现,与被视为金标准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保持了一致,而且,这一传感器可以嵌入硅橡胶和硅织物等柔性基质中,实现对目标病原体暴露的实时、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研究人员将脑信号直接转化为语言当人们听别人说话甚至想象听别人说话时,脑电波会呈现出特定模式。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尝试解读这类脑电波,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声音语言。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语音合成技术与神经网络算法新开发出一种"声码器",可将受试者倾听数字时产生的脑电波还原为他们听到的声音。测试显示,约75%的情况下,"声码器"能将人脑电波还原为可被人类理解的一串数字。研究人员说,这是开发脑机接口技术的一项关键性进展。未来他们计划利用更加复杂的词汇进行测试,最终目标是开发一款可植入设备,可将中风等说话能力受损的患者的想法转化为语言,让他们重获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发射美国太平洋东部时间2月6日下午1点半,太空探索公司旗下的"猎鹰重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标志着世界上推力最强劲的商业火箭成功完成首飞,而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也实现了将其特斯拉电动跑车Roadster带入太空的梦想。"猎鹰重型"的第一阶段由三台"猎鹰9"发动机组成,其中27个梅林引擎产生的总推力超过500万磅,相当于18架波音747飞机。起飞之后,两个助推器将从中心分离并返回位于  相似文献   

15.
<正>"太空蜜蜂"机器人将赴空间站"上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首批"太空蜜蜂"机器人将奔赴国际空间站,辅助宇航员开展科研、维护等工作。"太空蜜蜂"由位于硅谷的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外形是一个边长约32厘米的立方体,重约10千克。它装备了多款相机组成视觉导航系统,能够在国际空间站内自主飞行并规避碰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造出了两台量子计算机2017年5月3日,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发布了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成果,即一台10量子比特的超导电路量子计算原型机,以及一台在"玻色子取样"计算上超越了早期经典计算机能力的光量子模拟机。两台都分别创造了本领域的世界纪录,使人类离实用性量子计算机梦想  相似文献   

17.
正新冠疫苗研发5种路线同步开展2月21日上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对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进展进行了介绍,在疫苗研发上有5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开展,包括灭活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以及减  相似文献   

18.
正CRISPR技术将数据存入活细胞DN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编码二进制数据的特定DNA序列插入细菌细胞。通过将这些DNA序列的不同排列分配给不同英文字母,研究人员将文本消息"hello world!"成功编码进了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中。研究人员表示,活细胞内的DNA是一种更稳定的介质,可以在无法预测的条件下长期保存。保留在细胞外部的DNA可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培养噬菌体成功阻止"超级细菌"生长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和古细菌的病毒,其特点是以细菌为宿主,专门攻击特定的细菌,因此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一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噬菌体对引起疾病的细菌种类有针对性的作用,并且可以绕过细菌的典型耐药机制。在突破生物膜(细菌合成的保护性黏液)方面,噬菌体通常比抗生素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10月29日晚,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授施一公因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而摘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潘建伟凭借其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而获得"物质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