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海外传真     
欧盟建议不再批准毒死蜱再评审申请2019年10月3日,欧盟委员会向WTO通报,建议不再批准毒死蜱(Chlorpyrifos)和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的再评审申请。毒死蜱和甲基毒死蜱目前的批准于2020年1月31日截止。预计该通报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采纳,在欧盟正式的禁用公告发布后,相应的产品也要在规定期限内退出欧盟市场。  相似文献   

2.
2019-2020年,欧盟向世贸组织成员发出多份通报,将不再批准多种有效成分在欧盟的使用或采取限制使用措施,包括:溴苯腈、高效氟氯氰菊酯、噻虫啉、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乐果、毒死蜱、甲基毒死蜱、精甲霜灵、甲基立枯磷、苯线磷(我国未登记已禁用)、氟草胺(我国未登记benfluralin)等12种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海外传真     
欧盟发布毒死蜱对人类健康影响评估结果。应欧盟委员会要求,2019年8月28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毒死婢在农药同行审评背景下对人类健康影响评估的结果。在2019年4月农药同行评审会议期间,除一名专家外,所有专家一致认为毒死蜱的发育神经毒性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起点应为0.3mg/kg。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氢-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基毒死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曾启华  刘焱  金茜  赵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98-15599
[目的]建立测定甲基毒死蜱的新方法。[方法]在NaOH介质中,过氧化氢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甲基毒死蜱对该发光反应有增强作用且发光强度-与甲基毒死蜱的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性质,用过氧化氢-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基毒死蜱。[结果]在该试验确定的优化条件下,测定甲基毒死蜱的线性范围为3×10^-7~3×10^-5g/ml,检出限为3.8×10^-6g/ml,对浓度1×10^-6g/ml的甲基毒死蜱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RSD为2.83%。[结论]研究了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特性,提出了发光反应可能的机理。将该法用于合成样品中甲基毒死蜱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GLC-FPD)分析技术测定了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喷施40%雷丹乳油(有效成分,720g·hm-2)测出甘蓝和土壤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5.82mg·kg-1和2.12mg·kg-1,半衰期为0.4d和1.4d,对甘蓝施药3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7d,测得甘蓝上残留量为0.02mg·kg-1。甲基毒死蜱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6.
建立测定蔬果中甲基毒死蜱残留量的基质固相分散-共振光散射新方法,为蔬果中甲基毒死蜱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以曲拉通X-100为稳定剂,甲基毒死蜱与灿烂甲酚蓝在p H值为10.0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中相互作用,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并在360 nm、544 nm处出现特征散射峰。甲基毒死蜱质量浓度在0.1~5.0μg/m L与544 nm处的散射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29μg/m L。各样品经基质固相分散法处理后,测得甲基毒死蜱的平均回收率为91.5%~96.8%。该方法快速、灵敏,可用于蔬果中甲基毒死蜱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毒死蜱的残留污染情况和其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为指导苹果的安全生产和建立苹果安全综合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问试验对喷布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的苹果中毒死蜱残留进行了GC-NPD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不同处理在苹果中的残留量顺序为:1 080 g·hm-2喷施3次1 080 g·hm-2喷施2次1 080 g·hm-2喷施1次540g·hm-2喷施3次540 g·hm-2喷施2次,喷药浓度是影响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苹果中毒死蜱主要残留于果皮,果皮残留量是果肉的30~85倍;苹果中毒死蜱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为10.7~13.1 d,其降解过程主要是酶解、水解和光解;苹果果肉降解速率(TV2=9.2d)比果皮(TV2=12.7d)快,是由于果肉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酶和水分.施药30 d后,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量可降低到0.05mg·kg-1以下,远低于我国和欧盟等国家对苹果中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要求.一方面说明毒死蜱是对果品安全的农药,可以在生产上长期应用,另一方面说明,苹果中毒死蜱的残留最大限量完全可由现在的1 mg·kg-1降低到0.05 mg·kg-1,供修订相关苹果安全质量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欧盟农药再登记是在管理要求和科学技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保证所有已批准农药不断满足管理要求与登记标准。本文介绍了欧盟开展有效成分和植物保护产品再登记的法律依据、再登记标准、周期和工作流程,并对欧盟再登记与美国登记再评审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点法对毒死蜱微球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种类进行了筛选,在所筛选的10种分散剂中,SOPA和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盐的流点值较小,分别为0.5032和0.4656.进一步筛选了增稠剂、防冻剂,较优配方:11.2%毒死蜱聚乳酸微球、2.5%SOPA、2.5%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盐、3.5%硅酸镁铝、5%乙二醇、0.15%有机硅消泡剂、0.1%苯甲酸钠、水75.05%,制剂的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基本合格.生测结果表明,2.5%毒死蜱微球悬浮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略低于48%毒死蜱乳油.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纽约州立法机关最近批准了参议院S5343号法案和州议会A2477B号法案,禁止在纽约州使用毒死蜱。这是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大胜利,并使纽约有望在2021年成为美国第一个停止使用毒死蜱的州。此前夏威夷州于2018年颁布了一项禁令,但该禁令直到2022年底才完全生效。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栽培条件下,观察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对蔬菜上海青造成的胁迫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上海青应对毒死蜱胁迫的影响。测定结果显示:喷施91.2、182.4、273.6mg/L的毒死蜱后,短期内(2~4d)上海青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到抑制,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有所升高,且伴随POD活性升高的还有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增加,表明毒死蜱在喷施后短期内对上海青具有一定的胁迫;高浓度外源水杨酸可缓解毒死蜱对上海青SOD和CAT的直接抑制,使SOD和CAT活性增强,但对POD活性和MDA、Pro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外源水杨酸可部分缓解毒死蜱对上海青的胁迫。  相似文献   

12.
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SFE-GC/MS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的超临界CO2萃取(SFE)和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的检测方法(SFE-GC/MS)。【方法】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动态萃取CO2体积为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设计L16(43)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绞股蓝中毒死蜱的最佳萃取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模式对绞股蓝中残留的毒死蜱进行检测,并对毒死蜱在绞股蓝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绞股蓝中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萃取方式,静态萃取时间为20 min,动态萃取条件为:压力41.370 MPa、温度50℃、CO2体积30 mL。毒死蜱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8.87%~112.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58%~13.78%,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在推荐用量(75 mL/hm2)和加倍用量(150 mL/hm2)条件下,毒死蜱在绞股蓝上的动态残留半衰期分别为2.36和2.21 d,喷药30 d后,已检测不到其在绞股蓝上的残留量。【结论】建立的毒死蜱SFE-GC/MS检测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无污染、经济等优点,适合于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微生物降解甲基毒死蜱的特性与机制,首先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的甲基毒死蜱降解菌,然后对其降解效率、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的质量浓度变化、对TCP与其他6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能力以及磷酸酯酶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2株能高效降解甲基毒死蜱的菌株,经鉴定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ZL-7与荧光假单胞菌ZHLXL-2,其降解甲基毒死蜱的5 d降解率分别为90.6%和99.4%;在菌株ZL-7降解甲基毒死蜱的过程中检出了TCP,而在菌株ZHLXL-2的降解过程中未检出。菌株ZHLXL-2能降解TCP,48 h降解率可达91.0%,而菌株ZL-7不能降解TCP。两菌株都能降解6种供试的有机磷农药,但菌株ZL-7降解率更高,其10 d降解率在92.1%~99.8%,菌株ZHLXL-2的10 d降解率为89.2%~93.4%;同时菌株ZL-7的磷酸酯酶活性显著高于菌株ZHLXL-2。分析表明,这2种菌株的磷酸酯酶活性与其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呈正相关性,而菌株ZHLXL-2因可有效降解中间物TCP,从而能更快地降解甲基毒死蜱。  相似文献   

14.
太湖水体中毒死蜱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太湖水体中毒死蜱的污染状况和评估其生态风险,2014年8月对太湖37个采样点位水体中毒死蜱浓度进行调查。采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太湖水体中毒死蜱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毒死蜱浓度在nd~13.6μg·L~(-1)之间,平均值为4.8μg·L~(-1)。采用安全阈值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安全阈值(MOS10)为0.16,小于1,表明太湖水体中毒死蜱已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水生生物物种短期暴露于太湖水体中,太湖13.2%的水体中有超过5%的水生生物受到干扰,此时毒死蜱安全浓度上限为0.036μg·L~(-1)。该结果旨在为太湖水体中毒死蜱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活性炭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媛媛  陈桐  房俊卓  杨桦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40-4043
活性碳具有多孔结构,对农药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HTAB)、溴代十六烷基吡啶(HPB)、四丁基溴化胺(TBAB)三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比表面积测定、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等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改性后的活性炭对水中毒死蜱的吸附量显著提高,与改性前相比,三种改性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量分别提高了1.0、1.1、2.5倍,三种改性活性炭对毒死蜱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C-TBAB>C-HTAB>C-HPB,并且酸性条件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毒死蜱通过氧化性胁迫对斑马鱼抗氧化性体系的影响,本文采用半静态暴露法,以毒死蜱为研究对象,选取斑马鱼为指示生物,将斑马鱼分别暴露于空白对照和0.01,0.1,1μL/L的毒死蜱溶液中,染毒后的7 d,14 d,21 d,28 d取样测定毒死蜱对斑马鱼体内蛋白质及MDA,SOD,CAT三种酶活性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水溶液浓度的增加,对斑马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激活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前两周出现抑制作用,在后两周则出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然而对于脂质过氧化(MDA)则没有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正常情况下,斑马鱼体内CAT,SOD,MDA三者协调一致,并处在动态平衡状态下,维持自由基在正常水平,毒死蜱破坏了斑马鱼体内的这种平衡,在斑马鱼体内不断积累,进一步影响斑马鱼体内的蛋白质及CAT,SOD,MDA,使其抗氧化性体系受到损伤,对斑马鱼有毒害作用。总之,毒死蜱在斑马鱼体内不断积累,进一步影响斑马鱼体内的蛋白质及MDA,SOD,CAT,使其抗氧化性体系受到损伤,对斑马鱼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毒死蜱是世界卫生组织(WHO)Class II中度危害杀虫剂,属于有机磷农药。在中国,毒死蜱作为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被广泛使用。由于毒死蜱的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我国自2017年开始限制毒死蜱在农业中的使用。近年来,毒死蜱对水生动物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积累、生态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到毒死蜱的环境行为、水生动物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有机磷农药对水生动物毒性效应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机(GC-MS)分析技术测定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喷施40%甲基毒死蜱乳油(有效成分720g/hm^2),甘蓝和土壤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50~5.82mg/kg和1.10~2.21mg/kg,半衰期为0.4~1.2d和3d,对甘蓝施药3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7d,采收时测得甘蓝上残留量为0.02~0.03mg/kg,说明甲基毒死蜱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9.
抗毒死蜱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与牛血清蛋白(BSA)交联的毒死蜱人工抗原(CHBu-BSA)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得到了1株能稳定分泌毒死蜱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1G10),1G10 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 其轻链为κ链.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在1×10-6以上.该单克隆抗体与毒死蜱特异性结合反应的50%抑制质量浓度为80.8 μg·L-1,与其他毒死蜱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11,(9):24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是江苏省镇江农科所研制开发的专利新产品(专利受理号:CN200810196200),并转让本所下属企业绿盾公司开发,近期获农业部批准登记(登记证号:LS20110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