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DHAV)引起雏鸭的一种致死性高和传播迅速的传染病。病鸭常呈"角弓反张"的特异姿势,俗称"背脖病",剖检主要见肝脏肿大、"刷"状出血或出血斑,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是严重危害养鸭业重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1鸭瘟本病仅限于雁行目禽类,如鸭、鹅、天鹅等。鸭群突然出现持续存在的高死亡率,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2℃,翅膀下垂、伏地不起;病鸭头颈部肿大;喙、脚和黏膜呈蓝色;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或外翻,并覆盖着绿色假膜,剥离后留有疡面。鸭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内脏器官有血斑点;皮下组织水肿;部分鸭头颈部肿大;口腔黏膜有黄色坏死性假膜覆盖,用刀刮去假膜,可见到黏膜出血浅,溃疡食管黏膜表面覆  相似文献   

3.
1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鸭临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为血清Ⅰ型,主要特征为病鸭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病是一种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不分季节与品种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季节。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现将一例小型鸭场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瘟的预防     
1鸭瘟的症状鸭瘟的潜伏期一般为2~4d。鸭病初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缩颈、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病鸭两腿麻痹无力、行走困难,严重者卧地,驱赶时,鸭两翅扑地而行。病鸭常走几步就很快又蹲伏于地。如果鸭两只腿完全麻痹,则伏地不起。病鸭不愿下水,强迫下水时很快回岸。病鸭典型的症状是流泪和眼睑水肿。病初眼流浆液性分泌物,以后流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眼周围羽毛沾湿,眼因分泌物将眼睑粘住而不能张开。严重时眼睑水肿或翻出,并可见结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甚至小溃疡。此外还可见到部分病鸭头部肿胀(做有“大…  相似文献   

6.
槟榔灭绦汤治疗鸭绦虫病还庶(上海市奉贤县兽医站201400)鸭绦虫是危害较大的鸭肠道寄生虫,圈养鸭及死水河滨放牧的鸭感染率高,多发于50日龄至13月龄的鸭。根据1991~1996年3月份的65起群发病鸭的统计,绦虫病13起,占鸭病的20%(13∶65...  相似文献   

7.
鸭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鸭场的鸭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该养鸭场患鸭禽流感病鸭的剖检变化以眼结膜潮红出血,心肌白色条纹状坏死、条带样出血,胰腺有白色或透明坏死点,胃肠出血等为特征。组织学以非化脓性脑炎、胰腺坏死、心肌坏死、坏死性脾炎的病理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8.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且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9.
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等常患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病毒病。其特征是病毒引起血管损伤,导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黏膜有出血、坏死病变,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1病原本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常存在于病鸭的血液、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中。鸭瘟病毒不凝集红细胞。不同的病毒株毒力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免疫学特性。本病毒加热至56℃时,10min后被杀死;在22℃下,氯化钙干燥处理病毒9d可灭活;对乙醚和氧仿敏感。  相似文献   

10.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且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月中旬至下旬,我市君山区广兴洲镇3个村的鸭群相继发生急性传染病.至21日,有7群共2000多羽鸭发病,死亡1000多羽.该病发生、死亡快,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经临床诊断、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瘟病.1临床症状病鸭体温升高,个别达43.5℃;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顿;双翅下垂,行动缓慢,严重者卧地不起;病鸭下痢,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多数病鸭流泪,结膜发生炎症;鼻腔流出稀薄分泌物,口中流涎;部分病鸭头颈部显著浮肿.2剖检情况病死鸭食道粘膜表面覆盖着灰黄色或黄绿色假膜,假膜下有出血和溃疡;腺胃粘膜出血,肌胃用…  相似文献   

12.
鸭出血症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出血症(DHD)是由鸭疱疹病毒2型(鸭新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病鸭双翅羽毛管内出血呈紫黑色、脏器及肠道出血为特征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自1990年秋以来,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送检病例发现我省福州、莆田、漳州、厦门、南平等地区以及浙江省金华、义乌等和广东省佛山、湛江等地鸭均有发生。该病可侵害番鸭、樱桃谷鸭、北京鸭、半番鸭、麻鸭、野鸭等,但以番鸭最易感,各日龄鸭均可发病,以10d~30d鸭更为多见,发病率高低不一,鸭日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使用现有的鸭病疫苗、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及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1剖检症状剖检病死鸭8只,病鸭机体脱水,肝脏肿大、出血、质脆、呈土黄色,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变化。2诊断根据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小、发病突然、死亡率高、死亡持续时间短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四川成都周边地区某鸭场7日龄的1400只雏鸭,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萎靡、减食甚至拒食,排灰白色稀粪,随着病程进展,部分病鸭侧翻、双腿划游,继而大量死亡,死亡姿势多呈角弓反张状.剖检病死鸭见肝脏肿大发黄呈点状、片状出血;部分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点.一些病死鸭卵黄吸收不良;肾脏、腿肌有点状和斑片状出血.畜主曾采用鸭肝炎高免卵黄抗体加青、链霉素肌注,口服氨苄青霉素 电解多维给予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达54%.遂送至西南民族大学禽病研究所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部分病鸭肿头流泪、下痢、食道黏膜出血或坏死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1月龄以上的鸭多见,成年  相似文献   

16.
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该病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死亡率在90%以上。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病鸭高热、头颈肿大、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重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产蛋量下降。病鸭呈全身急性败血症,肝有灰黄色、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坏死点和出血点,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及出现坏死灶。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养鸭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危害养鸭业的疾病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当二者混合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损失。1流行病学此病一般发生在6周龄以内的雏鸭,病鸭和隐性带毒鸭  相似文献   

18.
韩昌全  宋仁朋  韩骏 《中国家禽》2006,28(16):33-33,34
1种鸭跛行形成的原因 1.1传染病引起的跛行 1.1.1鸭瘟主要症状:前期体温升高,后期下降,流泪、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头颈缩起,两翅下垂,两腿麻木无力,跛行或卧地不起,驱赶时往往用两翅拍地而走。病鸭不愿下水。主要病变:全身性出血,皮下尤其是头颈部皮下弥漫性水肿。本病对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中药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刘富祥,刘兴祥(福建省连城县兽医站366200)自1990年以来,我县农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病鸭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的变性和出血。用磺胺、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皆无效果,致死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病鸭临床表现为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征为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备品种的鸭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尤以快大型肉鸭发病最多.危害极大,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