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胶东半岛丘陵区典型流域气温-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沽夹河流域1966~2003年各水文站逐年、月气温和降水实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法,对流域气候变化趋势的年季特征及突变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来,大沽夹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0℃/10a和-42.17mm/10a。(2)春、夏、冬三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呈下降趋势。春、冬季的气温倾向率大于全年且冬季高于春季(分别为0.216和0.583℃/10a),夏季的气温倾向率(0.01℃/10a)小于全年;各季平均降水的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整体亦呈减少趋势,但减少的幅度均明显小于全年平均降水。其中,夏秋季下降趋势较快,春冬季较慢,倾向率分别为-21.76、-15.52、-2.52和-2.25mm/10a。(3)除冬季外,各季及年平均气温均在1972年左右发生突变。其中,夏季在1994年左右发生第二次突变,秋季突变次数相对较多;降水的突变多发生在1970s和1980s初。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且末县红枣为研究对象,利用且末县197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小波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红枣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当地红枣产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红枣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10 a、98.4(℃·d)/10 a,分别在2003年和2008年发生了由少由到多的显著突变;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呈略微的增加趋势,年际间波动较大。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在1981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气候倾向率为24.4 h/10 a;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尤其以7月份的增加显著,增加速率为2.0 d/10 a ;夏季气温日较差平均15.8℃,6~8月气温日较差均呈减少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春季、夏季的大风日数和沙尘日数呈均减少趋势,其中大风日数显著减少,沙尘日数年际分布不均。气候变化背景下,且末县红枣生长季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总体有利于红枣产量的提高,但开花坐果期高温日数的增加,对红枣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新疆部分地区一共7个站点1987—2016年的气温、日照时数观测数据资料,主要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针对新疆地区近3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87—2016年新疆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15℃/10a的速率呈现出一定的升温趋势。春季、夏季与秋季平均气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温趋势,而冬季平均气温则有所下降。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次之,秋季增温最为平缓。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水资源平衡及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沈阳东陵区气象局1951-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序列资料,用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经验公式估算蒸发量;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线性趋势等分析方法,分析了降水量、蒸发量和水资源平衡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农作物生长季期间自然降水资源趋势明显减少,气候倾向率为-2.1162mm/a;蒸发量呈微弱减少趋势;水资源平衡降蒸差在下降,气候倾向率-1.7905mm/a。夏季水资源丰富,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少。降水量、蒸发量和降蒸差各月变化趋势呈一致性,其中1月最小,7月最大。气候变暖引起自然降水量的减少,造成水资源平衡的下降,从而存在农业供水不足和干旱的威胁,农业项目及农作物调整和布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刘玉玲 《河北农机》2023,(20):70-72
本文利用1991~2022年松山区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松山区气象变化特征,并探究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2年来松山区平均气温以及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气温均呈增加的变化规律,冬季平均温度呈减少变化趋势。松山区四季中年际间温差最大的季节为冬季,而松山区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温变化趋势主要是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气温变化共同造成的。1991~2022年松山区降水量变化大致表现为减少变化规律。松山区年内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干、湿季之分,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占年平均降水量的67.08%;春季次之,占年降水量的15.50%;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1.29%。近32年来松山区的年日照时数为增加的变化规律,四季日照时数分布比较均匀。松山区气温、降水以及日照的波动起伏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尤其是气温的上升会加剧农业病虫害以及气象灾害的发生,给农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元谋干热河谷区近60年干湿状况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寻近60 a来干热河谷区干(平均湿度、相对湿度指数)热(气温)状况的变化特征,选取干热河谷区有代表性的元谋气象站采集的温度、湿度等微气象数据计算该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和相对湿润指数,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在年和四季尺度上,平均湿度呈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气候倾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1.99%/10 a)、春季(1.43%/10 a)、秋季(1.21%/10 a)、夏季(0.93%/10 a);四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关系从高到低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气候倾向率关系从大到小均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最高气温在春季最大且呈现微弱下降的趋势,年尺度和其他季度尺度上呈现上升趋势,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元谋干热河谷区朝着湿润降温的方向发展,干旱状况虽有所缓解,但依然严峻,冬季和春季是元谋抗旱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7.
准确评估西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对作物耗水量分析,作物生产潜力评价及区域水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西南地区近56 a逐日气象数据,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ET0,通过MannKendall检测、变化趋势分析及基于敏感系数的贡献率分析,对近56 a西南地区ET0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年内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 a西南地区春、夏、秋、冬四季ET0值分别为314.71、345.78、219.13、169.51 mm,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850、-2.841、0.571、1.125 mm/(10 a),其中春、秋季ET0呈不显著变化趋势,夏季ET0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冬季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在四季均呈下降趋势,温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相对湿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最低温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春季相对湿度对ET0贡献率最大,为5.23%,夏季日照时数对ET0贡献率最大,为-7.49%,秋季最高温度对ET0贡献率最大,为3.94%;冬季最低温度对ET0贡献率最大,为6.69%,其次是平均温度,为6.57%。因此,近56 a西南地区春、秋、冬季ET0上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相对湿度降低、最高温度上升、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升高,夏季ET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减少。  相似文献   

8.
戚娜  杨文  姚愚  王杰 《节水灌溉》2012,(5):22-25
利用云南省12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运用倾向率分析和EOF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最近50a来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倾向率变化分析表明:云南冬季降水量倾向率呈东部和北部为正,西南部为负的分布趋势,变化幅度在4个季节中最小;春季大部地区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增加的幅度西部地区大于中东部地区;夏季全省大部倾向率均为负;但倾向率数值各地差异较大;秋季云南西北部降水量有增加而东南部降水量减少的趋势。EOF分析表明:第1主分量序列可表征云南年降水量变化趋势,1999和2001年是近50a云南降水量最多年份,2009年是最少的年份。近50a来第1主分量波动下降,表明云南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第2特征向量在云南西北部为负,东南部为正,对应的第2主分量也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变化,表明近50a来云南西北部降水增加、东南部降水量减少,这与云南秋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特征,为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等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及GIS系统,探究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时空特征,探明蒸发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黄河三角洲地区春季、夏季和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蒸发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蒸发量空间分布大致上均由东北向西南递减。(2)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春季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0 a;夏季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0 a和5 a;秋季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3、6 a和3 a;冬季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0~11 a和5~6 a;年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0 a。(3)黄河三角洲地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年日照时间、年平均风速、年平均云量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相关,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不显著。各季节蒸发量与各季节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云量及气温日较差显著相关,与其他因子相关性各有不同。(4)黄河三角洲地区相对湿度对各时段蒸发量影响效果均显著,风速对春季、夏季、冬季蒸发量的影响均显著,气温对春季和夏季蒸发量影响显著,日照时间对年蒸发量的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四川盆地内8个雨量站1954—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度、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法、距平百分率、Kendall秩次相关法、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对四川盆地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年和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周期及突变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季节性变化;年及四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年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趋势在95%置信区间内显著;年、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变化周期较短,均小于10 a;春季和冬季降水量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年和秋季降水量突变开始的时间分别为1985年和1997年,夏季存在2次突变,突变点分别为1979年和1997年。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石河子地区气候环境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石河子地区4个气象站点1981—2018年气象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M-K突变分析、生理发育时间等方法分析计算气候环境和棉花生长发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石河子地区棉花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1.4万t/a和57.9 kg/hm2;石河子地区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2和0.51 ℃/10a,而最高气温以0.18 ℃/10a的速率不显著增加;最高气温≥35 ℃日数主要分布在6—8月,7月高温日数最高;最低气温<12 ℃的日数主要分布在4月和9月;无霜期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4 d/10a;播种期呈现显著提前趋势,提前速率为-0.48 d/a;棉花生理发育时间呈显著增加趋势,倾向率为2.4 d/10a,突变年份在1997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塔里木河干流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流域内10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日地面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时段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突变。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平均气温为"突变点前增幅(0.09℃/10 a,p0.05)低于突变点后增幅(0.13℃/10 a,p0.05)",年干燥度为"突变点前减幅(4.05/10 a,p0.05)高于突变点后减幅(0.54/10 a,p0.01)",呈"冷干—暖湿—冷干"的变化趋势,1990年和1976年分别是年平均气温和干燥度的突变点。2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平均气温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时间分布,干燥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时间分布,春季平均气温和干燥度均为"突变点前增幅(0.09℃/10 a,11.42/10 a)低于突变后增幅(0.52℃/10 a,14.01/10 a)",呈"冷干-暖湿-暖干"的变化趋势;夏、冬季为"突变点前变幅(0.02℃/10 a,-1.93/10 a;-0.25℃/10 a,-84.48/10 a)高于突变点后变幅(-0.01℃/10 a,-0.05/10 a;-0.12℃/10 a,22.14/10 a)",呈"冷干—暖湿—冷干"的变化趋势;秋季为"突变点前变幅(0.02℃/10 a,-56.76/10 a)低于(高于)突变点后变幅(0.05℃/10 a,-16.34/10 a)",呈"冷干—暖湿—冷湿"的变化趋势,2003年、1999年、1993年、1978年和1983年、1969年、1963年、1980年分别是四季平均气温和干燥度的突变点。3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季干燥度均在16以上。2000年后,年、夏、冬季冷干化明显,春季暖干化明显,秋季冷湿化明显,且秋、冬季平均气温减幅最大(0.53℃/10 a,p0.01;0.9℃/10 a,p0.0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采取1989—2018年广西平果县气象局的暴雨日数观测资料,通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平果县暴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平果县暴雨日数整体上呈波动性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05d/10a。暴雨天气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为夏季,春季、秋季次之,冬季出现暴雨天气频率最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涝减灾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58年来宁夏可利用降水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宁夏1951—2008年月降水及气温资料,计算了可利用降水序列。运用地统计方法、小波分析法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宁夏近58年来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多年平均可利用降水量68.5mm,自北向南依次增大;7—9月占全年的69.14%~77.48%;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占年值57.81%~67.44%,秋季次之(19.87%~27.27%),冬季最小;存在3年、6年与10年振荡周期;未来,宁夏大部分地区陆面蒸发呈增加趋势,增幅0.516~6.796mm/10a,且自北向南依次增大;各地年、夏季及秋季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中部干旱带减幅最大(9.839~15.779mm/10a),北部引黄灌区以5.784~8.477mm/10a幅度减少,南部山区则以6.741~8.229mm/10a的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1961—2013年昆明市及其周边24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计算了昆明地区的气温日较差(DTR),分析了DTR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生长期(GSL)和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1961—2013年昆明市年平均DTR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0.134℃/10 a,通过M-K检验得到年平均DTR突变年份约为1986年,且1991年以后DTR呈极显著减小趋势,春季、秋季和冬季DTR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DTR减少幅度最大,秋季DTR减少幅度最小,夏季DTR则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段上DTR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分布特征,且年平均、春季、秋季和冬季DTR减少幅度基本上呈东高西低的趋势,夏季DTR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减少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东北部;DTR与GSL基本呈负相关,且春季DTR变化对GSL影响较为显著;昆明市玉米气候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且由中部向西北部和东南部气候产量增加趋势越来越显著,相对气候产量与不同时间段内的DTR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春季、秋季和生育期DTR减小,夏季DTR增大,均能够促进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对GCM输出序列进行降尺度处理,生成长春市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并利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对2020s(2010-2039年)、2050s(2040-2069年)和2080s(2070-2099年)3个时期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验证期(1976-1990年)内,长春市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实测值和模拟值拟合的很好,SDSM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生成长春市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期相比,2020s,2050s和2080s最高气温平均分别上升1.67℃、3.44℃、5.65℃,最低气温平均分别上升1.07℃、2.68℃、4.69℃,平均日气温倾向率变化为0.63℃/10年;年降雨量也呈增加趋势,倾向率变化为11mm/10年;研究区未来气温和降雨量年内变化情况呈现不均匀性,春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降雨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倾向率变化为12.7mm/10年,且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对全年降雨量的增加贡献最大,秋季降雨变化不显著,冬季增加趋势较平稳;与其他各季相比,气温在夏季的增幅最显著。分析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长春市水资源状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55年来增温明显,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0.56℃/10a;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大,年降水量波动特征明显,呼伦贝尔30年滑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显著。年平均风速下降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0.2m/s/10a。文章主要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近55年气候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影响了区域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管理,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对于灌溉农业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内8个站点1974-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ET0,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Sen斜率估计来检验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探讨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43年来关中地区平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变化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辐射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这些变化使得ET0呈轻微增加的趋势。关中地区ET0对气象要素的敏感性随时间和位置发生变化,夏季、秋季、冬季和小麦生长季ET0对平均风速最敏感,而影响春季和年尺度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研究区西北方向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而其他区域的ET0对平均风速最敏感。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丰宁县气象站1963~2012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运用累积滤波器法和线性趋势法,对不同年份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宁县年平均气温呈现微弱升高趋势,上升幅度约为0.3℃/10a。降水量有显著降低趋势,降低趋势达15.7mm/10a。可以认为,丰宁县气候在1963-2012年发生了“干热化”的变化趋势,使丰宁县特色作物土豆产量下降,通过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森林植被变化的重要参数,分析滇池流域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估该流域近年来植被覆盖及变化情况,分析气候驱动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两种数据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2000—2015年的全国合成产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20—2021年的MOD13A2产品。使用趋势分析法分析滇池流域NDVI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在中国气象数据网下载1999—2015年滇池流域降水和平均气温的数据,结合NDVI数据,分别分析NDVI与降水、温度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滇池流域年际和年内的春季、秋季及冬季NDVI均呈增长趋势,而年内夏季NDVI呈下降趋势。但2020年滇池流域NDVI较小,且在年内呈季节性变化趋势。滇池流域不同区域植被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NDVI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流域上游,而水体及其周围地区植被覆盖较低,且水体及其周围的NDVI呈减小的趋势。滇池流域的降水量和平均温度均呈波动性变化,且2000—2015年的降水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相应的偏相关分析发现,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对NDVI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最强的是前期(气象因素相比于NDVI提前一个季度的时间)情况的平均气温和NDVI。总体上,2000—2015年滇池流域的NDVI在时空上呈增长趋势,但2020年滇池流域的NDVI较小;在气候响应方面,3个月前的平均气温变化对NDVI的变化起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