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更是维持农村秩序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乡村治理人才是关键,要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内部协调和外部衔接功能,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研究结合河北省L县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基于案例分析法和嵌入性理论,从政治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和社会治理嵌入四个维度,分析了L县新乡贤嵌入乡村振兴的方式和途径,发现新乡贤群体可以有效嵌入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层面,通过贯彻政府政策参与的行政导向、完善城乡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促进乡贤文化的情感培育、发挥乡贤个人典型带动四个层面论述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和作用,旨在为促进农村善治和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2.
新乡贤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组以山东省为例,围绕新乡贤的主体及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展开论述,梳理新乡贤文化建设在乡村经济发展、文明乡风传承、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探索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新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人,"新乡贤"是乡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突破口。以江苏省150余个"新乡贤"案例和政策条款为基础,梳理总结现有的"新乡贤"选人机制、用人方式以及激励措施,分析在人才来源、用人管理以及持续激励中的困境,建议统筹政府、社会组织、乡民等多方力量,多渠道广泛发掘乡贤资源,开发适用性强的乡村人才服务模式,建立起多维度、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新乡贤"的治理、助推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将新乡贤按照不同的工作领域分类,探讨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动态过程及不足之处,提出了新乡贤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建议,以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振兴农村经济需要人才的支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乡贤资源成为乡村发展重要的促进力量,探究新乡贤对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能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就新乡贤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自信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支柱,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养。通过论述文化自信视域下历史名人家风家训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分析培育文明乡风的困境及其成因,通过融入地方名人家风家训文化、树立新乡贤等措施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助推乡村振兴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高职院校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加强社会培训力度,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主动服务好"三农",着力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使更多的贫困家庭早日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六盘水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深化"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发展模式等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六盘水市创新乡村振兴路径,通过提升知名度、提升组织化、提升专业化、提升配套化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六盘水市"三变"改革...  相似文献   

9.
王素敏 《南方农机》2022,(9):80-82,89
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推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支撑.笔者在简要概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关系,明确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及融合发展问题.并结合实际探讨农业机械化作用发挥的改进策略:构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罗啸 《河北农机》2020,(2):96-97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的创新探索。然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极其复杂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依靠乡村治理发挥引领作用,必须激发农村各个要素和主体的活力,宗族制度作为传统乡村社会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和关键团体势必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的使命和任务,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乡村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是当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在前期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所在高校和地方实际,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青春丽行"、"乡村振兴+岗位实践"、"乡村振兴+课题调研"、"乡村振兴+游学体验"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新模式,为同类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封丘县盛水源村,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定点帮扶村。定点帮扶以来,新乡供电公司坚定政治站位,努力彰显央企责任与担当,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为助力乡村振兴增添了一份浓厚的电力元素色彩。2023年1月,盛水源村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  相似文献   

13.
谢辉  谭冰  李文杰 《南方农机》2024,(5):107-110
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要素。基于此,课题组阐述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机理,分别从发挥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规范和引导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农村居民参与旅游的模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居民在旅游中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能有效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而共同富裕又能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少琛 《南方农机》2023,(5):110-112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担负起乡村振兴的发展重任,将自身优势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如何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生力量,笔者以开封市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从乡村教育、区域经济、制度保障、创业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参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以学农融合为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沈一跃 《南方农机》2023,(5):113-115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之笔。地方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应勇立潮头,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紧跟国家政策,成立了湛江乡村振兴学院,全力发挥自身资源、信息、文化、人才等优势,用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学校建立了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振兴的人才,助推了当地客家文化、民宿文化、茶文化的发展,参与打造了吴川“空港特色小镇”,在遂溪县螺岗小镇举办了“献礼百年华诞,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书画展,将艺术创造贯穿美丽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增强了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内生动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农机部门、大中型农机生产企业、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体农机化从业人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大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农机化保障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金乡县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居全国县市之首,是著名的大蒜之乡。近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乡村是一对矛盾的有机体以及命运的共同体,只有不断推进城市乡村的深刻完善融合发展,才可以有效实现城市乡村的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和谐长久的优良发展。开展进行乡村振兴以及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是现阶段重新塑造城市乡村之间关系、推进城市乡村融合发展进步的重要路径与方式。提升城市乡村融合的发展前进质量与成效,能切实有效提高城市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不同类型但是品质相同"的城市乡村发展融合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磊  帅燕 《南方农机》2022,(7):73-75,86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抉择与必由之路.要实现乡村振兴,乡村人才是关键.四川省是职业教育大省,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推进四川省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要认真研究解决好职业教育"脱农"倾向、用...  相似文献   

19.
刘宇琦 《南方农机》2023,(3):121-125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振兴对乡村教师有着多重角色要求,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建设的生力军。作为人才支撑者,乡村教师在本土人才培养方面发力;作为乡村教育现代化推动者,乡村教师多方面跟进农民继续教育;作为“乡村”教师,教学活动立足乡土文化,传承乡土情怀。乡村教师自带人才培养功能、乡土文化传承功能、社会治理参与功能,这些功能必将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基于此,笔者使用问卷调查法,明确了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乡村教师队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紧密相连,是后小康社会乡村振兴重要的公共服务人才,外部引进人才和本土培养人才要双管齐下,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可发挥乡村教师在农民的继续教育中“扶智”“扶志”“扶家庭教育”的作用,为未来乡村建设蓄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空心村"问题,广西由于生产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杂居,"空心村"现象较为突出,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口号的提出,为少数民族地区"空心村"扶贫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建立健全广西少数民族"空心村"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对其路径进行探析,是实现"空心村"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