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炼山造林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炼山造林是一项改革传统炼山造林方式的营林措施,可克服传统炼山造林中存在的火灾隐患、水土流失、养分流失等问题,并能降低造林成本、保持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桉树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我国多地都有广泛种植,特别是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更是桉树种植的主要产区.但是,在当前桉树种植中,还存在着病虫害多发、产量不高等一系列种植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桉树生长,提高桉树种植经济效益,相关种植部门与人员还需加强对桉树造林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桉树造林成效.基于此,分析桉树造林技术措施及...  相似文献   

3.
桉树属于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树种,不仅有轮伐期短、生长速度较快的特点,还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及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在桉树速生丰产造林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科学地进行布局、规划及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才能为林业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由此,主要对桉树速生丰产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融安县浮石林场使用炼山造林与捡带造林等方式营造杉木林,对比树苗的生长与存活等情况。有关数据可以证明,在该地的情况下,不同的造林方式在前两年对于杉木苗的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捡带整地造林的费用要更高,所以在综合成本、水土情况与防火等级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捡带边挖边种植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5.
桉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是一种快速生长且短期长成的树木,在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工程材料、医药、家具材质和化工等多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桉树应用范围增大,再加上对于桉树功能研究力度的加大,不断挖掘出桉树的功能,桉树栽培及种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此,以目前桉树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基础展开更深入探讨,希望可以在提升桉树的种植与防病虫技术,提高桉树的产出,使广西桉树种植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现如今,桉树已经成为了广西地区的一大特色与重点优势。桉树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但对整个广西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国桉树林业的可持续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此,针对"重经济,轻管理",病虫害等问题,分析了其种植现状和防治措施,重点说明了桉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期提高桉树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凤鸿丽 《南方农业》2021,(11):85-86
桉树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其生长速度快且用途广泛,在园林绿化、环保、家具材料、药用等方面均有应用.我国桉树栽种的主要地区是广西,种植面积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尤其要注重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桉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仍存在不足,这对桉树造林成效带来了不良影响.基于此,结合广西鹿寨县桉树造林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有林场桉树造林的范围逐渐拓宽,传统的造林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在国有林场桉树造林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优化相关造林技术,全面提升各方面的造林技术应用效果与水平,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将先进桉树造林技术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桉树在广西地区的速生丰产造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优选树种之一。基于此,将桉树丰产造林作为研究重点,阐述基本技术的应用实践要点,以期能够为当地桉树造林行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桉树是一种树姿优美、生长速度极快的优质用材树种,能够防风固沙,有效提高种植地的经济效益,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种植人员应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明确造林技术的相关要求并严格执行,以提高桉树造林的效率和经济、生态效益。基于此,分析桉树造林的技术措施,提出提升桉树造林成效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桉树的经济效益和利用价值不断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桉树的种植,我国桉树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桉树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能够适应我国大部分山区的气候环境,且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成材质量高,是一种优秀的栽植树种,适宜在我国推广种植。基于此,从桉树的育苗、栽植、病虫害防治三方面介绍了桉树的栽培技术要点,以便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广西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全区各地均有自然和人工毛竹林。传统的毛竹造林主要采取竹鞭造林为主,但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毛竹实生苗造林技术不断成熟,对促进毛竹造林、提高竹林产量、实现优质高产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探讨了毛竹实生苗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太行山主要是石质山,由于历史上的人为破坏,植被稀疏,生长不良;又囚降水稀少,土壤干旱瘠薄,尤其是中低山区,平均土壤厚度不足30cm,且石砾含量高,有的地方甚至大量岩石裸露;加之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为了改善自然环境,促使太行山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解放以来,人们在太行山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上进行了大量的绿化活动,但成果很不显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率都很低。结果年年造林不见林。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太行山区三省一市的专家,根据太行山水分短缺是影响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围绕着水分问题,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形成了几套具有太行山特色的造林绿化技术系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香樟广泛分布于安徽各地,是特用经济林树种,不仅可以作为建筑、家具、雕刻工艺的原料,其干、叶、根还可用于提取樟油、樟脑和芳香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香樟人工造林面积增加,有力促进了林业经济和生态林业的发展。主要分析了育苗技术、苗木移植、抚育管理等香樟造林的技术要点,以期为促进香樟造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红树林湿地资源正在逐步退化,体现出我国环境逐渐恶化。为缓解当前现状,我国研究了红树林造林修复技术,但由于经验不足、修复技术不成熟,红树林的成活率较低。基于此,结合更为优质的红树林造林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从造林地的选择、树种选择、引种与修复造林技术等层面出发,研究出更为完善、优质的修复技术,旨在为红树林造林修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6个桉树无性系3年生林分生长量测定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无性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DH32-29、DH32-28的胸径分别为9.81 cm和9.76 cm、树高分别为13.50m和13.75 m,处于本试验无性系中较高水平。DH32-29、DH32-28单位面积蓄积量比其他无性系高55.5%~56.6%。因而,在类似港北区奇石乡兴中村的地理环境、气候及立地条件的地区种植桉树,选择DH32-29和DH32-28能获取较高的木材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造林抚育干扰下桉树幼林地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对桉树幼林地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栽培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8个地表径流小区,以桉树采伐地灌草坡做对照(CK),研究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只施基肥不追肥的植苗更新2代林地(A处理),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植苗更新2代林地(B处理)和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萌芽更新2代林地(C处理)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B处理林地的地表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和N,P,K养分流失总量年均值分别为129.35 mm,642.52kg/(hm2·a)和32.923kg/(hm2.a),比A处理的分别高出7.93%,90.03%和46.89%,比C处理的分别高出4.95%,70.82%和49.17%,比CK(对照)的分别高出4.98%,109.93%和50.91%;各试验林地的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与降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717~0.853)。[结论]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频繁施肥等人为干扰活动及大量级降水驱动是桉树幼林林地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较为强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种植品种、种植密度、种植时间、肥料选择、病虫害防治、抚育除草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台风多发区桉树新造林和萌芽林的标准化营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地形地质差异性较大,所以在造林工作中采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基于此,介绍了塞罕坝地区石质山造林技术,分析了塞罕坝地区石质山造林技术合理应用的意义,希望能给地质结构相似的地区提供一些造林经验,从而促进当地的生态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桉树造林技术分析及其病虫害防治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生长速度快、生长期短,且用途广泛,既能在园林绿化与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可用作家具材料与工程原料,同时,桉树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广西作为我国桉树栽种的主要地区,桉树种植面积较大,但就实际造林情况来说,桉树的栽种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效果差,极大地影响了桉树造林成效。为此,结合广西地区的桉树造林情况,对桉树造林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究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对策,以提升桉树林的经济效益,为林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