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目的和要求】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20 mm×200 mm)2支,试管架,胶头滴管2支(分别贴有盐酸、氢氧化钠标签),酚酞试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装于烧杯中,洗涤仪器用),放滴管用的烧杯(200 m 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试管刷1个,抹布。  相似文献   

2.
A、B试剂瓶中盛有两种不同的待测液,分别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用p H试纸和石蕊试剂两种方法对二者进行鉴别。进行本实验的操作时,很多细节容易被忽视。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实验的基本操作要规范。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试剂瓶标签要对着手心。倾倒时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取用药品后要及时盖好瓶塞,将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相似文献   

3.
正A、B试剂瓶中盛有两种不同的待测液,分别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用p H试纸和石蕊试剂两种方法对二者进行鉴别。进行本实验的操作时,很多细节容易被忽视。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实验的基本操作要规范。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试剂瓶标签要对着手心。倾倒时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取用药品后要及时盖好瓶塞,将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相似文献   

4.
正一、实验目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特点有:(1)气体和溶液的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和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均为无色溶液。因此,两者之间是否发生反应比较难于判断。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根据反应后容器内气压减小而导致的相应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为此,我特创新设计了本实验装置,来重新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二、实验仪器及试剂圆底烧瓶、尖嘴导管、橡胶管、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现问题小明学习了碱的化学性质后,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的实验课上,他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并没有看到明显的现象。小明感到非常困惑,究竟该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二、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老师提示说:对于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证明反应物消失和  相似文献   

6.
正一、试题简介实验过程: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少量A、B待测液:倾倒时要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略斜持试管、瓶口紧挨试管口(如图1),缓缓倒入不超过2 m L待测液;2.用p H试纸鉴别两种溶液:首先用洁净的纸擦拭玻璃片和玻璃棒,然后取两条p 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两根洁净干燥的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待测液A、B滴在两条p H试纸上(如图2),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结论;3.用石蕊试液鉴别两种溶液:正确使用胶头滴  相似文献   

7.
一、试题简介实验过程: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少量A、B待测液:倾倒时要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略斜持试管、瓶口紧挨试管口(如图1),缓缓倒入不超过2 m L待测液;2.用p H试纸鉴别两种溶液:首先用洁净的纸擦拭玻璃片和玻璃棒,然后取两条p 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两根洁净干燥的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待测液A、B滴在两条p H试纸上(如图2),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知道,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那么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有什么现象呢?结果是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属于碱,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可知,它能与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上述反应的发生:1.反应物减少;2.有新物质生成。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实验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一、实验改进目的在碱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学生探究活动,先通过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推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后通过讨论两反应的共同点,得出碱溶液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条性质。但在探究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很容易,再加上对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和变质程度的探究,学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化学性质时,涉及碱与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的反应。其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比较熟悉,因为在前面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时已经知道,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然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只是以此类推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但并没有设计相关的实验。于是,李明就提出了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提高胶结强度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和讨论了椴木单板经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后其胶合板的胶结强度提高的机理。本试验采用了浸液高度法测定了经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或未经预处理的椴木单板表面润湿性;利用研究用万能显微镜观察了预处理前后椴木导管分子和木纤维细胞壁的形态变化;借助于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仪(ESCA)、红外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和FTIR)探查了单板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后椴木单板表面的润湿性提高;木材细胞壁厚度明显增大;单板表面的疏水性抽提物迁移,氧碳比率增加。这些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均有利于改善胶合环境和提高界面胶结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近年来,加强对中和反应实验过程的考查,成为一大趋势。这也是为了引导各中学开展实验教学,克服过去"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听(看)实验、考试前背实验"的不良倾向,从而有利于我们实验能力与水平的提高。预测今  相似文献   

13.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教科书中是通过酸碱指示剂变色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拓展探究。一、提出问题1.除用酚酞等酸碱指示剂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反应?2.怎样证明中和反应生成了水?二、设计方案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有四种可能:一是不反应;二是两者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得出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的不确定度为(0.1072±0.0002)moL/L。  相似文献   

15.
<正>酸碱中和反应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中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量。酸碱是否完全反应及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是中学生难以发现和理解的,化学兴趣小组想通过已学知识进行探究。【课堂回顾】课堂上我们是用酸碱指示剂无色酚酞或紫色石蕊的颜色变化来表现是否反应及恰好反应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能不  相似文献   

16.
在养鸡生产实践中,为延长鸡的生产利用年限,并克服自然换羽在时间上的拖拉,以及换羽速度不整齐、产蛋率低下、蛋壳质量不一致等现象。人们常通过改变饲养管理制度,投喂化学物质或注射激素等办法,使鸡的新陈代谢紊乱,营养供应中断,而使鸡群同步换羽,同步重新产蛋。那么,何时进行人工强制换羽及其有关注意事宜,对养鸡生产尤为重要,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的中间产物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所提出的判定方法从热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观察反应中化学键和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判断非溶液反应的自发性。该方法简单、可靠,核心是认为反应的焓变主要反映着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熵变主要反映着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笔者在考察大量反应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化学键的变化对焓变正负号的影响规律,以及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对熵变正负号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现问题在探究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的放热现象时,小明同学把打磨好的约2 cm长的镁条卷起后放在小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用手触碰试管外壁,发现试管外壁发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此外,小明还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有少量白色沉淀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